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asik治疗近视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Lasik术中、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应用SCMD微型角膜刀和schwind keretomⅢ型准分子激光机对556例病人1094眼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病人并观察其疗效3、6、12个月。结果 并发症有(1)角膜瓣游离4眼(0.36%);(2)角膜瓣形成不全2眼(0.18%);(3)角膜层间异物11眼(1.0%);(4)屈光过矫3、6、12个月分别为56眼  相似文献   

2.
对6例无晶体眼伴有角膜中央白斑或斑翳的患眼行异体角膜磨镶术,结果显示:3例术后矫正视力明显提高(0.3~0.5),3例术后视力0.1~0.2.对因眼部情况不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角膜白斑或角膜斑翳位于角膜中央而不适宜表面角膜镜片术的患者行异体角膜磨镶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报道苏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157例(314眼)的疗效。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16,手术切口4-12刀,视区3.0-3.2mm。术后2年视力平均0.7,1.0以上219眼占70%,0.5以上284眼占90.45%。中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度平均下降4.62D,高度近视组平均下降6.29D,最高度近视组平均下降7.25D;术后散光平均值增加,角膜曲率明显减低。结果表明苏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疗效显著,术后屈光度稳定。分析影响RK术疗效的因素,报道本组病例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有关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眼前段外伤修复并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前段损伤修复、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角膜裂伤的外伤性白内障行裂伤修复、虹膜复位、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完整者Ⅰ期划开后囊膜。结果 术后视力〉0.5者13例(61.9%),后囊混浊率33.3%,无感染发生。结论 联合手术右减少多次手术对伤眼的损伤吵会增加术后感染和后囊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2眼复杂性眼球穿破伤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处理,较好地恢复伤眼前段的正常生理解剖,避免虹膜前粘连、瞳孔膜闭、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及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可直视下了解眼球后段情况以便同时联合施行后段眼内显微手术挽救眼球和视力。本组22眼的术前视力仅1眼为0.3,21眼全为光感。术后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达0.1以上者7眼占32%。本文并讨论了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6.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3.2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手术结果行回顾性总结。方法:随机选择白内障22例28只眼行上述手术,对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23只眼(82%),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24只眼(8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13%,角膜散光在术后1周、1月、3月与术前角膜散光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该手术的主要优点是患者在术后早期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角膜散光轻微,同时减少了缝合所需要的时间及消除了缝线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折叠式人工晶体眼内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对3.2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随机选择白内障42例(49只眼)行上述手术,对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32只眼(65.31%),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以上者41只眼(83.67%),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1.72%,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平均逆规化0.10DC。结论手术切口小,操作轻,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轻微,减少了缝合所需时间及消除缝线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2年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0.00D以下的1237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前及术后2年病人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情况及角膜屈光力,角膜透明性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轻、中、重三组病人的正视率分别为78.5%、76.3%、45.6%,过矫率分别为21.5%、21.6%、3.2%,欠矫率分别为0、2.1%、42.4%,证明此手术是目前治疗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器械和设备对近视平均-5.48D的155例(285只眼)行RK。对角膜散光超过1.00D者,联合行1~2对旗状横切口矫正散光。并对术后4~5年患者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角膜屈光力平均降低3.98D,角膜散光由术前平均0.68D降至0.36D,等效球镜平均降低-4.74D。正视率、过矫率和低矫率分别为70.7%、15.5%及13.8%。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者占3.4%。裸眼视力≥1.0者占63.8%,≥0.6者占89.7%。并发症中角膜微切穿及视力波动发生率分别为4.6%和34.1%。眩目发生率为8.8%,6个月后降至1.8%。术后1~2年,光学区内皮细胞丧失率平均为6.2%。  相似文献   

10.
2.8 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e W  Lü P  Zhang X  Li J  Xu J  He X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282-284
探讨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附折叠式人工晶状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105例(126只眼)行上述手术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1d、3d、1周、2或3个月裸眼视力在0.5以上的眼数分别为102只眼(81.0%),108只眼(85.7%)、112只眼(88.9%)及112只眼(88.9%);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平均散光  相似文献   

