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8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可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能促进T细胞的增殖.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8在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中起着保护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IL)-18是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导致急性肝损害(Au),在Fas/FasL介导的肝损害中作用明显,可使血清NO浓度增高导致肝损伤,抑制IL-10等体内天然存在的抗炎因子的产生,在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肝坏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IL-18对肝细胞具有强大的直接损害作用,其在Au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该文就IL-18在Au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8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L)-1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主要诱导产生γ干扰素,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均有调节作用。IL-18能加重实验性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损害,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8增加,在新月体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极期,血中IL-18水平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表明IL-18与它们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反复热性惊厥(FS)幼鼠在硫化氢(H2S)干预后其海马组织中IL-1β、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 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FS组、FS+硫氢化钠(NaHS)组、FS+羟胺(HA)组,每组各48只.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反复FS,每次诱导3~5 min,隔日诱导1次,共诱导10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了解各组幼鼠海马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幼鼠IL-1β、IL-18 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各组幼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1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反复FS幼鼠海马组织中IL-1β和IL-18蛋白、IL-1β mRNA、IL-18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其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不一,部分细胞呈现空泡变性,部分浓缩凝固;NaSH干预后IL-1β蛋白、mRNA表达明显降低,FS+NaHS组IL-18蛋白、mRNA表达在1 d、3 d、7 d与FS组相比显著降低;HA干预6 h、3 d、7 d时 IL-1β 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FS组明显增高,6 h时IL-18的表达与FS组相比显著增高.结论 H2S对反复FS造成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抑制IL-1β和IL-18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18和CDs4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CFIF)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z],JLCFIF的诊断价值。方法CFIF患儿52例,心功能按修订的Ross和Reithman评分系统。心功能Ⅱ级(3~6分)18例、Ⅲ级(7~9分)17例,Ⅳ级(10~12分)17例。原发疾病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对照组15例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L-18水平用ELISA法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s4表达。结果CFIF患儿血清IL-18及CDs4均显著增高(P均〈0.001),且随CFIF加重渐增加,治疗后两者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两者在心肌病组、先天性心脏病组及其他病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IL-18和CDs4可能参与小儿CFIF发生发展。可以作为评价CHF严重程度的生物化学标记;CFIF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无论最初病因是否相同,免疫反应可能都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L-18和IL-18抗体(IL-18 Ab)与大鼠微小病变型多柔比星肾病的关系.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IL-18Ab治疗组.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6.5 mg·kg<'-1>)造成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其中IL-18Ab治疗组腹腔注射IL-18Ab(每只10 μg),非治疗组注射等量9 g·L<'-1>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予尾静脉注射等量9 g·L<'-1>盐水.分别于第1、14、28及42天检测其24 h尿蛋白水平,第42天心脏取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总蛋白(TP)、清蛋白(Alb)、BuN、SCr、IL-18、干扰素-γ(IFN-γ)及TNF-α水平,取其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L-18、IFN-γ、TNF-α的表达及光、电镜病理形态.结果 24 h尿蛋白定量: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第14天开始增加,第28天达高峰;第14、28、42天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第28、42天IL-18Ab治疗组低于非治疗组(P<,a><0.05).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血清TC和T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低于非治疗组(P<0.05);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血清TP和Alb低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高于非治疗组(P<0.05).血清IL-18、IFN-γ、TNF-α水平和肾组织IL-18、IFN-γ、TNF-α表达:非治疗组和IL-18Ab治疗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5),IL-18Ab治疗组均低于非治疗组(P<,a><0.05).肾组织光、电镜病理形态:3组光镜无明显改变,电镜:正常对照组结构正常,非治疗组病变明显,IL-18Ab治疗组病变轻微.结论 IL-18介导IFN-γ、TNF-α的产生,可能参与微小病变型大鼠多柔比星肾病蛋白尿的形成,且IL-18Ab对其有部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SSNS患儿极期及恢复期血、尿中IL-18水平,分析与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关系,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SNS患儿22例,治疗前血IL-18为(281.2±79.2) ng/L。恢复期为(50.2±14.1) n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IL-18治疗前及恢复期分别为(232.6±55.5) ng/mg·Cr和(28.5±12.8) ng/mg·Cr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呼吸道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血IL-18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8,P<0.05)。尿IL-18与24 h尿蛋白定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838,P<0.01)。结论:IL-18与SSNS的发病有关,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部分作用,血、尿IL-18还可作为SSNS极期的标志之一。感染对血中IL-18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IL-17、IL-21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哮喘发作期(发作期组,n=30)、哮喘缓解期(缓解期组,n=30);以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21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中Th17及 IL-17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发作期组患儿血清IL-2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IL-17、IL-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Th17、IL-17通过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IL-21可作为儿童哮喘的控制指标,亦有望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IL)-18主要由单巨噬细胞产生,主要诱导产生γ干扰素,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均有调节作用。IL-18能加重实验性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损害,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8增加,在新月体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极期,血中IL-18水平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表明IL-18与它们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锦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2):1725-1725,174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10、12、18水平,为评判肝脏炎性反应活动性、肝损害程度及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6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21例健康婴儿血清IL-10、12、18水平。2组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IL-10、12、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01),且均与血清ALT呈显著正相关(Pa〈0.01)。治疗有效者治疗结束血清IL-10、12、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a〈0.001),无效者IL-10、12、18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a〉0.05)。