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期诊断新生儿黄疸对防治核黄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16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红素浓度.并用日本产无创伤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动态检测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结果表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34.94%,当脐血胆红素浓度<20μmol/L时.黄疸率为12.50%.而≥45μmol/L时.黄疸率高达81.82%.即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相应增高。提示:脐血胆红素测定能够更早地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脐血胆红素早期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脐血微量胆红素早期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意义,方法:对130例足月新生儿采用脐血微量胆红素测定及经皮测胆红素测定(TCB),了解两者的相关性,并每日用TCB动态监测胆红素变化,在黄疸高山箕鹞 股静脉血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以了解黄疸程度。结果:脐血胆红素与TCB呈正的直线相关(P<0.01)。当脐血胆红素<20μmol/L时,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0;当脐血胆红素21-34μmol/L时,黄疸发生率为32.84%,当脐血胆红素>35μmol/L时,黄疸发生率为69.23%,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增加,亲手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相应增加,结论:脐血胆红素测定能够早期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并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85-386
目的:研究经皮胆红素联合脐血胆红素检测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方法:采集100例新生儿脐血进行总胆红素测定,分别在出生后24h、48h及72h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值;在出生后第3天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判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结果:脐血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越高;且当脐血总胆红素水平≥35μmol/L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生后3d内检测经皮胆红素日均值均较高,与非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联合脐血胆红素检测能够有效地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在102例正常新生儿中,经分别采取脐血和出生后72±4h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诊断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为44.1%。以脐血和静脉血总胆红素两变量作直线回归方程,求得以脐血胆红素预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预测值为34.73μmol/L。根据预测值检验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3.3%、82.5%和73.4%。结果提示,采取脐血测定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脐血胆红素值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对本院2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测定脐血胆红素值,监测每日经皮胆红素值(TCB),将新生儿按脐血胆红素浓度分<30μmol/L;30~40μmol/L;40~50μmol/L;>50μmol/L,共4组。比较4组新生儿TCB值及病理性黄疸例数,对脐血胆红素浓度预测新生儿黄疽进行分析。比较黄疸组新生儿和非黄疸组新生儿临床特征。结果随着脐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各组新生儿TCB、TSB值增高,病理性黄疸例数增高,脐血胆红索浓度用于预测新生儿黄疽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黄疽组新生儿脐血胆红素值显著高于非黄疸组(χ2=45.28,P<0.01)。经皮胆红素值与脐血胆红素值有高度相关性,(r=+0.871,P<0.01)。结论脐血胆红素能够对新生儿生前已具潜在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予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脐血胆红素对预测新生儿后续黄疸发生情况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测定脐血胆红素浓度在早期预测新生儿黄疸中的价值。方法采集186例足月新生儿脐血,测定胆红素浓度,分组观察黄疸发生率情况。结果脐血胆红素浓度分别为≤30umol/L、30~40umol/L、40~50umol/L、≥50umol/L时,发生病理性黄疸8例(12.31%)、12例(21.05%)、20例(46.51%)、18例(85.71%)。结论脐血胆红素测定能够早期预测新生儿黄疸,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脐血胆红素预测新生儿黄疸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带血胆红素水平时预测足月健康新生儿后续黄疸发生情况的价值。方法:523例足月健康新生儿测定脐血胆红素(TSB),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值(TCB)。结果:脐血胆红素水平升高,如新生儿TCB/〉25、TSB〉205μmol/L、TSB〉257μmol/L,则需要光疗的发生率增加。结论:脐血胆红素对于预测足月健康新生儿后续黄疸的发生情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量胆红素监测母乳性黄疸2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母乳性黄疸血胆红素的变化特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年3月~1996年10月母乳性黄疸患儿22例,进行微量胆红素(MB)动态监测和出院随访。结果: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2d~4d,MB20513μmol/L~42662μmol/L、>20513μmol/L者占64%(14/22),黄疸高峰时间在3d~31d,持续时间17d~76d。结论:母乳性黄疸的血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的生理性黄疸,而且黄疸高峰时间出现晚,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提示血胆红素浓度监测可以早期发现由于母乳喂养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 ,发病率高 ,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严重者若不及时治疗 ,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而致神经系统损害 ,可引起永久性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现对我院 1998年~ 2 0 0 1年收治的 14 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进行病因分析。1 临床资料1 1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 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为 :(1)黄疸出现过早 ,于生后 2 4小时内出现 ;(2 )黄疸程度重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 2 0 5 μmol/L(12mg/dl) ,早产儿超过 2 5 7μmol/L(15mg/dl)或结合胆红素浓度超过 34μmol/L(2mg/dl) ;(3)黄疸进展快 ,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测定脐血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 (TcB)在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 1 0 0例足月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浓度 ,并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TcBM)动态监测经皮胆红素指数 (TcBI)的变化。结果 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9例(39.0 % ) ,脐血胆红素浓度、生后 2 4 ,48,72h的TcBI,高胆红素血症组明显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 ,二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当脐血胆红素 <42 .8μmol/L、≥ 42 .8μmol/L、生后 2 4hTcBI≥ 1 6、48hTcBI≥ 1 8时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 2 6 .3 %、79.2 %、77.3 %、80 .8%。结论 脐血胆红素浓度测定和动态监测TcB能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防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302例足月新生儿脐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并分别在生后24 h、48 h及72 h给予脐血总胆红素浓度 >50.1μmol/L或脐血总胆汁酸测量值 >11.295μmol/L的新生儿进行提早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为23.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44%(P<0.01)。生后24 h干预组和生后48 h干预组及72 h干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总胆红素浓度>50.1μmol/L或脐血总胆汁酸测量值 >11.295μmol/L的新生儿于生后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预防病理性黄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3.
