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外线照射是造成皮肤光老化最为重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研究的发展,应用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对抗皮肤光老化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ADSCs通过调节周围组织中的细胞因子和生长激素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也可以通过旁分泌各种生长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徙,在组织修复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ADSCs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可能机制及具体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紫外线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光老化模型,皮肤成纤维细胞(FBs)经HGF处理后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计数并予以流式细胞周期检测;以HGF预处理皮肤FBs 2 h,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诱导体外FBs细胞发生细胞损伤,Tunel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光老化模型建立后,UVB+HGF组细胞存活较UVB组增多(P0.05);HGF减少光老化成纤维细胞P53的表达,改善光老化FBs细胞周期分布;HGF能够减少UVB导致的FBs凋亡(P0.05)。结论 HGF可调控光老化细胞周期分布及减少细胞凋亡,在光老化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旁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及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ADSCs,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浓度EGF刺激前后ADSCs-CM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eyte growth factor,HGF)、间质源性因子-1 (stromal-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含量变化;HUVEC小管形成实验检测EGF预处理对ADSCs促进HUVEC形成管样毛细血管的影响.结果 利用脂肪抽吸液成功培养出ADSCs,ADSCs具有其特异的表面标记物表达;ADSCs可分泌各种促血管生成因子,且EGF刺激可增加其分泌量;ADSCs可促进共培养的HUVEC形成管样毛细血管,用EGF预处理ADSCs后该作用显著提高.结论 体外环境下ADSCs可分泌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并可促进共培养的HUVEC形成管样毛细血管;EGF刺激可增强该作用,15 mg/L EGF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肪间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增殖、活化的影响及其对活体肝硬化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分离纯化培养HSCs及ADSCs,通过半透膜(transwell insert)建立HSCs与ADSCs的双层培养体系,大鼠正常肝细胞系((buffalo rat liver cells,BRLs)培养作为对照.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ADSCs对H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SCs的α-肌动蛋白(α-SMA)表达;建立鼠肝硬化模型,经门静脉输注ADSCs或BRLs,检测肝组织肝硬化;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成功分离获得原代HSCs与ADSCs,活化的HSCs与ADSCs共培养72 h,与对照组相比,ADSCs明显抑制HSCs的活化(各组灰度值分别为1.4±0.2,152±14,258±18,F=283.348,P<0.05)与增殖(各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2.172±0.107,1.424±0.013,1.209±0.117,F=90.605,P <0.05),活体移植显示ADSCs对肝硬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分别F=77.234、65.164、58.309,均P <0.05).培养液细胞因子检测显示ADSCs比BRLs分泌更多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F=0.005,P<0.05),分泌较少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F=1.767,P<0.01)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F=2.301,P<0.05). 结论 ADSCs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抑制HSCs活化增殖的潜能,对活体肝硬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水蛭素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水蛭素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水蛭素作用人成纤维细胞24h后,bFGF、TGFβ1的mRNA和bF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0.156~2.5 U/L的水蛭素可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bFGF的mRNA、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蛭素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促进其分泌bFGF。结论:水蛭素抑制瘢痕可调节bFGF、TGFβ1分泌,由此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进一步抑制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生理状态下由间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以激活其受体Met的酪氨酸激酶为介导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浸润。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有HGF/SF及受体Met的高表达,激活HGF/SF-Met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血管生成和扩散转移。本文就HGF/SF-Met的生物学特性及它与泌尿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增生性瘢痕是机体在创伤后的愈合过程中发生异常修复而形成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瘢痕组织。近年来,应用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治疗和预防增生性瘢痕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ADSCs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中和活性氧、分泌抗纤维化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节成纤维细胞以及分化为各种皮肤细胞等参与正常皮肤创伤的修复,达到抑制瘢痕和修复的作用。现回顾近年发表的文献,对ADSCs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对多种器官具多效性的多肽细胞因子,它不仅在肝脏再生、肝硬化、肺纤维化、肿瘤等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于肾损伤后肾小管的修复与再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HGF能够阻止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发展及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体外试验中,HGF通过抑制不同肾脏细胞中TGF-β1的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一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ubular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目的。近期还有研究表明HGF还可通过多种不同机制阻断&md信号转导通路以对抗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3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32000的分泌性蛋白。