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对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特选取2013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对其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同时,使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的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斑块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性功能缺损程度,对患者的动脉斑块进行较好的控制,可取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吕宴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4):95-97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04例脑血栓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52例。常规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动脉斑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11.07±1.37)分低于常规组的(18.1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脑动脉斑块面积为(1.40±0.21)c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51±0.12)mm,均小于常规组的(1.68±0.39)cm^2、(0.69±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1%高于常规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血栓时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脑动脉斑块面积,还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状况,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6,(33)
目的探讨研究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12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阿司匹林治疗,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2次,每次75~100 mg,连续服用14 d;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给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具体选用阿托伐他汀,每日服用1次,每次10 mg,连续服用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动脉斑块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患者(80.4%),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组患者的动脉斑块面积较参照组组改善效果更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不能够有效控制动脉斑块的面积,还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9,(3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脑血栓患者中选取116例作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为分组标准:将单纯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8),将服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58),比较脑血栓疗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差异。结果①研究组的脑血栓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的86.21%(χ~2=3.940,P=0.047);②治疗后,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面积(0.98±0.11)mm、(1.23±0.06)cm~2均小于对照组的(1.65±0.21)mm、(1.59±0.19)cm~2(t=21.524、13.760,P=0.000、0.000)。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脑血栓治疗中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5.
6.
朱少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0):66-6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及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双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50例.单独用药组仅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脑血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颈...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指南》2018,(4)
目的探究在脑血栓治疗中给予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脑血栓患者,选取时段为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以治疗方法不同为分组依据,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的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采用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4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相较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较高,同时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均明显较优,各项比较差异均P值在0.05以下,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血栓治疗中给予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将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减少,改善神经功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郭晶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0)
目的 分析在患有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将阿司匹林与他汀类药物配合应用后对患者动脉斑块的改善效果及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患有脑血栓的患者为主要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匀分作单一组与配合组,单一组患者单纯接受阿司匹林治疗,配合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及动脉斑块的具体改善情况.结果 配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更好,且患者的神经功能与动脉斑块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在对比后也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身患脑血栓患者的具体治疗中,患者同时接受阿司匹林配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此种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1)
目的:探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血栓病患,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抗血栓治疗,研究组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NIHSS、Barthel指数、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减轻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患者动脉斑块的厚度和面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方法 65例高脂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测定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均明显缩小(P<0.01),血脂TC,TG,LDL-C明显下降,HDL-C升高(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59例,均予阿司匹林、银杏叶注射液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8mL静脉滴注,1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时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及常规检查。结果 治疗后第14,21天时,两组ESS及AD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且不增加缺血性卒中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17.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效果。方法: 120例合并IGT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阿卡波糖50 mg,po,ti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以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指标变化,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IGT新发病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hsCRP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仅有hsCR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2 hPG、HbAlc、hsCRP、IMT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血脂水平未见明显变化。治疗期间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IGT新发病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IGT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阿卡波糖,能显著改善血糖指标,有效延缓患者IMT 增厚,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尿酸是一种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H4N4O3,尿酸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嘌呤的代谢产物,是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降解嘌呤核苷酸形成的。体内血尿酸产生过多,清除减少以及其他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都可使血尿酸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正常情况,绝大多数(70%)尿酸经肾脏排出。流行病学表明,血尿酸水平升高对缺血性卒中有影响,有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卒中风险有关,加重病情,也有研究认为尿酸具有脑保护作用,使脑梗死的早期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