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医科达Synergy IGRT机载KV-CBCT分析使用头颈肩热塑网膜进行放射治疗时的摆位误差产生因素,对摆位方法进行改进以减小误差。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头颈肩热塑网膜患者。其中Ⅰ组15例直接扣模,Ⅱ组15例为固定患者与底板相对位置再扣膜做标记定位。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得出两组患者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的线性误差及绕轴(θX、θY、θZ)的旋转误差,对两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得出P值。结果Ⅰ组左右(X轴)、上下(Y轴)、前后(Z轴)方向的线性误差分别为(3.2±0.36)、(2.9±0.36)、(2.2±0.22)mm,绕轴(θX、θY、θZ)的旋转误差分别为(2.1±0.24)、(1.7±0.30)、(1.7±0.23)°;Ⅱ组的分别为(2.1±0.21)、(2.1±0.18)、(2.7±0.24)mm,(1.2±0.13)、(1.9±0.21)、(1.0±0.13)°;两组在上述方向的比较P=0.0401、0.0139、0.7655、0.0302、0.1859、0.0354。结论相对位置固定可以减少X、Y方向的线性误差,绕X轴、Z轴的旋转误差,使用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体位需要固定患者与底板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2.
周士忠  李克新 《江苏医药》2013,39(12):1468-1470
目的 探讨降低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措施,提高调强放疗的质量.方法 选择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6例,利用头颈肩底板和头颈肩面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至少1次CBCT扫描,取得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6例患者进行12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6例次,治疗过程中96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7.2%,完全缓解81.4%,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质量控制,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最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真空袋联合乳腺托架和单纯乳腺托架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乳腺癌锁骨上野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方法 30例行乳腺结合锁骨上野照射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真空袋联合乳腺托架固定,对照组采用乳腺托架固定。记录每例患者治疗前CBCT和正交KV影像引导所得患者在X、Y、Z轴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两组首次摆位误差,图像引导后摆位误差,图像引导后摆位误差分布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X、Y、Z轴方向的首次摆位误差分别为(0.32±0.25)、(0.37±0.47)、(0.53±0.36)cm,均小于对照组的(0.54±0.37)、(0.49±0.35)、(0.55±0.39)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共获得750组误差,每组375组图像。实验组在X轴、Z轴方向的图像引导后摆位误差分别为(0.29±0.25)、(0.18±0.19)cm,均小于对照组的(0.39±0.32)、(0.26±0.2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Y轴方向的图像引导后摆位误差为(0.31±0.29)cm,小于对照组的(0.33±0.27)...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温热塑膜固定体位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固定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X轴、Y轴以及Z轴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患者X轴、Y轴以及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1.62±0.71)、(2.03±1.17)、(1.42±0.83)mm,均小于对照组的(2.21±1.53)、(2.96±2.12)、(2.89±2.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3、2.716、4.529, P=0.015、0.008、0.000<0.05)。结论临床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过程中,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体位固定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摆位误差,确保患者放疗准确性,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基于头颈肩热甥膜固定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分次治疗内的误差.方法 选取50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于摆位后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拍摄治疗摆位点的正位(机架角度0°)、侧位(机架角度90°)验证片,通过MOSAIQ系统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图像进行匹配,获得治疗摆位点在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位移.结果 50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 16.53±0.52) min;所有患者共进行了300次的摆位点验证匹配,其中X、Y、Z 三维方向分次间治疗摆位点位移分别为(0.45±0.32)mm、( 0.72±0.46 )mm和(0.63±0.45) mm.