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接受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50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1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2.7%,穿刺失败率为6.3%,干预组分别为99.3%、0.7%,干预组穿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中反复穿刺9.3%,液体渗漏6.7%,针头脱落5.3%;干预组分别为2.7%、0.0%、0.7%,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1.3%(P <0.05)。结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输液安全有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风险、护理需求,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输液外渗等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的门诊输液小儿,总计300例。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监护人知情同意,按照1∶1法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护理。对照组(n=150)患儿采取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n=150)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门诊小儿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输液外渗等静脉输液风险。结果 小儿输液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儿的总依从率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家长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静脉输液风险方面,观察组患儿的输液外渗、针头脱落、重复穿刺等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 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针头脱落等风险较高,具有可预防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输液外渗,提高小儿的输液依从性、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满足患儿与家属的护理需求,护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472例,其中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入院治疗的236例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入院治疗的患儿236为观察组。对照组静脉输液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静脉输液采用系统化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危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反复穿刺、纠纷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针头脱落、刺伤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P>0.05);对照组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实施系统化风险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各类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危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叶紫 《贵州医药》2016,(5):555-55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436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8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输液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水平、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3.76%降低至7.34%;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水平由(72.48±12.43)提高至(88.35±8.21);患儿家属满意率由77.06%提高至91.28%,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水平,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付晓娟  苏芳  贾金侠 《贵州医药》2023,(12):1979-1980
目的 探究小儿门诊输液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的作用及其对依从性、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门诊输液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舒适度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针头脱落、液体外渗、反复穿刺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时间段舒适度评分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提高输液患儿依从性及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70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85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85例患儿则采用护理管理风险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后其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进行护理可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且可有效的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灌肠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300例进行灌肠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灌肠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灌肠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灌肠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灌肠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减少了灌肠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室2015年5月至6月收治的100例输液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另选取急诊室2014年5月至6月收治的100例输液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滴速不合理、输液反应、输液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穿刺前准备、静脉穿刺、输液监护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显著减少了急诊输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方法:研究选择某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患儿入院顺序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患儿。甲乙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而甲组患儿加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比甲乙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8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套管针阻塞、穿刺失败、液体渗漏、合并静脉炎、套管针脱落以及误入动脉;甲组患儿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少于乙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的效果很好,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常规组患儿行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即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即P<0.05。结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行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