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灶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差异性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某院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增生性息肉58例,腺瘤性息肉42例。对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记录息肉样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肿瘤位置;肠镜检查后1周内对其实施胃镜检查,取其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取研究对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TLR4、HMGB2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直肠息肉直径<1 cm患者Hp感染率低于直径≥1 cm患者(P <0.05),单发息肉感染率低于多发息肉患者(P <0.05)。结直肠癌患者左半结肠+直肠与右半结肠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HMGB2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P <0.05),且息肉组织中腺瘤性息肉TLR4、HMGB2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性息肉(P <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结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特征与代谢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患者996例,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组和非NAFLD组差异.分析NAFLD是否为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及NAFLD与非NAFLD对结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影响.结果 NAFLD患者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较高,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8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IL-17的表达,以结肠镜活检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30例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L-17阳性表达率,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高于正常肠粘膜[(19.13±5.87)%vs(2.14±1.17)%,P<0.05];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IL-17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型、直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和发生部位相关(P<0.05)。结论:IL-17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将乐县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做好结直肠癌防治的一级风险预防。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经肠镜检查临床诊断为结直肠息肉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收治的100例经肠镜检查临床诊断无结直肠息肉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统计数据结果。结果观察组年龄、男性占比、喜食肉食占比、BMI、LDL-C、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烟、饮酒、高血压、2型糖尿病、脂肪肝、家族史、胆囊切除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将有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吸烟、家族史、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升对结直肠息肉的认知,早期筛查及接受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海军总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为早期结直肠癌,B组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组为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每组50例.分别于就诊时、术后(外科手术或肠镜下手术)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 3组在不同时间段肠镜活检样本中双歧杆菌(Bdb)和肠杆菌(EM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Bd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1个月时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EMB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异常、服药史均为3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 <0.05,P<0.01).此外年龄亦为B组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Bdb减少更为突出,进一步佐证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阐明其作为CHD预测因素的价值,为C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82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并有糖、脂代谢指标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男35例,女4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8.7岁.分析两组间冠脉造影的结果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增加CHD患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AFLD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TG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NAFLD患者中CH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NAFLD患者,合并NAFLD的CHD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CHD患病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有NAFLD和年龄.结论 NAFLD与CHD的发病及其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成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其初步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31-833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患者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的复发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结直肠腺瘤患者120例,均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并总结分析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80例,复发率为66.67%,其中复发患者的管状腺瘤率明显低于初发患者,绒毛状腺瘤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P<0.05)。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结直肠腺瘤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代谢综合征、烟酒史、家族史、高危腺瘤(P<0.05),而用药史则和患者的息肉复发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体检人群中采用结肠镜机会性筛查结直肠癌(CRC)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体检科采用直肠镜检查筛查CRC的220例健康成年人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 CRC的危险因素,对确定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最佳分界点.结果 220例结肠镜筛查 ,结直肠息肉47例,腺瘤35例,阳性率为37.3%.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为结肠息肉或腺瘤的危险因素(P=0.021,OR值为1.042,95%可信区间1.006~1.080) ,ROC曲线确定最佳分界点为40.5岁(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28.3%).结论 结肠息肉和腺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年龄为危险因素之一,采用无创价廉的手段在40岁以上人 群中进行CRC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结直肠息肉的分布及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收集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7月确诊的13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电子结肠镜检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明确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的12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结果 130例胃息肉患者中检查发现增生性息肉占比9.23%,炎性息肉占比93.85%,胃底腺息肉占比4.62%,腺瘤性息肉占比2.31%。胃息肉患者检测Hp(+)为30.77%,其中炎性息肉Hp(+)最高(P 0.05);观察组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胃息肉Hp感染者在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达82.5%。结论 在胃息肉患者中多见于炎性息肉,且发生结直肠息肉情况较多,常发生在腺瘤性息肉中,并且胃息肉Hp感染者发生结直肠息肉风险较高,因此临床需对此类患者积极采取电子结肠镜予以准确筛查,进而为患者制定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周进  黄玉凯  徐斌 《安徽医药》2015,(8):1550-1552
目的:探讨血脂变化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1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血清血脂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两组及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解剖位置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及 CEA 水平。结果结直肠息肉组伴发高脂血症(P <0.05)、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P <0.01)及 CEA 水平(P <0.05)较对照组高;腺瘤性息肉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炎性和增生性息肉,而结直肠息肉位于远端结肠和直肠的患者较位于近端结肠的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TG 水平也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