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在日间佩戴框架眼镜,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随访12个月,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裸眼视力;治疗12个月后,根据去片裸眼视力分为裸眼视力低下组(n=26)和非裸眼...  相似文献   

2.
陈志钧  张燕  陈延旭  时琳  漆敏 《江苏医药》2012,38(24):3013-3015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的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以及配戴者裸眼视力、屈光度的变化.方法 对50例(92眼)高度近视眼患者戴镜后连续2年以上随访复查.观察其裸眼视力、屈光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以及配戴1、2年后的数据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裸眼视力的纵向变化:首次测量的裸眼视力为0.12±0.06,试戴1h、1夜、1周、1个月、3个月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19±0.10、0.34±0.16、0.61±0.22、0.81士0.54、0.84±0.17;其中首次测量的裸眼视力、戴镜1h、1夜后、1周、1个月后裸眼视力逐渐提高(P<0.05);(2)屈光度的纵向变化:92眼首次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6.76±0.72)D,使用角膜塑形镜2年后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7.13±0.66) D(P<0.05).结论 戴镜1周内角膜塑形的效率最高,戴镜1个月后角膜塑形的效果逐渐稳定持久,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高度近视和控制高度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曾瑛  石浔  胡爱梅 《江西医药》2011,46(5):448-449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8;t=-0.94,P=0.3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8~16岁在本院门诊配戴角膜塑形镜随诊者30例(58眼),配戴前与配戴后1年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测定与比较,并比较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佩戴1年后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K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年后与配戴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明显降低近视屈光度、安全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但长期配戴应严密观察及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中,本研究将对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的作用予以重点分析探讨。方法 将93例青少年近视患儿作为主要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 88眼)与对照组(44例, 88眼)。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并以眼轴测量监控。比较两组患儿戴镜前、戴镜后6、12个月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情况,观察组戴镜前及戴镜后12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参数的变化情况,两组12个月眼轴增长情况;分析屈光度与眼轴、角膜曲率、眼压的线性相关情况。结果 戴镜前,两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无差异(P>0.05);戴镜后6、12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戴镜前,两组平K、陡K无差异(P>0.05);戴镜后6、12个月,观察组平K、陡K分别为(40.96±1.12)、(41.10±1.13)D与(42.05±1.12)、(42.28±1.15)D,低于对照组的(42.63±1.22)、(42.70±1.24)D与(43.67±1.38)、(43.77±1.38)D(P<0.05)。戴镜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148眼)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塑形组和框架组,各38例(74眼).两组患者均在佩戴前进行相关检查,框架组应用框架眼镜治疗,塑形组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眼部的早期变化。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8~16岁轻中度近视患者31例60眼,按照角膜塑形镜规范验配流程验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6个月后检查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形态变化等。结果配戴者1 d视力既有提高,戴镜1周后稳定,球镜屈光度明显减少,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地形图3 mm区域角膜曲率平均值下降,戴镜1周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diff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to-white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通过科学合理地配戴高透氧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可以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减少角膜屈光度,抑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的配戴体会。方法观察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通过对58例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且资料完整的患者58例(111眼)中,男21例(40眼),女37例(71眼);年龄6.5~15岁,平均12.8岁;近视度数-3.00 D以下者38例,-3.00 D~-6.00 D 20例;散光均在1.75 D以下。采用夜间配镜8~10 h。戴镜后次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与戴镜前相比,所有患者戴镜后裸眼远视力均较戴镜前显著提高,远视力在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82±0.31)、(0.96±0.13)、(0.97±0.15)、(0.98±0.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度均较戴镜前明显减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后少数患者有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恢复。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快速、有效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只要严格遵守配戴要求及筛选合适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青少年安全度过用眼高峰期和近视进展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229-231
目的研究并探讨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对青少年高度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视力矫正治疗且随访成功的120例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视力矫正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单一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观察组53例患者采用框架眼镜联合角膜塑形术进行视力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长度、眼屈光度数、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年后以及2年后的裸眼视力、眼屈光度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眼压、眼轴长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裸眼视力、眼屈光度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眼压、眼轴长度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为5.66%,对照组为4.4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采用框架眼镜联合角膜塑形术治疗,可有效矫正患者视力,改善其眼屈光度数,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近视患者,相近程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眼在角膜塑形镜验配中的矫治效果。方法利用标准片试戴法验配角膜塑形镜;在成功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中,抽选15岁以下、16~20岁和20岁以上中度近视患者72例(144只眼),利用fareast综合验光仪进行配前裸眼视力、屈光度数检查,与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后裸眼视力检查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龄的中度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青、少年组显效率分别为74.28%和86.67%,中年组显效率为4.54%,青、少年组矫治效果显著优于中年组。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矫治近视,但对年龄偏大的近视患者在矫治效果上远不及年龄较小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