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及镇咳作用。我们采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 3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均是住院病人 ,都符合上海市卫生局编著《上海市内科诊疗常规》(1999年 ,第 1版 )的标准。其中男 4 3例 ,女 17例 ,年龄 17~ 6 6岁。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中 ,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19~ 6 4)岁 ,平均 (48±5 2 )岁 ,X线胸片示肺内斑片状影 2 2例 ,肺纹理增强 8例 ,有肺部罗音 14例 ;对照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圳西部儿童常见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接受病毒性肺炎治疗的40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均进行病原体检测及常规临床指标检查,并详细记录其临床症状表现情况,比较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白细胞(WBC)指标正常患儿病毒感染发生率均高于WBC指标升高以及降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同I酶MB(CKMB)升高患儿病毒感染发生率均高于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及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升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指标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病毒感染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中咳嗽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病毒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肺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A型、B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腺病毒肺炎患儿均具有其临床特征,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避免抗生素滥用及乱用情况出现,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新近有报道香港在过去两个月中 ,有 119人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导致呼吸道感染 ,但国内近期还未见疫情报道。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syncytiavirus ,简称RSV ) ,属副粘液病毒科 ,肺病毒科。 195 6年首先从上呼吸道感染的猩猩上分离到 ,由于该病毒在组织培养上繁殖时能引起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 ,故定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合胞病毒分布于世界各地 ,多数成年人可查到合胞病毒抗体 ,合胞体病毒性肺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肺炎 ,患者半数以上为 1岁以内的婴幼儿。当婴幼儿及儿童患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突然增多时 ,提示可能为该病毒在流行。合胞…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717-1718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对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免疫功能低下疑似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中CMV-PP65抗原,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 G及Ig M抗体,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CMV-PP65抗原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中,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应用化学发光法能够在巨细胞病毒感染早期快速确诊,为免疫功能低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并经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为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全身症状和X胸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身症状改善率为(91.30±11.2)%,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患者全身改善率为(79.3±20.3)%,治疗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肺炎具有显著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疗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该治理方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7.
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清甲胎蛋白 (AFP)水平的变化与病毒肝炎病变程度的关系 ,我们检测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AFP水平的变化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共 2 6 8例 ,其中男 2 16例 ,女 5 2例 ,年龄 12~ 6 1岁 ,平均 37岁 ,慢性肝炎轻度 6 7例 ,中度 136例 ,重度 31例 ,重症 34例。病原学诊断乙型肝炎 2 4 4例 ,丙性肝炎 8例 ,乙型并丙型 4例 ,乙型并戊型 6例 ,乙型并甲型 2例 ,病原未定 8例。临床诊断均符合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肺炎是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发展中国家每年有4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其中病毒性肺炎约占50%,对其进行病原学研究,明确病原及其流行规律。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北京地区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及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病,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4月用炎琥宁治疗30例,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对387例重型病毒肝炎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 结果重型肝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3.7%,病死率81.1%;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靠胸部X线检查和深部痰细菌培养;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白色念珠菌;疾病严重程度(APACHE Ⅲ)、肝性脑病(肝昏迷)≥3 d、白蛋白≤28 g/L、住院时间≥30 d、广谱抗菌药物使用≥21 d等是造成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疗效,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9至2012年收治的120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20例患儿中,男66例,女54例;5岁以下患儿占36.7%(44例);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占85.0%(102例)、发热占83.3%(100例),年龄较小的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减低占40.0%(48例),湿性啰音占22.5%(27例),喘息占8.3%(10例);肺外系统受累占64.2%(77例),心血管系统受累占36.7%(44例),消化系统受累占26.7%(32例);胸片以小斑片或扇形浸润、节段性实变浸润最常见;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占98.3%(118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MPP临床表现复杂,且易累及肺外系统,但及时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闫文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925-592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肺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并经过临床确诊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儿经过3~5天临床治疗后有99例患儿体温明显下降,咳嗽明显减轻。治疗7~9天后有18例患儿体温平稳,咳嗽明显减轻,其中有3例患儿合并军团菌感染高热持续11天后体温才恢复正常,临床对于合并其他的细菌感染18例患者给予头孢类或美洛西林治疗,对该组患儿临床经过12天治疗后经过复查X线胸片好转后出院进行随访,经1个月随访,所有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除呼吸道疾病外,常合并肺外多系统的损害,咽拭子支原体DNA检测阳性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采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盐城地区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盐城地区儿童CAP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CAP患儿541例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多病原检测包括:痰常见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血肺炎支原体(MP)- IgM抗体、血EB四项抗体、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 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2.8%。