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到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500μg,早晚各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00μg/次,早晚各一次,观察两组患者的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变化及住院时间;雾化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晨8时的空腹血糖(8AMFPG)、餐后2h的血糖(2hPG)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雾化治疗后FEV1%、FVC的变化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A1c、8AMFPG、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bA1c、8AMFPG、2hPG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改善肺功能且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布地奈德组予氧启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bid 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500μg,bid;对照组予氧启动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液500μg.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57例完成试验,治疗3 mo后,布地奈德组FEV1由(1.27±0.20)L升至(1.49±0.21)L(P<0.01),FEV1%由(64.14±6.37)升至(74.76±7.62),(P<0.01),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mo后的FEV1、FEV1%和3 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组FPG、HbA1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3-6 mo可改善肺通气功能,而对于血糖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比较,旨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3年11月我科住院的420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3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中等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被分为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一般剂量组以及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间的治疗效果、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稳定期患者治疗后中等剂量组、小剂量组呼吸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中等剂量组FEV1、FEV1/FVC(%)与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等剂量组、小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在治疗5、10d后三组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不同剂量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COPD应用小剂量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疗效肯定,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以临床推广。急性发作期COPD,应用大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以使肺功能改善更快更好,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49例COPD合并V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合用广谱抗菌素;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器中加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复方异丙托溴铵同时雾化。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上机72h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机72h后BALF中TNF—α和IL-8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和体征,以及床旁胸片改善时间、脱机时间、拔管时间、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未改善。结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气道炎性反应,可缩短COPD合并VAP患者的上机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14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及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的140例稳定期COPD患者,并将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70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内科基础疗法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次吸入布地奈德500~800μg,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组患者临床康复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1.901±0.789)、生活质量评分(86.3±7.9)、肺功能变化FEV1(L)(1.88±0.50)、FEV1/FVC(%)(69.01±7.26)及急性加重患者的住院人次(10)与对照组呼吸困难评分(2.444±0.801)、生活质量评分(72.0±7.9)、肺功能变化FEV1(L)(1.63±0.50)、FEV1/FVC(%)(60.00±6.34)及急性加重患者的住院人数(31),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布地奈德氧气雾化能良好的治疗稳定期COPD,该疗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9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情况、疗效、体温、痰量、痰颜色、肺部啰音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95.83%比7.08%,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83%比81.25%,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92%比75.00%,P<0.05)。研究组患者体温、痰量、痰颜色、肺部啰音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进行护理,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2012年5月门诊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值)及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的评分,6 min行走距离(6-MWD)。结果治疗后,两组FEV1预计值、FEV1/FV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FEV1预计值、FEV1/FVC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T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MWD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6-MW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能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运动耐力,延缓肺功能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0ml/次+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连用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0ml/次+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连用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发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 mg·d-1,tid。对照组静脉点滴甲强龙40 mg,qd。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1、3、5天的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与静脉点滴甲强龙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激素治疗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COPD患者(n=82例)为实验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联合组及单一组,每组41例,其中单一组采用特布他林治疗,联合组采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与单一组的75.61%比较,两者差异显著(χ^2=6.248,P<0.05)。联合组治疗后FEV1为(2.46±0.97)L,显著高于单一组[(1.35±0.32)L,P<0.05];FVC为(2.84±0.66)L,显著高于单一组[(2.26±0.15)L,P<0.05];FEV1/FVC为(65.51±8.96),显著高于单一组[(58.31±7.93),P<0.05]。联合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7.32%,低于单一组的12.20%,但差异不显著(χ^2=0.554,P>0.05)。结论:布地奈德结合特布他林治疗COP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入院后初始血糖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肺部炎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肺功能将58例AECOPD患者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18例和重度组15例,入院后进行肺功能检查、立即抽取随机静脉血及第2天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血糖。并对各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空腹血糖水平在中度组、重度组明显升高,在轻度组未见明显异常,且6个月后随访血糖水平较高者,肺功能下降更快。入院后患者随机血糖在重度组显著升高,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肺功能逐渐下降,血糖水平逐渐升高,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 观察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的疗效。方法: 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同时肌注喘可治注射液,对照组单纯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28 d,比较两组FEV1%预计值、FEV1 /FVC、6 min 步行距离(6MWD)等肺功能指标变化和急性加重次数,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肺功能和 6 MWD均较前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FEV1%预计值改善更明显[(59.7±12.1) %和(49.8±11.3)%,P<0.05],至少有1次急性加重的患者数明显减少( 35%和62%,P<0.01) ,并且两组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比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不会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止咳、平喘、氧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较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COPD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对肺功能改善明显,用药方便,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Pulmonary pharmacology》1994,7(2):103-107
Summary: In the present trial we investigated the time course of inhaled salmeterol and formoterol bronchodil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inhaled salbutamol and placebo in 16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The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a single-blind crossover randomized study. The bronchodilator activity of 200 μg salbutamol, 50 μg salmeterol, 24 μg formoterol and placebo, which were all inhaled from a metered dose inhaler, was investigated.Our results showed that salmeterol and formoterol are efficacious in reducing airflow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PD. We found similar times of onset to improve FEV1 by 15% for salmeterol and formoterol (salbutamol behaving faster), while the duration of action showed the expect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ong-acting drugs and salbutamol.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ng-acting β2-agonists appear to be very effective in improving airway limitation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PD. Although the onset of bronchodilation after inhaling salmeterol and formoterol is slightly delayed compared with salbutamol, this is of little clinical importance since in these patients salmeterol and formoterol must be intended for maintenance treatment and not immediate symptomatic relief.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合并慢阻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其胰岛素使用进行方案调整,并观察血糖动态的变化.方法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慢阻肺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60例,其中A组患者为慢阻肺合并糖尿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B组为慢阻肺合并糖尿病未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C组为慢阻肺不合并糖尿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监测三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水平>10 mmol/L时间百分比、餐后血糖水平>11.1 mmol/L血糖曲线下面积、餐后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峰值以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等,分析患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前后的胰岛素剂量改变.结果 A组患者血糖峰值≥11.1 mmol/L的曲线下面积与B组、C组比较明显较高,血糖峰值≥11.1 mmol/L例数与B组、C组比较明显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 h平均血糖水平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血糖幅度明显高于B组与C组,其早餐血糖幅度与C组差异显著,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午餐与晚餐血糖幅度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慢阻肺患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延迟血糖达峰时间,血糖水平控制应增加胰岛素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9,(9)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二病房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30例,应用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①躯体功能:对照组(1.53±0.24),试验组(11.33±3.41);②情绪功能:对照组(1.28±0.26),试验组(1.41±0.24);③总体生活质量:对照组(3.06±0.38),试验组(4.13±0.48);④护理满意度:对照组66.67%,试验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lindness, and renal failure.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ir occurrence are an essential focus of patient care. More than one pathogenic process is involved, and genetics influence the risk. Hyperglycemia is a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vascular and possibly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wo possible mechanisms of glucose damage are glycation of proteins and the polyol pathway. Research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drugs that block parts of the pathways. In clinical trials, intensive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the risk of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 therapy, however, include hypoglycemia and weight ga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