现已明确,FGF23可以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2a型钠/磷转运蛋白活性来抑制磷的重吸收,其外周血水平随肾功能减退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其受体c—met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定位和表达。方法:采集住院患者的增生性癜痕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HGF/c—met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使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技术比较真皮层HGF/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表皮层,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HGF/c—met均呈强阳性表达;相对于正常皮肤组织,人增生性瘢痕组织真皮层中HGF/c-met的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在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中,差异显著。结论:HGF/c—met在真皮层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影响人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高效的多效性因子,对多种器官的不同类型细胞均有生物学作用。HGF在肾脏的早期发育及维持成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HGF能延缓及逆转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维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生成和降解平衡;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致纤维化作用;抗炎作用;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抑制多种肾脏固有细胞的凋亡等。HGF通过以上机制的共同作用而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体液性介质,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借助上皮-间质的相互作用,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血管发生、组织器官再生、形态发生和致癌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GF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整形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目前发现总共有22种,但在椎间盘领域主要涉及的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1]。因为FGF2呈碱性,故亦称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FGF2是一种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的活性多肽分子,在体内具有广泛的作用。在椎间盘中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区脂肪组织获取ADSCs进行体外培养并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取4代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诱导下向内皮方向分化,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表达.结果 ADSCs在体外能迅速扩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 VEGF、bFGF 诱导下,ADSCs能迅速分化为VECs,大多数细胞vWF阳性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相似.结论 ADSCs在特定诱导环境下可以分化为VECs,有望成为组织工程领域内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腺病毒转染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FB)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FB)后,观察HGF对这两种细胞作用的差异,为HGF基因治疗病理性瘢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离培养HFB和NFB,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转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以MOI为100携带HGF基因的腺病毒(Ad-HGF)转染HFB和NFB48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G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MP-1和TGF-β1的分布。结果:NFB和HFB在腺病毒转染效率和HGF表达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HGF能明显促进HFB分泌MMP-1,抑制HFB表达TGF-β1。结论:促进HFB分泌MMP-1和抑制HFB表达TGF-β1可能是HGF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照射对SD大鼠皮肤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只SD大鼠,两侧背部皮肤去毛,以一侧为强脉冲光照射实验组,对侧背部皮肤作对照组。采用波长560~1200 nm、能量27 J/cm~2、脉宽3.0 ms、双脉冲方式、脉冲延时10 ms的强脉冲光照射实验组皮肤,取术前及术后4周大鼠实验侧和对照侧皮肤标本,行大鼠皮肤TGF-β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定位,观察大鼠皮肤TGF-β1的分布情况以及强脉冲光照射后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TGF-β1分布于大鼠正常皮肤全层,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结缔组织基质胶原纤维中。强脉冲光照射刺激大鼠皮肤分泌TGF-β1,实验组强脉冲光照射4周后,大鼠皮肤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01),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结缔组织中。真皮浅层较对照组有非常强烈的棕黄色着染,同时皮肤表皮细胞亦出现明显的阳性表达产物。阳性表达区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强脉冲光照射后上调大鼠皮肤TGF-β1的表达,是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目前已知的与组织纤维化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它通过胞浆中的中介分子Smads将刺激信号传递至细胞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瘢痕形成和增生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及病理学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PD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PDGF后,均显示对细胞起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细胞因子PD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α和PDGFR-β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DGFR-α和PDGFR-β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DGFR-α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显著升高(P=0.00,0.00,0.02),而PDGFR-β蛋白和mRNA表达的升高不显著(P=0.07,0.06,0.06)。结论:PDGFR-α表达升高与瘢痕疙瘩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其病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是一种与胰岛素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多肽,主要由肝脏产生,能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并可拮抗细胞凋亡。IGF-Ⅰ的活性由局部和全身因素决定,局部因素有组织IGF-Ⅰ和IGF-Ⅱ的表达、组织IGF-Ⅰ受体(insuI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 IGF-IR)和IGF-Ⅱ受体的表达、各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以及结合蛋白溶解酶;全身因素包括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和营养状况等,其中GH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