MP28.7%,病毒21.8%,细菌16.8%。从单一病原来看,以MP感染率最高(28.7%),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1~5岁龄组及>5~14岁龄组CAP患儿,MP检出阳性率均较高。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1岁以内婴儿。年龄与发热的发生比及高低程度呈正相关,1岁以内年龄组发热比例低(41.6%)且以低热及中等度发热为主,1岁以上年龄组发热比例高(55.6%)以高热为主。CAP患儿5岁以下年龄组咳嗽、喘息气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5岁以上儿童;年龄越小肺部体征越明显。1月~1岁龄组CAP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小斑片影,多为单侧肺受累;>5~14岁龄组患儿则多为大叶受累阴影,多为单侧肺受累。结论 盐城地区住院儿童CAP病原依次为支原体、病毒、细菌。不同年龄段CAP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原学感染的儿童CAP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流感高峰期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且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将2018年12月—2019年4月某院呼吸内科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合并肺炎住院患者列为甲流合并肺炎组,内科门诊就诊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列为甲流组,体检中心正常体检者列为体检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和特征.结果 甲流合并肺炎组57例,甲流组42例,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某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50例(A组),非糖尿病患者50例(B组),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病程常迁延,平均住院时间为(18.52±4.32)d,较B组(12.64±4.18)d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P<0.01);A组患者肝功能多受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为(52.26±15.18)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为(48.44±10.25) U/L,显著高于B组的ALT、AST[分别为(40.39±15.42)U/L、(35.70±9.98)U/L](P<0.05);A组患者肾功能减退,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分别为(8.02±2.12)mmol/L、(128.05±21.25)μmol/L,显著高于B组的BUN和SCr[分别为(5.35±1.99) mmol/L、(98.20±20.93)μmol/L](P<0.05)。A组混合感染发生率为26.00%,显著高于B组的10.00%;代谢综合征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00%、36.00%,明显高于B组的12.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比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00%(6例)、6.00%(3例),B组分别为4.00%(2例)、2.00%(1例)。A组痰培养阳性41例(82.00%, 41/50),B组痰培养阳性44例(88.00%,44/50),两组检出病原体均以肺炎链球菌(A组16株,B组17株)、肺炎克雷伯菌(A组4株,B组5株)较多。结论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长,病情重,合并症多;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基础,抗感染是关键,改善营养和器官功能状态是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蒋忠洋  朱伦刚 《药物与人》2014,(10):172-173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ICU临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ICU接收的重症肺炎4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甲组21例常规治疗,给予乙组21例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对症治疗。观察、比较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是71.43%,乙组治疗有效率是95.24%。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症治疗在重症肺炎ICU,晦床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对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疗法,B组进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为为82.0%、7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SO2、RR指标分别为(98.1±1.3)%、(24±1)次/分;B组的SaO2、RR指标分别为(97.9±1.4)%、(23±2)次/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多数为学龄儿童,早期临床诊治对患儿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可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及盐酸氨溴索注射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4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整理患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情况。患儿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患病季节、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治疗方案。结果整理患儿病例信息,统计显示:患儿性别以女童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7岁以下,广东地区全年均可发病,季节性不明显。140例患儿中,影像学确诊时已出现临床症状时间为(4.35±0.42)d。病原学确诊时间为出现临床症状(6.14±1.03)d。经血培养、呼吸道及体液微生物培养,共检出病原体152株,以肺炎支原体为主,其次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病原菌14株,未检出病原菌16例,混合感染24例。胸片左中下肺野阴影59例,右中下肺野大片状阴影56例,右中上肺野大片阴影25例。肺不张患儿24例。所有患儿确诊后均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部分患儿根据炎症情况、免疫功能情况选择抗炎药物及免疫功能改善治疗,或病情危重者选择支气管灌洗治疗,不同方法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年龄较小,影像学确诊前临床症状及体征特异性差,混合病原菌感染常见,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尽快控制感染及炎症状态,提升免疫功能,避免影响其他脏器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氨溴索在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综合效果,以进一步了解氨溴索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7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21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氨溴索组),每组各105例,将两组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用药前、用药后3d的白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为(10.02±0.38)×109/L、(7.62±1.14)mg/L,观察组患者为(10.03±0.36)×109/L、(7.64±1.10)mg/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及血清hs-CRP水平为(8.30±0.22)×109/L、(3.82±0.8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9.26±0.27)×109/L、(5.45±1.0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在防治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综合效果较佳,有效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1年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结果,并对监测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2011年7家Ⅰ类监测医院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7家监测医院门诊监测科室共接诊病例1 634 718例,其中流感样病例40 099例,占病例总数的2.45%;发热肺炎病例3 504例,占病例总数的0.21%,占流感样病例的8.74%。入院病例48 409例,其中发热肺炎病例1 905例,占住院病例总数的3.94%,占门诊病例总数的0.12%。2011年累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例,其中1例被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结论深圳市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运行稳定,敏感性良好。如果将目前流感监测系统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有机结合,构建一个新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监测系统,对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和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