1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角膜内皮细胞观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58例(69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行内皮细胞观察。手术前和术后3-6月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81.9±343.2个/mm2和2274.6±406.7个/mm2,细胞丧失率为11.9%。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342.18±139.21μm2和393.03±203.45μm2,变异系数分别为40.68%和51.7%,六角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5.3±13.6%和46.4±17.1%,均有显著性差异。角膜厚度分别为561.8±36.7μm和570.1±34.4μm,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占89.7%,1.0以上者占61.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情况。方法 使用Kona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分析仪观察28眼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变化。结果 28眼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21.74%、其中14眼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18.12%,经统计学处理(P〈0.01)。细胞形态学表现为代偿性扩大。结论 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测定,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评判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3.
对42例外伤性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 ̄36月,平均19.5月。矫正视力≥1.0者占28.6%,≥0.5者占52.4%。对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例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简要讨论。强调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对并发症的适当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我们按现代正规要求进行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405眼,其中低度近视44眼,中度近视221眼,高度近视140眼,术后3个月-1年复查裸限视力达1.0以上分别为93%、66%、30%;0.5以上分别为100%、93%、71%。手术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segment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S-OCT)对角膜穿通伤缝合术后的角膜伤口对合及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探讨AS-OCT在角膜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眼科中心因角膜穿通伤行角膜裂伤缝合术的46例(46眼)患者临床资料,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行裂隙灯显微镜和AS-OCT检查,对比观察角膜穿通伤缝合术后角膜伤口的最大厚度、角膜水肿的变化、角膜伤口内口的对合及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1dAS-OCT显示角膜伤口内口裂开15例(32.6%),角膜伤口内口出现高低错位17例(36.9%),角膜伤口对合良好11例(23.9%),伤口内口有眼内容物附着3例(6.5%)。所有患者术后1dAS-OCT显示角膜伤口不同程度水肿,角膜伤口内口裂开、内口高低错位、对合良好这三种伤口形态伤口处最大角膜厚度分别为(1224.1±193.5)μm、(1267.1±184.3)μm、(1086.3±117.1)μm,内口错位患者角膜伤口厚度最大,内口对合良好患者角膜伤口厚度最小,术后1d、1周、3个月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1个月检查时,角膜伤口内口裂开、高低错位、对合良好患者角膜伤口处厚度与对侧眼对称部位角膜厚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合良好患者术后3个月时角膜伤口处厚度与对侧眼对称部位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口裂开患者术后6个月时角膜伤口处厚度与对侧眼对称部位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口高低错位患者术后6个月时角膜伤口处厚度与对侧眼对称部位角膜厚度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CT能清晰地观察角膜伤口的对合及愈合过程,是评价角膜裂伤缝合术后角膜伤口愈合情况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王琳  邓应平等 《眼科研究》1998,16(2):133-13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眼再次手术的效果。方法对再次PRK手术经半年以上随访的18例(31眼)的手术前、后的屈光情况、视力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行统计分析。结果再手术后半年内屈光度变化规律与常规PRK手术一致,术后半年18眼屈光度在±1D以内,22眼视力≥0.5,角膜HAZE明显减轻(P<0.05);无特殊并发症。结论对第1次PRK术后近视欠矫、回退和角膜混浊者行再次PRK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按现代正规要求进行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405眼,其中低度近视44眼,中度近视221眼,高度近视140眼,术后3个月-1年复查裸眼视力达1.0以上分别为93%,66%,30%,0.5以上分别为100%,93%,71%。手术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Yao K  Jiang J  Xu W  Qi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87-89
目的评价通过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采用上方3.2mm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对90例(100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硅胶或HEMA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93.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1.0者分别占56.0%,65.1%和67.5%。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0.93±0.58D,比术前增加0.20D(P<0.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78±0.60D和0.73±0.59D,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提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早期恢复和稳定眼屈光状态和视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相关因素及预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奕  易启龙 《眼科研究》1993,11(4):277-279
对连续性105例(208眼)角膜放射状切开术患者进行了术后半年至一年的前瞻性研究。应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手术相关因素,发现手术效果与切口深度,条数,原近视度数及术后加压等因素相关,其中前二项为主要因素。以二种方法计算了手术预测性;90%可信限表示为3.10DS;预期值与实际值之差在1.0,1.5,2.0以及3.0DS以内者分别为62%,76%,84%和100%。设计了自己的手术公式并制成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紫外线暴露与LASEK术后早期角膜Haze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LASEK的近视患者199例(389眼),按照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手术的月份为紫外线强度较弱的1月、2月、11月、12月,为低紫外线暴露组;另一组接受手术的月份为紫外线强度较强的5月、6月、7月、8月,为高紫外线暴露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角膜Haz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高紫外线暴露组的切削光学区(5.6±0.5)mm大于低紫外线暴露组(5.5±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4,P=0.026),而两组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术前角膜中心厚度、切削深度、角膜切削率(术中角膜切削深度/术前角膜中心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紫外线暴露组术后角膜Haze达到0级、0.5级、1级、2级的比例分别为77.4%、12.3%、6.3%、4.0%,低紫外线暴露组的比例分别为86.9%、8.0%、4.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325,P=0.020),高紫外线暴露组患者的角膜Haze较重。术后角膜Haze达到2级的患者集中在高紫外线暴露组,手术月份集中在6月、7月、8月。结论 环境中的高紫外线辐射可能促进LASEK术后早期角膜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