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弹道碎石术后拔管前患者行尿管夹闭训练的意义。方法采取数字奇偶法将我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弹道碎石术的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奇数号进入对照组,偶数号进入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术后不行尿管夹闭练习,观察组术后行尿管夹闭练习,对比两组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及首次排尿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拔管后成功排尿56例(100.00%),对照组拔管后成功排尿55例(98.21%),组间数据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后首次排尿平均时间(0.91±0.38)h、对照组拔管后首次排尿平均时间(3.0±0.81) h,两组间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①患者输尿管弹道碎石术后不行尿管夹闭练习不会影响到尿管拔出的成功率,但是能够大大降低护理的工作量;②患者行尿管夹闭练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拔管后心里顾虑,有助于缩短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间歇开放与持续开放对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留置尿管夹闭,每次间隔3~4 h或有尿意时开放排尿;对照组产妇留置尿管持续开放,比较两组产妇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尿潴留、尿痛的发生率3.3%、1.6%、3.3%、1.6%,明显低于对照组8.3%、5.0%、10.0%、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留置尿管夹闭,间歇性放尿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其排尿功能减弱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持续开放性放尿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前间歇性夹闭尿管的必要性。方法:将92例脑出血术后长期(7天)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2日间歇性夹闭尿管,对照组不进行预夹闭而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尿路感染率和导尿管重置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17±1.07)h、(1.69±0.9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303.87±112.82)ml、(273.43±89.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路感染率和导尿管重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术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预夹闭尿管可以提高患者膀胱储尿能力,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延长,首次排尿量增多,但并未改善患者尿路感染率及重新导尿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宫外孕术后尿管拔除时机对膀胱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式宫外孕术后留置尿管拔除者的最佳时机。方法200例采用腹式宫外孕术后拔除尿管者,随机分为留置尿管自然排尿法(观察组)和传统放尿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第1次尿量、排尿成功率、拔除尿管时间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1次排尿量、自行排尿成功率、泌尿系感染率和拔除尿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自然排尿法对于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病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以降低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行腹式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于术后48 h拔尿管,观察组于输液剩余500 mL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于输液完后立即拔除尿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情况、第一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是否需重新导尿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一次排尿情况、第一次排尿量、尿潴留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术后留置尿管者首选于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探讨腹部手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120例腹部手术,手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于手术后第22小时开始夹闭尿管,术后第50小时,PCEA药物输完拔除后,拔除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后第72~96小时按医嘱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尿管时间与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尿管时间、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患者下床自解小便,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促进患者肠蠕动尽早恢复,促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减轻术后腹胀腹痛,避免尿路感染,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探讨腹部手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120例腹部手术,手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于手术后第22小时开始夹闭尿管,术后第50小时,PCEA药物输完拔除后,拔除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后第72~96小时按医嘱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尿管时间与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尿管时间、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患者下床自解小便,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促进患者肠蠕动尽早恢复,促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减轻术后腹胀腹痛,避免尿路感染,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探讨腹部手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120例腹部手术,手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于手术后第22小时开始夹闭尿管,术后第50小时,PCEA药物输完拔除后,拔除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后第72~96小时按医嘱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尿管时间与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尿管时间、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患者下床自解小便,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促进患者肠蠕动尽早恢复,促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减轻术后腹胀腹痛,避免尿路感染,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探讨腹部手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120例腹部手术,手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于手术后第22小时开始夹闭尿管,术后第50小时,PCEA药物输完拔除后,拔除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后第72~96小时按医嘱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尿管时间与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尿管时间、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患者下床自解小便,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促进患者肠蠕动尽早恢复,促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减轻术后腹胀腹痛,避免尿路感染,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探讨腹部手术后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方法 选择2008年1-12月120例腹部手术,手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EA),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于手术后第22小时开始夹闭尿管,术后第50小时,PCEA药物输完拔除后,拔除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排尿;对照组按常规手术后第72~96小时按医嘱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尿管时间与排气时间,尿路感染、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尿管时间、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患者下床自解小便,能促使患者早期活动.促进患者肠蠕动尽早恢复,促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减轻术后腹胀腹痛,避免尿路感染,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晓男  王尧  王伟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5+37-35,37
