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临床操作和重要的给药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病人中的地位更为突出。为了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抢救赢得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现将几种难穿刺静脉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上肢主要浅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小儿股静脉采血两种穿刺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卿彩霞 《华夏医学》2002,15(5):654-655
长期以来 ,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常采用垂直穿刺法。临床中发现 ,垂直穿刺法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低 ,且易出现瘀斑、血肿等并发症。近来我科采用斜角穿刺法 ,明显提高了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 ,且并发症减少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住院需静脉采血的患儿 35 0例 ,年龄 1~ 2岁 ,其中 2 0 0例行股静脉斜角穿刺法 ,15 0例行垂直穿刺法 ,取血量均为 8ml。1.2 操作方法1.2 .1 物品准备 一次性 10ml注射器 1副 ,皮肤消毒用物 ,采血试管 ,消毒干棉球。1.2 .2 体位 患儿取仰位 ,双腿…  相似文献   

5.
6.
婴幼儿血管细、易动、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 ,不易固定 ,复针率高。我科自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对 2a以下的婴幼儿试用改良型静脉留置针 5 18例与对照组普通型静脉留置针 2 12例比较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7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年龄 <2a ,随机分为试用组和对照组 ,试用组 5 18例 ,男 312例 ;女 2 0 6例。对照组 2 12例 ,男 16 2例 ;女 5 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型留置针 ,试用组采用改良型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部位均选择头皮颞浅静脉。2 方法2 1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放 75 %酒精 ,无菌棉棒、胶布、无菌小敷料 ,改…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2年来对周围静脉不明显,不易穿刺并需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以及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的病人选择性的采用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射入硅胶管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较好效果,本文对这一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作以下介绍。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朋例,女22例,年龄17岁~60岁。均为右颈穿刺。其中因硅胶管脱出或需再次置管而同侧同点穿刺者5例。同侧同点反复穿刺二次者2例,反复穿刺三次者2例,同侧同点反复穿刺四次者1例。本组50例中穿刺射管成功47例,成功率为94%。硅胶管保留时间最长者45天,因停止输液而拔管。时间最短者2天,因…  相似文献   

8.
9.
脑卒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静滴高渗性利尿脱水剂 ,对静脉产生较严重的损伤。因此 ,在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起就应注意保护静脉 ,有计划的使用静脉。近年来 ,我们进行大量观察 ,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合理选择静脉  一般从小静脉开始逐步到大静脉 ,由肢体的远心端向肢体的近心端。对于外周静脉充盈不良的患者 ,除了用温热的湿毛巾先热敷输液侧肢体外 ,还可用肢体垂吊方法 ,使四肢远端浅静脉充盈。2 应用甘露醇时静脉的选择和保护   2 0 %甘露醇静滴时 ,由于药物的高渗和微粒等因素 ,可使局部静脉出现疼痛、管壁变硬、弹性消失、管腔…  相似文献   

10.
毛观养 《上海医学》1996,19(9):551-552
静脉脂肪乳在临床外科的应用──附827例报告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毛观养自瑞典Wretlind教授及其同事于1960年发明第一个完全无毒的脂肪乳剂—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以后,有人首先将其加入静脉营养而发展为全静脉营养液,并在外科病人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如何提高小儿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的成功率,是值得大家探讨的,现就工作体会总结如下。1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选择 从解剖角度讲,小儿头皮浅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于静脉注射,但因年龄、疾病和治疗目的不同,对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同。新生儿至3岁宜选择头皮静脉,3~12岁宜选四肢静  相似文献   

13.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阻塞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范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发生阻塞。方法对96例患者按Abi-Nader方法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导管阻塞患者13例(13.54%),其中3例(3.13%)因未能复通而被迫拔管。结论遵守药物配伍原则、正确的封管方法、严密观察和及时的处理可防范中心静脉导管阻塞。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术在新生儿疾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医学科学迅速发展,新型大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造成细菌的耐药性逐渐提高,静脉给药的方法成为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主要途径。而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方能在抢救过程中使患儿得到及时合理的用药。但是由于新生儿四肢静脉的穿刺和固定较为困难,头皮静脉又非常有限,而且多次反复的穿刺,造成静脉大量破坏,和家长心理上的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作为静脉输液的一种,在临床治疗中逐步普及,其优点在于:①能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②能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对穿刺的心理压力;③留置导管柔软,不易脱落,便于患者活动;④能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⑤针头较粗,便于抢救用药。  相似文献   

16.
在处理危急重症病人时,如遇到大出血、休克、脱水等情况,往往要进行静脉穿刺,但此时穿刺又相当困难,因此常用到静脉切开术.  相似文献   

17.
留置静脉套管针穿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院在临床上对长期输液病人使用了留置套管针输液 ,既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但由于该操作程序与传统的穿刺方法不同 ,故此我们通过了临床实践 ,在正规操作的基础上 ,对应用套管针输液中的具体环节进行了改进 ,从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 ,住院长期输液的 10 0例患者均使用套管针输液 ,5 0例为观察组 ,5 0例为对照组。1.2 条件 均使用北京 BD公司的全封闭式静脉套管针型号2 2号。1…  相似文献   

18.
自制静脉止血夹在静脉穿刺后压迫止血的调查和体会.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本病房共选取100例静脉输液病人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9-85岁,平均52岁;均使用自制静脉止血夹,85例使用后止血,无瘀斑及血肿;5例止血夹滑脱,穿刺点血液流出,重新使用静脉止血夹压迫止血,出血停止,其中6例出现皮下淤血,4例出现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19.
胡明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4):229-229,255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致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胀痛以及踝部皮肤营养障碍等病变。 2 0 0 1年 4月~2 0 0 2年 3月我院以股浅静脉 (股深静脉汇入前的股静脉 )瓣膜包窄术 (简称包窄术 )治疗本病 6 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 本组男 4 3例 ,女 18例 ;年龄 2 8~ 84岁 ,病程 1~ 30年。全部患者除浅静脉曲张外 ,还有肿胀、胀痛或沉重感 4 8例 (占 78.6 % ) ,踝部皮炎或色素沉着 30例 (占 4 9.2 % ) ,溃疡形成 15例 (占 2 4 .4 % )等症状。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 5 7例 ,占 93.4 % ,有 4例为单纯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