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运  范静怡 《新医学》2021,52(1):50-55
目的 探讨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屏幕暴露情况与睡眠问题,并对两者在该群体中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使用自制的《屏幕使用情况问卷》和《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101例学龄前ASD患儿屏幕暴露及睡眠状况展开评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两者关系.结果 学龄前ASD患儿屏幕暴露超时(>1 h/d)检出...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按监护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共治疗16周;前4周对照组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研究组则采用rTMS结合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后12周两组患儿都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在基线期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患儿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在基线期、治疗4周时及治疗16周时分别采用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CSHQ)、家庭睡眠习惯调查(FISH)评估患儿睡眠症状、睡眠习惯。 结果:睡眠症状改善情况,在CSHQ总分、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方面,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改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呼吸障碍、白天睡眠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习惯改善情况,FISH各睡眠习惯因子及FISH总分,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rTMS能显著改善ASD患儿的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及睡眠习惯,且疗效在rTMS治疗结束后仍能持续。rTMS应用于学龄前ASD患儿安全可耐受,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睡眠质量与发育及行为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ASD患儿106例(设为ASD组)和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50名(设为对照组)的资料,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调查2组儿童的睡眠情况,并根据CSHQ得分将ASD患儿分为睡眠正常组和睡眠不良组;统计这2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并分析睡眠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Gesell发育量表、社交反应量表(SRS)、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及问题行为调查表对2组儿童的发育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ASD组睡眠不良率(60.38%)明显高于对照组(38%),且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及白天嗜睡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和居住方式是ASD患儿睡眠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与睡眠正常组比较,睡眠不良组ASD患儿的适应性和精细运动得分明显降低,SRS得分和ABC得分明显升高,行为问题总分及情绪问题、伤人及自伤行为、重复刻板行为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ASD患儿共患睡眠问题的概率高于健康儿童,不良睡眠质量与其发育和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老年痴呆患者(Alzheimer's Disease,AD)睡眠障碍特点及其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莞市莞城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并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2组潜伏睡眠、睡眠时间,安全意外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分、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均较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QSI量表总分均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安全意外情况均较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较于对照组24例(66. 67%),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35例(97. 22%)更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老年痴呆出现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精神状态、睡眠障碍的睡眠状态,延缓疾病进展,显著恢复患者体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避免或减少安全意外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加快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12月就诊的100例ASD患儿为ASD组,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通过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2组的ASD相关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再选取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SD的危险因素。结果:ASD组的养育环境、母亲焦虑或抑郁、孕期经常使用电脑、母亲生育年龄、全面发育落后及婴幼儿睡眠障碍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养育环境、母亲焦虑或抑郁、孕期经常使用电脑、母亲生育年龄较大、全面发育落后及婴幼儿睡眠障碍均为ASD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养育环境、孕妇精神状态、孕期经常使用电脑、母亲生育年龄较大、儿童全面发育落后及睡眠障碍可能为ASD发病危险因素,需重视以上危险因素,实现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对心绞痛合并严重焦虑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心绞痛合并严重焦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比较2组SAS评分、SDS评分和PSQI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2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PSQI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PSQI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应用在心绞痛合并严重焦虑患者的睡眠护理中,可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障碍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睡眠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且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原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Score,PSQI)方法评价护理干预实施7 d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问卷有效回收率100%,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光线强度、作息时间、生活环境、疾病因素、饮食习惯、运动锻炼方式和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和干预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根据不同患者自身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连续护理干预对ICU老年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和睡眠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等评分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连续护理干预应用在ICU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特征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75. 175. 89)分、依从性(97. 14%)及护理满意度(97. 14%)均高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评分(68. 894. 42)分、依从性(80. 00%)及满意度(77.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根据老年痴呆患者的睡眠障碍特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意义,可有效地改善睡眠,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对婴幼儿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收治的睡眠障碍婴幼儿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家长一般性睡眠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小儿推拿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的差异。结果:2组患儿在治疗后的睡眠障碍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观察组患儿的睡眠障碍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睡眠障碍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针对婴幼儿睡眠障碍,采用以小儿推拿方法为主的干预策略,可有效提升睡眠质量,改善睡眠障碍,且干预操作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3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睡眠状态分为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选择差异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配偶情况、营养不良、睡眠环境、心功能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活动耐力下降、抑郁、呼吸障碍、药物不良反应、不良睡眠习惯均为影响CHF患者睡眠障碍的单因素(P 0. 0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活动耐力下降、抑郁、呼吸障碍、药物不良反应、不良睡眠习惯均为影响CHF患者睡眠障碍的独立因素(P 0. 05)。结论:CHF患者睡眠障碍可受到活动耐力下降、抑郁、呼吸障碍、药物不良反应、不良睡眠习惯等因素独立影响,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期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评分(42. 24±6. 16)分、抑郁评分(41. 39±6. 21)分及均较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观察组PSQI评分(5. 61±2. 4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63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血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以及血压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及血压的影响颇深,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睡眠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干预过程中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水平、睡眠质量评分展开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经测定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各维度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应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可有效稳定血糖水平,增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对其睡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护理后对睡眠的影响作用情况。结果:比较2组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结果,观察组睡眠药物、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护理后的潜伏期睡眠时间均较护理前降低,总计睡眠时间较护理前增长,其中观察组护理后的潜伏期睡眠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总计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睡眠障碍患者接受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睡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威海市某医院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根据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形成原因予以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工作情况、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习惯、性别和居住环境等。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为(4. 24±2. 18)分,比对照组的(7. 82±2. 16)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居住环境、运动和自身身体状况都能够对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老年患者施以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儿童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厦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引流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s)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睡眠状况[睡眠相关指标及睡眠质量(PSQI量表)]及患儿亲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的睡眠状况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组患儿入眠时间、起夜频次、睡眠时长及PSQI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亲属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干预可明显提升导CAUTIs患儿的睡眠质量与亲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的方法,观察和评价针对性个体化睡眠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个体化睡眠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消除睡眠障碍)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28/30),十分满意18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0.0%(21/30),十分满意8例,满意12例,不满意9例; 2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消除睡眠障碍)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消除睡眠障碍)总有效率为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瘫患儿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睡眠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护理干预总有效率和睡眠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分别给予2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后生命质量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睡眠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障碍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护理,比较2组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比较SAS及SD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情绪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18. 33±3. 09)分,对照组为(18. 28±3. 14)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6. 03±2. 2)分,对照组为(10. 58±2. 19)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使得其不良情绪得以调节,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使得疾病朝良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