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自杀倾向与多导睡眠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与多导睡眠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例有明显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自杀组)、20例无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非自杀组)、2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多导睡眠图,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①抑郁症自杀组与非自杀组均存在诸多睡眠指标的异常,包括睡眠总时间减少、慢波睡眠百分比降低、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降低、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增加、觉睡比和睡眠阶段s1百分比增加、REM睡眠潜伏期缩短以及REM密度增加。②自杀组与非自杀组相比,前者在睡眠进程方面表现为更加频繁的觉醒、更长的觉醒时间、更高的觉睡比以及更低的睡眠维持率,在REM睡眠方面,前者表现为更加严重的REM睡眠脱抑制,如REM睡眠潜伏期更短、整夜REM睡眠时间更长,整夜及第一个REM睡眠百分比更高、REM活动度和强度更高。结论:抑郁症的睡眠维持障碍和REM睡眠紊乱与其自杀倾向可能具有密切联系,表现为频繁的觉醒、REM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和强度增加以及REM睡眠时间延长的抑郁症患者可能预示更高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2.
背景:强迫症患者睡眠参数与正常人及强迫症患病时期有何关系?揭示强迫症患者的睡眠特征是目前睡眠研究中的热点。目的:探讨并分析强迫症患者异常睡眠现象与睡眠特征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全部病例为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强迫症患者。共21例,对照组为浙江宁波市康宁医院职工、家属和进修生20例,均为自愿参加研究。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受检者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速眼动期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各指标。结果:强迫症患者全夜中睡眠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平均32.95次,73.26min)比对照组多(平均11.46次,18.97min)(t=6.55,1.16,P&;lt;0.01);睡眠效率下降(对照组、强迫症组平均分别为91.44%,86.70%)(t=0.79,P&;lt;0.05);非快速眼动期睡眠(NREM)第1期(S1期)百分比减少(对照组平均为6.23%,强迫症组平均为4.00%)(t=0.89,P&;lt;0.05);REM时间增加(对照组平均为18.10min。强迫症组平均为68.86min)(t=1.73,P&;lt;0.05)。强迫症患者的病程与REM睡眠首次潜伏期呈正相关(r=0.57,P&;lt;0.01),与REM睡眠时间呈负相关(r=-0.60,P&;lt;0.01),即随着强迫症患者的病程增长,REM睡眠的首次潜伏期时间后移,而REM睡眠时间减少。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异常睡眠现象,可能与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 K-801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海洛因成瘾组、MK801组及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定位航行实验以及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均随训练进程延长而逐渐缩短;成瘾组大鼠搜索距离大于M K-801组和对照组( P<0.05)。空间搜索实验中,成瘾组大鼠安全岛所在象限搜索时间及安全岛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均小于对照组及M K-801组( P<0.05),但对照组与M K-80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 K-801可减轻海洛因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联合应用多导睡眠图和动态心电图(DCC)对66例OSAS患者和20名健康查体者进行整夜监测,观察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和心律的动态变化。结果:OSAS组心肌缺血与早搏发生人数及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心肌缺血和早搏的发生率也越高。心肌缺血与早搏主要发生于睡眠的REM期,与NREM期和醒觉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SAS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特别在睡眠REM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呼吸事件与睡眠时相的关系。方法:主诉睡眠打鼾的女性患者56例,根据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分为4组,即单纯性鼾症组(AHI<5次/h)、轻度、中度和重度OSAHS组。对症状、绝经与否、合并症、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颈围、体重指数(BMI)以及PSG监测指标进行比较;自行设计程序,计算并比较睡眠时相中呼吸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微觉醒指数。结果:①4组间平均年龄、打鼾病史、BMI、颈围、症状、ESS评分、绝经者所占百分率及合并症出现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各组总睡眠时间、S1、S2、S3以及快速眼动相(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轻、中度组睡眠不同时相的呼吸事件发生的频率、微觉醒指数及REM明显高于非快速眼动相(NREM期)(P<0.05)。呼吸事件持续时间,重度组REM期明显长于NREM期(P<0.01)。结论:①目前临床诊断和评估的指标不能或不能完全提示女性OSAHS患者的轻重程度;②女性患者呼吸事件主要发生在REM期,该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推断有助于对相应的治疗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快速眼动期( rapid eye movement ,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NMDA)受体亚基NR2B表达的变化,探讨睡眠剥夺影响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1)睡眠剥夺组(n=10);(2)普通鼠笼对照组( n=10)。