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47-1148
目的: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FMS的治疗指南、文献报道及电针起效机制,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FMS的有效性。结果:从理论及临床证据均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治疗FMS。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治疗FMS,但在今后应加强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干刺激结合电针拮抗肌穴位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干刺激结合电针拮抗肌穴位组(A组)、电针拮抗肌穴位组(B组)和基础治疗组(C组),每组45例,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5次,共治疗4星期。观察患侧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B组与C组,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干刺激结合电针拮抗肌穴位治疗在改善患侧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优于单纯电针拮抗穴位和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肌肉炎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探讨激活痛源局部穴位深、浅层次的不同传入神经纤维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在SD大鼠右侧股二头肌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肌肉炎性痛模型。实验分为3部分:(1)8只模型大鼠分别采用不同刺激方式(电针/TEAS)诱导得出激活A类神经纤维的阈值(threshold of A fiber, Ta)和C类神经纤维的阈值(threshold of C fiber, Tc)。(2)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a强度TEAS(TEAS-Ta)组、Tc强度TEAS(TEAS-Tc)组、Ta强度电针(EA-Ta)组、Tc强度电针(EA-Tc)组。4个干预组以相应的刺激强度干预痛源局部穴位"梁丘",以大鼠双足承重差值作为疼痛检测指标,观察不同强度的电针和TEAS的镇痛作用。(3)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同侧梁丘TEAS组、同侧梁丘电针组、对侧梁丘TEAS组、对侧梁丘电针组、同侧合谷TEAS和同侧合谷电针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和TEAS干预同侧"梁丘"、对侧"梁丘"和远端"合谷"对大鼠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的影响。结果:采用TEAS和电针两种方式诱导出的Aδ类和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其潜伏期、阈值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双足承重差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同侧"梁丘"后,TEAS-Tc组、EA-Ta组、EA-Tc组双足承重差值降低(P0.05,P0.01);与TEAS-Ta组比较,TEAS-Tc组双足承重差值降低(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Tc强度TEAS干预同侧"梁丘"即刻、1 min和对侧"梁丘"即刻,C纤维反射肌电的频率降低(P0.01,P0.05);以Tc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1 min、2 min和对侧"梁丘"即刻、1 min以及"合谷"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电频率均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以Tc强度TEAS干预同侧"梁丘"即刻、1 min、 2 min及Tc强度TEAS干预对侧"梁丘"即刻时,C类神经纤维反射肌电的频率均降低(P0.01,P0.05);以Ta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1 min及对侧"梁丘"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电频率降低(P0.01,P0.05);以Ta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甩频率均降低(P0.01,P0.05),以Tc强度电针同侧"梁丘"即刻、1 min、2 min、3 min和对侧"梁丘"即刻、1 min以及"合谷"即刻,C类纤维反射肌电频率均降低(P0.01,P0.05)。结论:在痛源局部"梁丘"Tc强度的TEAS和不同强度的电针均可以减轻炎性痛模型大鼠疼痛行为,抑制C类纤维反射肌电,该镇痛作用与穴位局部刺激层次和刺激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郭莹  孙远征 《中国针灸》2005,25(2):98-100
目的:对比背部透穴与西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背部透穴组(观察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19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观察组采用足太阳膀胱经第1、第2侧线和督脉进行透刺,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为主的西药.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及痊愈显效者6个月随访结果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背部透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时期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不同时期肩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与电针治疗的效应差异。方法:将360例不同时期肩周炎患者分成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组(186例)和电针治疗组(174例),各组采用相同经穴分别治疗。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6.6%和96.9%,电针刺激对粘连前期和粘连期肩周炎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3.5%和9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不仅能有效止痛,对粘连期的肩关节活动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为治疗肩周炎有效、简便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BIS及VA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流患者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方法:将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手术风险评估Ⅰ-Ⅱ级、拟行人流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穴取内关、太冲,B组行宫颈阻滞麻醉,C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宫颈阻滞麻醉。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至术后30 min,对BIS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两组BIS在经皮穴位电刺激15 min后显著下降,B组无显著变化,A、C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3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从高到低分别为B组、A组、C组,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不良反应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人流术中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纳肛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纳肛治疗,对照组给予盆炎净颗粒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12)得分记录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和SF-12得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纳肛在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全身麻醉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术期脑血流及脑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PCIS)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A组)19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18例和假电针对照组(C组)15例。A组进行针刺,T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C组采用假电针。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治疗30 min后、术后30 min、术后1天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平均脑血流速度(Vm)。记录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NIHSS、mRS评分。结果 3组PCA术前、术后30 min、术后1 d 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T组治疗30 min后PCA的Vm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周,A组和T组NIHS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组和T组mRS评分为0级的患者均多于C组(P0.05)。