结论 采用头颈肩热甥膜固定的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中分次治疗内的治疗摆位误差虽然较小,但在设计时,对PTV的摆位扩边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摆位参考点在宫颈癌适形放疗中减少摆位误差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3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使用单纯的真空垫固定技术作为对照组,另15例使用固定体架加真空垫加摆位参考点固定技术作为实验组,每例患者首次放疗前和放疗1周后均拍摄验证片,再与相应的模拟定位片较对参考点的位移,对其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0例患者共拍摄120张射野验证片。单纯的真空垫固定组(对照组)摆位误差X、Y、Z轴分别为(3.36±2.22)mm、(2.12±1.10)mm和(3.10±1.98)mm。固定体架加真空垫加摆位参考点固定(实验组)的摆位误差X、Y、Z轴分别为(1.88±1.32)mm、(1.66±1.22)mm和(1.76±0.82)mm。实验组和对照组在X、Z方向的摆位误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Y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体位固定的质量控制和增加摆位参考点可以减少摆位误差,有效地提高宫颈癌摆位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应惟良  曹舜翔  丁生苟 《江西医药》2008,43(11):1219-1220
目的探讨头颈肩网膜在固定上胸部野放疗中的价值,并比较常规用真空袋固定方式的优劣性。方法将我院放疗科的20例上胸部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使用真空袋固定组和使用头颈肩网膜固定组。摄取10×10㎝大小前野和侧野定位参照图像和定位验证图像,测量相同解剖参考点到野边界之间的距离。结果与常规使用真空袋固定组比较,使用头颈肩网膜固定组可明显减少上胸部野放疗中前后方向、头脚方向和三维摆位误差及≥5㎜三维移位丛集率(P<0.05),但未减少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结论头颈肩网膜固定上胸部患者放疗的摆位效果比常规使用的真空袋固定法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金亮 《江西医药》2013,(12):1178-1180
目的:探讨头颈肩热塑网膜鼻咽癌放疗的摆位误差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30例,全部采用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每5个治疗日为不同间隔,作3次在加速器EPID下分别拍摄同样条件的正、侧位验证片和参照片,利用计算机配比软件比较每次验证片与相应的参照片的骨性标志,分别测量射野在Y轴(前后)、X(左右)及Z(头脚)方向的偏移值。结果每个患者在3次不同摆位中,Y轴方向间的摆位误差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第1次与第3次间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中,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第1次与第3次间(P<0.01)。整个治疗中三个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为:X轴方向(1.3±0.6)mm (-3.5-3.8㎜);Y轴方向(1.0±0.5)㎜(-2.0-1.8㎜);Z轴方向(1.6±0.7)㎜(-3.3-4.7㎜)。结论头颈肩热塑网膜在固定头部技术可确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体位的稳定性,但应注意定期验证,发现并及时纠正少数患者出现较大的摆位误差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比头颈部肿瘤患者开展放射疗法(放疗)治疗时,使用不同固定技术时的摆位误差情况,以期为临床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有效固定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5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30例。A组采取头颈肩面罩固定, B组采取热缩枕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 C组采取真空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 D组采取发泡胶个体化固定, E组采取头颈肩塑形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比较五组患者不同方向[左右X方向(Lat)、头脚Y方向(Lng)、腹背Z方向(Vrt)]的线性误差与旋转误差。结果 A组患者Lat、Lng、Vrt的线性误差分别为(1.58±0.85)、(2.12±0.75)、(2.21±1.21)mm, B组患者分别为(1.35±0.65)、(1.90±0.67)、(1.98±1.15)mm, C组患者分别为(1.15±0.62)、(1.65±0.58)、(1.58±1.05)mm, D组患者分别为(0.78±0.42)、(1.25±0.55)、(1.05±0.98)mm, E组患者分别为(0.60±0.23)、(0.88±0.31)、(0.7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扫描在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摆位中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0例,利用俯卧体架(abdomen board)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并记录患者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0例患者共进行120次CBCT扫描验证摆位,校正前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cm,(0.373±0.090)cm,(0.302±0.078)c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014±0.012)cm,(0.034±0.022)cm,(0.020±0.017)cm;每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逐渐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20例患者均顺利按放疗计划完成治疗,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CBCT扫描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多次重复摆位必然存在误差,只有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才能保证靶区剂量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