罗刚群  周敏  刘凌  李秋菊 《西部医学》2014,26(10):1318-1319
目的 探讨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为早期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6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黄疸出现的时间在出生后7天内发生占83.7%,且黄疸程度较重,仅8例(4.8%)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12~15mg/dl,其余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均>15mg/dl,其中>20mg/dl达47.9%.黄疸的主要病因为母乳性黄疸占35.6%,其次感染因素占29.5%.其他因素尚有围产期因素如窒息、头皮血肿及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等.治疗转归:治愈157例(94.6%),好转9例(5.4%).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期积极给予蓝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新生儿出生后48h内经皮胆红素(TCB)水平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测价值,本文测定了359例正常足月混合喂养新生儿出生后0~48h,3~4d和5~6d的TCB读数,结果:(1)随出生时(出生6h内)TCB读数的增加,病理性黄疸发生率逐渐升高,当TCB读数≤6和≥9时,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是11.32%和65.22%。(2)出生时TCB读数均值为7.11±1.24.而后每小时以0.2的速度递增,24h后递增速度减慢,但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无明显改变。(3)出生后0~6,7~12,13~18,19~24和25~48hTCB读数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均有预测作用,分别取TCB读数为9,10,11,12和15时预测价值好,提示:出生后48h内任意时间测定TCB读数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均有预测作用,且以接近24h时预测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甲胎蛋白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6,35(6):517-518
目的探讨脐血及生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取120例健康足月儿脐血测定AFP值然后测定生后3d的总胆红素值,再随机抽取其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25例为实验组,以未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30例作为时熙组测定生后1个月血清AFP值。结果脐血AFP值与生后3d的总胆红素值呈线性相关,生后1个月血清AFP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甲胎蛋白值可能为肝脏发育成熟度的标志,可能为临床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了另一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延迟脐带结扎对足月新生儿的影响,为延迟断脐带结扎在临床的实施提供理论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6至9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足月顺娩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完全娩出至脐带结扎的时间分为5组,即A组[即刻断脐(<30 s)]、B组(出生后1 min)、C组(出生后2 min)、D组(出生后3 min)及E组(脐动脉搏动消失组),比较各组间新生儿出生后的脐血血气分析、出生后前10 min的脉氧饱和度、出生后3 d的血常规及出生3 d的胆红素值的差异。结果 不同断脐时间下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H、HCO3、-HB、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断脐时间下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HB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相比较于B组、C组出生后第3天的H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相比较于B组第1天黄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相比较于C组第2天黄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相比较于A组和B组,第1、2 min脉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断脐时间的增加,可以预防新生儿贫血的发生,增加新生儿出生过渡期的心血管稳定性,进一步降低近远期并发生的发生率;但是否会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和需要光疗治疗的黄疸发生率,仍待进一步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心肌酶检测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沈爱秋 《河北医学》2001,7(1):17-19
目的:探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不抗凝血2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10项,部分病人同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0例心肌酶均升高,其中4种酶升高者24例(60%),3种酶升高者16例(40%),新生儿生理性黄疸30例,心肌酶1种或2种升高者5例,两组比较差异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病程在7d以上,总胆红素,心肌酶明显高于病程在7d 以上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有关,在抗菌上,加用VitC,ATP.CoA营养心肌细胞,心肌酶随显性黄疸消退而下降,疗效较好,随访5例病理性黄疸心肌酶未恢复正常者,均在1-2月内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肌损害呈可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退黄洗液对实验性溶血性黄疸大鼠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动物实验: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为正常组,另4组采用腹腔内注射乙酰苯肼的方法制成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再分为模型组和高、中、低浓度洗液组。高、中、低浓度洗液组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由茵陈、大黄、栀子、柴胡、郁金、金钱草、车前子、白术、党参、茯苓、甘草、鸡内金、枳壳、麦芽、丹参等中药组成,原液稀释5倍、10倍、50倍)对黄疸大鼠模型进行泡浴,正常组、模型组采用温水泡浴。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2)临床研究:9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口服药相同,治疗组增加低浓度新生儿退黄洗液(原液稀释50倍)泡浴,两组治疗期间若黄疸加重则转蓝光治疗。比较两组的转光疗率及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结果(1)实验研究:乙酰苯肼成功制造大鼠溶血性黄疸模型;高、中、低浓度洗液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高、中、低浓度洗液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汁酸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治疗组转光疗率为1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P〈0.05);剔除转光疗的患儿后,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新生儿退黄洗液对实验性溶血性黄疸大鼠有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胛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对4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引导PTBD治疗,其中142例单纯行PTBD外引流治疗,131例获得完整随访;283例PTBD治疗后接受了胆道支架植入术,26例行内外引流术。结果:全组452例患者共行474人次的PTBD治疗,置管成功率99.8%(473/474),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74)。单纯行PTBD治疗的13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9例黄疸减退,平均生存时间6.8个月。结论: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的减低黄疸,改善肝功能,同时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并急性溶血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新生儿G—6—PD缺陷病并急性溶血的诱因、诊治情况,并对早产儿组与非早产儿组其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诱因以感染占首位(56%),胆红素脑病发生率高(9%),早产儿组与非早产儿组对照其胆红素脑病发生率(P<0.05)及死亡率(P<0.0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①感染是G—6—PD缺陷病并急性溶血的首位诱因。②胆红素脑病可在血清胆红素值较低(最低为302umol/L)的水平上发生,早产儿发生率高。③除常规治疗外.可换血,但要严格掌握指征。④C—6—PD缺陷病合并感染、出血、酸中毒等因素,尤其是早产儿预后极差.更应予及早重视(如防治感染、止血、纠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