结论血清IL-10、12、18检测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性反应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和药品疗效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IL-18、IL-1B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20日龄健康SD大鼠1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1次/d;对照组除外)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其中川芎嗪组大鼠在每次惊厥后予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每12h注射1次,连用6d;惊厥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用6d。RT-PCR方法检测各组反复惊厥后6h,1、3、7d海马IL-18、IL-113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IL-18和IL-113蛋白表达,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和光镜下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结果川芎嗪组各时间点海马IL-18、IL-1β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惊厥组显著下调(P〈0.05,0.01),脑含水量(7d除外)较惊厥组显著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较惊厥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能有效减轻惊厥性脑水肿和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IL-18、IL-1β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血清IL-3、6、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对58例初诊AML患儿(男34例,女24例;年龄3~16岁,平均10.19岁)化疗前后血清IL-3、6、8水平进行检测.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男 17例,女13例;年龄4~14岁,平均9.92岁).二组均于清晨7:30-8:00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常温下2 500 r/min离心 20 min,分离血清置-20 ℃冰箱保存待测.除治疗M3型AML采用全反式维A酸外,余病例均采用DA(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或IAE(依达比星加阿糖胞苷加依托泊甙)方案化疗,30~45 d复检骨髓像.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AML中44例获完全缓解(CR),14例未缓解(NR).AML初诊患儿血清IL-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AML CR组患儿血清IL-3水平较初诊时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6、IL-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 AML NR组与初诊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AML各亚型之间血清IL-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 M1及M5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a<0.01); M4及M5患儿血清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a<0.01).结论 AML患儿血清IL-3、6、8水平变化与AML亚型有关,观察血清IL-3、6、8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AML患儿病情及疗效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8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而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又称干扰素γ(IFN γ)诱导因子 ,是新发现的一种多效型细胞因子 ,参与机体的多种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且动物模型研究表明 ,IL 1 8具有抗病毒效应[1 ,2 ] 。为此 ,我们使用柯萨奇病毒B3m(CVB3m) ,诱发小鼠急性VMC后 ,投入基因重组的小鼠IL 1 8(IL 1 8)并观察其效应 ,以探讨IL 1 8对VMC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1 .病毒及实验动物 :CVB3m嗜心肌株 ,病毒原液效价为1 0 7TCID50 ;Balb/C小鼠 (由湖北省防疫站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8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IL-8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趋化因子超家族中的一员,是体内炎性反应应答的主要介质之一.近年研究发现,该因子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极为广泛,能促进炎性反应进程、刺激血管形成、促有丝分裂、调节宿主免疫功能等,与多种炎性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及多种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现就该因子的组织来源、基因定位及结构、受体结构、转录及调控、生物学功能等一般特性,及其与炎性反应、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59-792  相似文献   

15.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8(IL 18)及γ 干扰素 (γ IFN)在细菌性脑膜炎 (菌脑 )和病毒性脑炎 (病脑 )脑脊液 (CSF)中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脑组 32例、菌脑组 2 8例、对照组 30例CSF中IL 18及γ IFN含量。结果 IL 18在各组CSF中含量 (ng/L) :对照组 0 .11± 0 .0 4 ;病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3.4 6± 1.2 7和 2 .11± 0 .5 3;菌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78.0 1± 17.6 2和 3.2 5± 1.2 5。而γ IFN在各组CSF中含量 (ng/L) :对照组 4 .0 3± 1.4 5 ;病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37.5 1± 12 .12和 12 .5 5± 4 .2 5 ;菌脑组治疗前后分别为 14 .5 2± 3.34和 5 .5 9± 2 .11。与对照组比较 ,菌脑组CSF中IL 18浓度显著增高 (P <0 .0 0 1) ,而γ IFN在病脑组CSF呈明显增高 (P <0 .0 0 1)。治疗后均下降。结论 IL 18和γ IFN测定有助于菌脑和病脑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是小儿风湿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以弛张热为主要表现,临床缺乏较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干扰素-γ(IFN-γ)诱导因子,在sJI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对其诊断及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IL-18的生物学特点及活性I、L-18基因多态性与Still′s病的关系I、L-18在sJIA中的重要作用、IL-18的免疫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疾病研究在分子水平的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细胞因子在疾病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5(IL-15),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其在免疫调节、抗感染中的作用日趋明确,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就近年来有关IL-15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儿科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Chen SL  Wang CX  Xiao LS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69-870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的发病机理一直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提出细胞介导的免疫和T细胞激活在MCNS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诱导干扰素γ(IFN-γ)作用,主要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反应,并可刺激T淋巴细胞释放血管通透因子(VPF),与肾病综合征(NS)蛋白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最近的研究亦发现NS患者血及尿中IL-18水平持续升高。提示IL-18在N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可能是治疗MCNS的重要靶分子。本实验拟对阿霉素(ADR)诱导的肾病小鼠给予抗IL-18抗体(IL-18Ab),以观察其对实验性MCNS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众多研究表明,炎症及免疫机制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3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Th2型细胞分泌产生.最近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13可能是一种新的引起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肥大的调节因子.该文就白细胞介素-13与肺动脉平滑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关系及地塞米松(DEX)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表达IL-18的抑制作用。方法单纯型SSNS23例。采用ELISA测定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液IL-18水平和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18表达。对照组为相应年龄健康儿童15例;另18例年龄相似的呼吸道感染病例作为感染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后血清、尿液IL-18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15.072,16.149Pa<0.001)。治疗前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18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t=6.526,5.585Pa<0.001)。培养液中加入DEX后PBMC表达IL-18水平明显低于未加DEX组(t=4.217P<0.001)。血、尿IL-18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768,0.638P<0.05)。血清IL-18与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18水平呈正相关(r=0.574P<0.05)。结论SSNS的发病与IL-18密切相关;PBMC高表达IL-18可能是其血清IL-18增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