睡眠剥夺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剥夺大鼠快速眼动期睡眠,连续72 h快速眼动期睡眠剥夺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R2B亚型的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睡眠剥夺组大鼠找到月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大于对照组;空间探索实验中睡眠剥夺组大鼠在月台所在象限时间的百分比为(26.84±4.99)%,明显低于对照组[(44.31±7.48)%,P<0.05]。睡眠剥夺组大鼠海马NR2B的相对含量为0.46±0.14,而对照组为0.96±0.32(P<0.01)。结论睡眠剥夺可导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海马NR2B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认知功能的评定,了解AD患者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的睡眠特点。方法:随机选择AD患者29例,于晚上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并同日评定ADAS-Cog量表。根据评分把不同认知障碍的AD患者分为轻、重两组,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图特点。通过SPSS11.0建立数据库,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语言障碍表现突出的AD患者,其SE下降、SL延长、总NREM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增多。(2)实践能力障碍方面突出的AD患者,其SL延长、总NREM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增加。(3)记忆障碍突出的AD患者,其AST减少、SE下降。(4)执行指令障碍方面突出的AD患者,其AST减少、SE下降、总觉醒时间增多、SL延长、总NREM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增多。(5)注意力障碍突出的AD患者,其S1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增多,而S2期睡眠持续时间占AST的百分比减少。结论:AD患者的语言、实践能力、记忆、执行指令及注意力等各方面障碍突出的患者分别有其各自的睡眠结构特点,NREM期的睡眠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强迫症患者睡眠特征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强迫症患者睡眠参数与正常人及强迫症患病时期有何关系?揭示强迫症患者的睡眠特征是目前睡眠研究中的热点. 目的探讨并分析强迫症患者异常睡眠现象与睡眠特征的关系.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 地点、对象和方法全部病例为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强迫症患者,共 21例,对照组为浙江宁波市康宁医院职工、家属和进修生 20例,均为自愿参加研究.对强迫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 polysomnogram,PSG)检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受检者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和快速眼动期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REM)各指标. 结果强迫症患者全夜中睡眠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平均 32.95次, 73.26 min)比对照组多(平均 11.46次 ,18.97 min)( t=6.55, 1.16,P< 0.01);睡眠效率下降 (对照组、强迫症组平均分别为 91.44%, 86.70% )( t=0.79, P< 0.05);非快速眼动期睡眠 (NREM)第 1期( S1期)百分比减少 (对照组平均为 6.23%,强迫症组平均为 4.00% )(t=0.89, P< 0.05); REM时间增加 (对照组平均为 18.10 min,强迫症组平均为 68.86 min)(t=1.73, P< 0.05).强迫症患者的病程与 REM睡眠首次潜伏期呈正相关 (r=0.57, P< 0.01),与 REM睡眠时间呈负相关 (r=- 0.60, P< 0.01),即随着强迫症患者的病程增长, REM睡眠的首次潜伏期时间后移,而 REM睡眠时间减少. 结论强迫症患者的异常睡眠现象,可能与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对快动眼睡眠被剥夺老年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自然衰老24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等容生理盐水),老年REM睡眠剥夺组(等容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舒乐安定0.18 mg/(kg·d),酸枣仁汤低、高剂量组(12.96、25.92 g/(kg·d)。各组灌胃给药2周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自制改良多平台法剥夺大鼠睡眠48 h制作老年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PVN内GABAB1R阳性反应物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VN部位环腺苷酸(cAMP)和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水平变化,检测PVN匀浆液中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老年REM睡眠剥夺组大鼠PVN部位的GABAB1 R阳性反应物数目明显增多(P0.01),cAMP和p-CREB水平均明显降低,PDE活性明显增高(P0.01);与老年REM睡眠剥夺组比较,酸枣仁汤低、高剂量组大鼠PVN部位的GABAB1 R阳性反应物数目明显减少(P0.01),cAMP和p-CREB水平均明显提高,PDE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酸枣仁汤可能通过增强GABAB1 R表达来激活cAMP-PKA-CREB信号通路而发挥安神健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及瘦素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9组(n=10),分别为生理盐水群居对照(NS)24 h、72 h、120 h组;生理盐水REM睡眠剥夺(NS-SD)24 h、72 h、120 h组和瘦素REM睡眠剥夺(L-SD)24 h、72 h、120 h组.均为腹腔注射给药.大鼠的REM睡眠剥夺模型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的焦虑行为采用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maze,EPM)测试,分别观察瘦素和生理盐水对REM睡眠剥夺(SD)大鼠(第24、72、120小时)焦虑行为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REM睡眠剥夺模型及高架十字迷宫焦虑模型.大鼠焦虑行为结果:(1)与NS组相比,NS-SD组在24 h(F=5.32,P=0.01)和120 h(F=15.06,P=0.00)时EPM的总次数增加,L-SD组在120 h时的总次数降低;(2)NS-SD组在120 h时的开臂次数%(χ2=21.55,P=0.00)和开臂时间%(χ2=22.53,P=0.00)均显著增加,L-SD组在120 h时的开臂次数%和开臂时间%显著减少.