而3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PCIS患者,刺激30 min可增加PCA脑血流,加速术后早期(1周)的神经功能恢复,而对远期的神经功能预后没有影响,是一种值得应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分别采用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和口服药物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分别为(22.5±4.3)和(12.0±4.3);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1±5.4)和(17.3±4.1);治疗前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两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无创伤性,疗效显著,为可选择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自愿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在人工流产术中进行电针治疗,B组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C组进行非经非穴电针治疗,D组不采取任何止痛措施。观察4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情况;评估术中及术后3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手术时宫颈松弛度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MAP、HR及SPO_2)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中及术后30 min VAS评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宫颈松弛度分级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人流综合征分级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人流综合征分级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均能在人工流产术中发挥镇痛作用,有助于宫颈的扩张,并降低术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经穴电针治疗老年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经穴电针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老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39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60岁以上)随机分为电针组(70例)、经皮组(69例).电针组穴取患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为主,采用电针疗法;经皮组采用神经干上压痛点皮肤电极粘贴,接通脉冲电流,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第1疗程末,电针组痊愈率为41.4%,经皮组痊愈率为2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末,电针组痊愈率为80.0%,经皮组痊愈率为44.9%,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穴电针治疗老年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经皮神经电刺激.  相似文献   

12.
不同疗法与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晓哲 《中国针灸》2005,25(5):320-322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47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A组,常规取穴多针浅刺法)、电针治疗组(B组,常规取穴加电针)、药物治疗组(C组)、针刺加药物治疗组(D组)、电针加药物治疗组(E组),经40次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各组有效率分别为84.0%、57.1%、60.6%、95.8%、73.5%.D组疗效最好,且与其他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与B组、C组疗效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药物的结合是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且多针浅刺法优于电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针剌五志穴.背部河车路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倒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钟刺五志穴+河车路走罐+阿米替林)和时照组(单纯用阿米替林)。用麦吉尔疼痛调查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罐药结合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针与百优解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有效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段冬梅  图娅  陈利平 《中国针灸》2008,28(3):167-170
目的:评价电针与百优解治疗轻、中度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A组)、电针组(B组)、针药组(C组)各25例。A组口服百优解,每天20mg;B组采用电针疗法,取穴以百会、印堂为主;C组口服百优解加电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TESS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78.3%,B组为82.6%,C组为91.7%,C组与A组、B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改善躯体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使用百优解的C组不良反应较A组少。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减轻百优解的不良反应,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持续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症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9例)和C组(38例).三组针刺方法相同,均取夹脊穴配委中、承山等穴,针刺后加电针,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俯卧位持续牵引同时配合电针方法治疗,B组则先仰卧牵引再行电针治疗,C组单纯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2%,优于B组的79.5%与C组的65.8%(P<0.05,P<0.01).结论: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外科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脑外科中、重度意识障碍患者92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及药物组,每组46例.针药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强刺激十二井穴、水沟,电针百会、四神聪、智三针(神庭、本神);药物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100.0%,药物组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强刺激十二井穴、水沟以及电针头穴对脑外科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针刺介入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电针针刺治疗耳鸣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晓哲 《中国针灸》2002,22(2):6-14
方法:采用电针治疗耳鸣88例,并和针刺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电针组有效率为81.82%,针刺组为62.50%,2组疗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电针组中,有效率50岁以下优于50岁以上(P<0.01);发病在1个月以内的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1);听力正常者优于听力下降者(P<0.01)。结论:电针可大大提高针刺治疗的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并提示50岁以下,病程在1个月以内,听力正常者,其疗效愈佳。  相似文献   

18.
单穴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分别进行局部单穴电针与常规取穴的电针治疗,共治疗8次,并分别采用简化疼痛量表(SF MPQ)对两组患者腰腿痛进行连续动态观测。结果:首次治疗后两组SF 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且每个时间点两组间指标也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局部单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tre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Method Sixty-five cases with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were tre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53 cases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group) and 53 cases were treated by Ritalin (west drug group). The abov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ing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by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was 87.7%; the effective rate in west drug group was 86.8% and in acupuncture group was 77.4%. A comparis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P>0.05).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acupoint application was an effective therapy of 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 Translator: KUAI 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