目的探讨经皮输尿管镜技术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因腹腔镜手术导致输尿管部分或完全断裂患者12例,平均年龄41(2352)岁,男性1例,女性11例;右侧9例,左侧3例;12例合并输尿管瘘,其中输尿管部分断裂8例,完全断裂4例。腹腔镜术后发现输尿管损伤中位之间6(252)岁,男性1例,女性11例;右侧9例,左侧3例;12例合并输尿管瘘,其中输尿管部分断裂8例,完全断裂4例。腹腔镜术后发现输尿管损伤中位之间6(218)d。4例尿瘘患者引流液或阴道溢出液测得肌酐平均值1567(42518)d。4例尿瘘患者引流液或阴道溢出液测得肌酐平均值1567(4252856)μmol/L。12例行经皮穿刺于近端输尿管内置入导丝,后行经尿道输尿管镜输尿管梗阻段内切开术,找到导丝并钳入远端输尿管,将输尿管断端拉近、会师,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后复查超声、肾盂分泌造影并定期复查。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中腹平片证实输尿管支架管位置良好,肾盂分泌造影显示积水减轻或消失,支架管保留8.2(62856)μmol/L。12例行经皮穿刺于近端输尿管内置入导丝,后行经尿道输尿管镜输尿管梗阻段内切开术,找到导丝并钳入远端输尿管,将输尿管断端拉近、会师,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后复查超声、肾盂分泌造影并定期复查。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中腹平片证实输尿管支架管位置良好,肾盂分泌造影显示积水减轻或消失,支架管保留8.2(636)周。平均随访时间352(4236)周。平均随访时间352(42912)d。结论熟练掌握经皮肾穿刺和输尿管镜技术的医师可以完成输尿管镜下输尿管会师术,对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这种治疗方式微创、有效,可以避免二次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7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MPCNL治疗96例,行URL治疗8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中转开放手术、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MPCNL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URL组(P<0.01);MPCNL组术后3d、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同期URL组(P<0.01);M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URL组(P<0.05);两组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与URL均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对结石位置偏低、直径偏小的患者可考虑首选URL;对于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以及结石位置较高的患者,MPCNL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扫描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CT对66例可疑为输尿管结石,B超、KUB、IVU未显示结石的患者进行平扫描和增强扫描,并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B超、KUB、IVU等检查结果的提示采用三种不同的扫描方式。结果 66例患者检出输尿管结石67枚,其中65例为单侧单发,1例为单侧双发。结论 应用CT诊断输尿管结石优于常规方法,明确输尿管内高密度影极为关键,出现“淹没征”和“双影征”是诊断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特点,总结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2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致伤原因、治疗时间、方法及并发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中除1例行肾切除外,其余病例随访无肾积水及萎缩。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了治疗的方式,应当视技术水平、损失程度综合决定治疗方案,早期修复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凤金  布祥健  刘德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7+29-27,29
目的探讨B超定位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预防和控制输尿管结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40例B超定位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为实验组研究对象,设立相应对照组,通过对患者采用针对性治疗与观察,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分析手术临床资料。结果本次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100%,而对照组(常规)达到9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定位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好于传统治疗。I期取净结石192例,Ⅱ期取净结石48例,结石总取净率为100%。结论输尿管结石治疗具有一定困难和风险的,只有熟练掌握手术治疗方法和相关技能,才能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的预防。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医院行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28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集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术后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感染35例,感染率为12.32%。共检出1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占19.75%,革兰阴性菌108株占66.67%,真菌19株占11.73%。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万古霉素及安可西林非常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氧氟沙星、链霉素较为敏感,尤其是万古霉素;表皮葡萄球菌对氧氟沙星及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新林及亚胺培南非常敏感,而对安可西林、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尿路感染、输尿管上段结石、多发结石、结石≥1 cm、手术时间≥50 min、术中灌注压≥60 mm Hg、输尿管弹道碎石为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尿路感染、输尿管上段结石、多发结石、结石≥1 cm、手术时间≥50 min、急性梗阻、术中灌注压≥60 mm Hg、输尿管弹道碎石术为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的独立因素。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超声在输尿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的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内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在后期手术病理诊断中均确认为输尿管结石,在初步诊断中采用经腹部超声进行检查,分析经腹部超声对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效果。结果经过腹部超声检查,患者输尿管中段结石的确诊率较高,同时对输尿管结石分型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与实际手术病理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输尿管结石分为上中下段3种结石类型,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腹部超声进行检查能够有效的检查出输尿管结石的存在并且进行准确分型,为临床中治疗方法的确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患者疾病治疗质量明显提高,腹部超声用于输尿管结石的检查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This Hospital Pharmacy feature is extracted from Off-Label Drug Facts, a publication available from Wolters Kluwer Health. Off-Label Drug Facts is a practitioner-oriented resource for information about specific drug uses that are un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This new guide to the literature enables the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or clinician to quickly identify published studies on off-label uses and determine if a specific use is rational in a patient care scenario. References direct the reader to the full literature for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before patient care decisions are made. Direct questions or comments regarding Off-Label Drug Uses to ude.uk@larenegj.  相似文献   

19.
王予屏  吴永娟 《医药世界》2010,(10):1202-1203,1214
目的通过对3296例疑似输尿管结石超声诊断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水平。方法对3296例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不同的检查体位、方法,重点扫查三个生理性狭窄部,并对显示不清的中、下段输尿管结石,采取多种方法,再行扫查。结果超声检查直接显示上段输尿管结石837例,中段结石8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525例,初次未发现输尿管结石854例,其中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检查,检出输尿管结石583例,其他未检出27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单、快捷,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很高,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茂春  胡卫锋 《中国药师》2011,14(11):1639-1640
目的:观察多沙唑嗪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5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炎、解痉治疗,疼痛时给予双氯酚酸钠缓释片50mg,po;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4mg,qd,睡前服。治疗时间不超过14d,其间每周复查B超和腹部平片,记录排石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排石率72%(18/25),明显高于对照组排石率4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石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多沙唑嗪可有效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率、排石时间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