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英 《北方药学》2015,(7):117-117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与单纯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完全止血时间,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水平,并且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4%,观察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E2和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的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恢复(P<0.05),但观察组恢复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能有效减少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性激素水平,缩短完全出血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欣 《中国药业》2013,22(15):75-77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A组)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B组),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调经效果、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3个月后,米非司酮组在治疗期间有效止血、无复发,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停药后有撤退性出血,复发率为21.67%;米非司酮组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较治疗前下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E2及P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变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诊断性刮宫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比较,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5 d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对照组在诊断性刮宫术后5 d给予米非司酮治疗,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观察不良反应,随访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5.69±0.72)mm,对照组(7.91±0.3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在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术后3 d开始服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临床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游素(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能降低血清FSH、LH、E2水平,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助于提高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予诊断性刮宫,刮宫术后3d观察组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7% (P <0.05);观察组FSH、LH、E2下降程度、控制出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子宫内膜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诊断性刮宫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观察组,n=35)或诊断性刮宫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n=35)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平均阴道流血时间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平均阴道流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泮惠琴 《海峡药学》2013,25(2):141-142
目的观察并比较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去氧孕烯炔雌醇和米非司酮治疗,21d为1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止血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和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H、LH、T和PRL改变并不明显;P和E2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均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但去氧孕烯炔雌醇的疗效更高,可以明显抑制P和E2的分泌,抑制子宫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分别给予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对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84.6%,去氧孕烯炔雌醇组治疗有效率84.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明显变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相当,长期应用米非司酮应注意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联合采用金刚藤胶囊+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对血清性激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18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观察组加用金刚藤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的早期流产孕妇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孕妇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孕妇实施黄体酮药物治疗,将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将两组孕妇治疗疗效与治疗后血清孕酮治疗后血清孕酮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黄体酮运用于早期流产孕妇治疗效果较理想,对妊娠结局影响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喉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童急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位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30位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各项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86.66%(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s-CRP、TNF-α、IL-6、WBC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急性喉炎患者治疗中选择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探究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共88例,将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结果:在经过相关方式治疗后,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细胞亚群分型及血清免疫球蛋白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可使患儿的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于预防乳糜胸的作用及其对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胸导管结扎,观察组患者进行胸导管结扎,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乳糜胸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结论: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于预防乳糜胸的作用显著,能够将术后乳糜胸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2膝盖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膝骨关节炎的恢复效果,并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例数分别为59例和42例,两组结果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以及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CD8+指标低于常规组,CD4+/CD8+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研究组IL-8、IL-4指标低于常规组,且INF-y、IL-2指标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免疫状态,调节Th1/Th2、CD4+/CD8+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8年2月,随机选取此期间某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栓基础治疗,对照组配合开展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对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74.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斑块情况,推荐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再障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司坦唑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补体的影响。方法:对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MPPT)治疗的32例MG病人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分、疗效观察和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C3、C4检测。结果:MPPT治疗MG后,1周时临床显效率56.3%(18/32),3月时临床显效率为81.3%(26/32),总有效率为93.8%(30/32)。治疗3月后血清AchRA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患者血清AchRAb水平明显降低,C3、C4水平明显增高,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MG见效快,冲击后能维持临床缓解,可促进C3、C4水平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