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语丹化裁内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风痰瘀阻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FMA、MBI、SS-QOL评分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加用解语丹化裁内服联合针灸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评价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用神经功能检查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Fugl-Meyer(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FMA、MBI、SS-QOL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解语丹化裁内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利于缓解风痰瘀阻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宋晶晶 《光明中医》2023,(5):824-826
目的 探讨自拟息风复瘫汤治疗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效果。方法 将筛选入组的106例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息风复瘫汤治疗,比较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和血浆Hcy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息风复瘫汤治疗中风恢复期风痰瘀阻证临床效果显著,且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蒋丽萍 《江苏中医药》2015,47(12):35-37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化瘀汤治疗重症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重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常规给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腑化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14d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NIHSS评分(P0.05)。结论 :通腑化瘀汤治疗重症脑卒中急性期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114例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电脑抽取法分组,分为各为57例的两组,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幅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基于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下,结合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抑制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赵灵 《新中医》2020,52(8):72-75
目的:观察辛温开窍方联合西医治疗痰浊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浊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温开窍方治疗。比较2组凝血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辛温开窍方联合西医治疗痰浊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更好,能改善凝血指标、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欣  崔如珍 《新中医》2015,47(3):45-47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芪再造汤和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防治感染等基础治疗,改善脑循环及现代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芪再造汤内服和针灸。疗程8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Ashworth法评价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估肢体综合运动功能,进行痰瘀阻络证候评分。结果:疾病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91.11%,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95.56%,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和痰瘀阻络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NIHSS评分和痰瘀阻络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Ashworth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芪再造汤和针灸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虫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元卒中量表(NHI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较高,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补阳还五汤。治疗7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NIHSS评分差值;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mRS评分差值;血清缺氧转录因子-1α(HIF-1α)和B淋巴细胞瘤-2(Bcl-2)水平;评定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IF-1α、Bcl-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HIF-1α值低于对照组(P<0.05),Bc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57.5%,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HIF-1α表达下调和Bcl-2表达上调改善脑供血和启动抗凋亡。  相似文献   

9.
饶骞  谭支文 《四川中医》2022,(3):163-166
目的:研究祛风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ACI)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上肢肌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风痰瘀阻型ACI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45例(祛风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推拿治疗)和对照组45例(针刺+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结果、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上肢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低,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WMF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风痰瘀阻型ACI偏瘫患者祛风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与推拿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缓解ACI病发后上肢痉挛,提高上肢肌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关荣杓  尚官红  常丹阳  常晓 《新中医》2023,55(19):63-68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醒脑开窍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气虚血瘀证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气虚血瘀证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采用益气化瘀醒脑开窍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MBI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TNF-α、Hcy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1.
周秋英  廖艳艳 《新中医》2021,53(2):187-190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肌力状况;记录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偏瘫运动功能(Brunnstrom)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自理能力(BI)指数、肌力(MRC)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肌力。  相似文献   

12.
张蓉 《新中医》2021,53(5):66-69
目的:探讨中药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2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优于对照组(51.67%)(P<0.05)。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汤治疗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满意,可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对运动功能恢复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会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分(FMA)、痉挛指数评分等评估偏瘫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NIHSS、MAS、MBI、下肢FM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肢体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数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针刀松解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叶春  陈舰舰 《新中医》2022,54(2):30-3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联合体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采用徒手肌力测试方法评估腕关节掌屈和背伸肌力,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MM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FM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  相似文献   

15.
罗明玉 《河南中医》2020,40(4):525-528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活血化痰通络方早期治疗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0例风痰瘀阻证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2周.观察...  相似文献   

17.
朱晓鹏  戎军  周明倩 《新中医》2021,53(2):112-115
目的:观察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关节痉挛程度(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对照组为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关节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合活血化瘀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溪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镇肝熄风汤合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镇肝熄风汤联合活血化瘀汤施治,效果好,能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9.
赵文  郭师  王同单 《新中医》2020,52(6):14-16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健脾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炎性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炎性指标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5.00%,对照组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联合西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炎性指标水平均得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大黄附子汤治疗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洁如  来志超 《新中医》2021,53(4):29-32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汤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附子汤治疗。比较2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BC、hs-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大黄附子汤可有效改善脓毒症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