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肺不张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怀疑有肺不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前期均先进行128层螺旋CT检查后再进行纤支镜检查,利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患者的肺不张形态、范围、周围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病因。对比分析128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纤支镜、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评价128层螺旋CT诊断肺不张及其病因的准确性。结果3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明确诊断,与影像诊断符合率为100%。经统计分析显示,128层螺旋CT检查与纤支镜、病理检查及手术符合率为100%。结论128层螺旋CT成像可通过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了解肺不张患者的肺不张形态、范围、周围结构等情况,且可分析出引起肺不张的支气管管腔闭塞或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有无异物等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肺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im,PE)是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了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所致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我们采用64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处理技术。为临床及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共23例患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用16排螺旋CT成像技术(CTA)进行扫描,并通过技术处理,运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对疑似病变部位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16排螺旋CT成像技术优于以往的检测仪器,成像更清晰迅速准确.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更精确的检查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三维成像CT对肝癌患者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采用腹部血管的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行肝脏增强后的动脉期及门脉期扫描,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对照观察。结果 MSCT与DSA的检查结果有高度一致性,可显示腹部大血管及中小血管的形态改变,并可同时观察腹部脏器肿瘤的其他表现,但对动脉远端的细小分支显示较DSA差。结论 MSCT腹部血管成像可无创性地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血管走行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为临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制订手术方案、判断疾病预后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6.
7.
心脏这一动态器官的冠状动脉成像历来是一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探索的课题。心脏CT成像必须遵循两要素:扫描时间少于运动物体每波运动时间或者设法使物体运动停止。多层螺旋(MSCT)与以往单层螺旋CT(SSCT)相比较,其特点在于它探测器结构和数据处理系统(DAS)两方面作了根本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黎盛强  蒲冕 《贵州医药》1998,22(3):189-190
单螺旋CT(SinglSpiralCT,SSCT),对兴趣区进行快速连续容积扫描,得到病变的三维信息。如同时由肘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在靶血管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期进行容积数据采集,使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此方法已被各大公司在CTA重建中广泛使用),可获得受检血管的完整影像。笔者使用单螺旋CT对29例各种不同部位病变、范围的患者行CYA检查,结合临床,拟对其临床应用范围及各部位的临床价值作初步的评价。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29例,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岁。29例分成三组:(1)正常血管结构及毗邻6例:头2例,其中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9年1至12月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病例抽取,对60例患者采用门脉、动脉双期扫描方式,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以及多平面重建等技术进行动脉和门静脉期血管三维重建。结果①本组病例扫描结果较为清晰,重建后的结果能清楚的显示所需要动脉血管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肿瘤切面的重建可准确清楚地的显示肿瘤与周围主要血管及脏器的关系。②并清晰反映管壁的形态,管腔改变及血管阻塞等情况。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与其周围血管之间的接触、包绕等关系,亦可清晰的显示血管壁的形态及是否有管腔狭窄和梗阻,对血管直观显示优于其他方法,作为一种准确、快速且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腹部肿瘤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及介入治疗等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到本院行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组与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检查小肝癌时,可首先选择螺旋CT扫描的方式,如果不易定性诊断,则可使用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即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MRI与螺旋CT(MSCT)在原发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某院治疗原发性胃癌的82例患者,先为其实行MSCT检查,后为其实行MRI检查,对比患者的不同检查结果。结果:(1)MSCT:有69例患者被查出存在174个胃内病灶,有42例患者被查出存在137个胃外病灶;(2)MRI:有79例患者被查出存在267个胃内病灶,有58例患者被查出存在207个胃外病灶。经统计学对比,MRI优于MSCT,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MRI具有高分辨率与多序列的优势,在原发性胃癌的病灶诊断上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临床可先使用MSCT初诊,再使用MRI进行复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此后临床在进行疾病诊断时提供一定参考信息。方法: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某院门诊所接受治疗的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本研究病例对象,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所选92例患者均接受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检查后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螺旋CT和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检出率和准确性均为100%;在炎症性病变中的敏感性状况和特异性,磁共振方式相对来说较高(P0.05)。结论:临床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可按照实际状况选取螺旋CT和磁共振检查方式,此两种检查方式均存在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针对炎症性疾病诊断状况,螺旋CT诊断方式的敏感性要比磁共振诊断方式低,临床需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96例肺结核患者,根据术前诊断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为多层螺旋CT诊断,对照区为常规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动性象征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磨玻璃密度结节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9年2013年发现的肺内磨玻璃结节病变,有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或癌的20例,对其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中,癌前病变5例,腺癌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结论磨玻璃密度是肺早期癌的一种CT表现,纯磨玻璃结节可发展为混合密度直至实质性的软组织肿块,反映了从AAH到早期癌再到进展期癌的发展过程,从不具有侵袭性发展到具有侵袭性的肺癌,呈明显的线性趋势。局限的磨玻璃密度是肺早期癌的一种特征CT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伤诊断中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骨伤患者379例,均行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和X线检查,分析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检查结果中,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患者检出率、骨折部位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99.5%vs 83.4%,96.8%vs 69.7%)。影像学分析中,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的膈上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膈下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胸肋关节处骨折诊断准确率、其他细微骨折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检查(98.6%vs 74.2%,98.2%vs 77.7%,97.7%vs 69.0%,83.8%vs 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在骨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疾病检出率,且准确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舟状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例舟状骨骨折患者经X线检查后,采用多层螺旋CT薄扫、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就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 X线平片漏诊2例结节部骨折及3例中远端1/3无移位裂隙骨折及1例月骨周围脱位,将2例裂开的舟状骨骨折误诊为无移位的裂隙骨折,此7例X线平片漏误诊的骨折均在多层螺旋CT予以确诊。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相较于X线平片而言在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上有较高价值,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7.
18.
甲状腺癌螺旋CT与B超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与B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甲状腺癌的螺旋CT与B超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B超诊断甲状腺癌分别为35例、29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78%、64.44%,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而螺旋CT与B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共42例,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3.33%,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联合B超诊断甲状腺癌可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胃镜下不同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胃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和20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早期胃癌病灶多位于胃窦部44.4%(16/36),病理分型以分化型为主88.9%(32/36),进展期胃癌多位于胃底/贲门部46.2%(96/208),病理分型以未分化型为主89.4%(186/208)。二者在病变分布和病理分型构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NBI放大成像技术和靛胭脂染色有助于观察早期胃癌的边界和表面形态,通过与进展期胃癌的内镜下和病理不同特点进行比较,有利于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的CT表现。方法对83例胃癌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纤维胃镜病理证实,CT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早期胃癌CT检查一般不能发现,进展期胃癌CT易于发现,并进行分型、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