结论:REM睡眠剥夺与大鼠焦虑行为的变化呈时间相关性,瘦素可减少长期REM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焦虑行为.因此,瘦素可能参与了REM睡眠剥夺的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中,动物模型的记忆力和脑组织游离氨基酸与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关系。方法:实验在兰州军区精神病防治中心完成。将8周龄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空白对照,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用浓度为0.6mg/kg,注射量为5μL/g的5-甲基二氢二苯并环庚稀亚氨马来酸或地卓西平马来酸盐(简称MK801)镕液注射于大鼠左侧腹腔,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治疗,治疗组以石杉碱甲片进行治疗。采用主动回避反应,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空间分辨记忆3种模式对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测定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各8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的差异:对照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治疗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对照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消退明显慢于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治疗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消退明显慢于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各组大鼠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的差异:对照组步入潜伏期最长,治疗组次之,模型对照组最短,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③各组大鼠空间分辨记忆的差异:对照组最佳,治疗组次之,模型对照组最差,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各组大鼠各脑区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谷氨酸含量在海马、皮质和纹状体观察区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天冬氨酸含量在海马和纹状体观察区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而氨基丁酸仅在纹状体区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伴有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石杉碱甲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主要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内氨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夜间睡眠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3例AD患者(AD组)和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夜间睡眠脑电图检测;同时将AD组患者进行MMSE评分,根据评分将AD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痴呆,分析快速眼动(REM)睡眠时间减少程度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组患者总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睡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痴呆程度越重,REM睡眠减少越显著。结论:AD患者睡眠指标和睡眠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减少,REM睡眠减少;痴呆程度越重,REM睡眠减少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88例老年(≥60岁)患者按照有无认知障碍,分为早期AD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26分,且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0.5分,49例]和对照组(MoCA评分≥26分,39例),回顾分析2组的多导睡眠监测的睡眠结构。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睡眠结构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情况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MoCA、CDR、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微觉指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N4期睡眠(N4 stage,N4)/TST%,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T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NREM/TST%、N4/TST%和REM/TST%是早期A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伤的关键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AD患者中存在微觉醒指数增高、NREM期睡眠和N4期占比增多、REM期睡眠占比减少的特点,并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NREM期睡眠占比、N4期睡眠占比和REM期睡眠占比可能是潜在的早期AD认知功能损害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睡眠-觉醒曲线与双相情感障碍模型小鼠躁狂症状、抑郁症状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 法:双相情感障碍雄性小鼠模型10只纳入模型组,C57BL/6野生型雄性小鼠10只纳入对照组。对2组小鼠 进行睡眠-觉醒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睡眠觉醒状 态、躁狂症状、抑郁症状和学习记忆功能;根据结果综合分析睡眠-觉醒曲线与双相情感障碍模型小鼠躁狂 症状、抑郁症状和学习记忆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小鼠的清醒时间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比多于对照组(P< 0.01),非快速眼动睡眠占比少于对照组(P<0.01);从1 min~5 min,模型组小鼠穿越中央格的次数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糖水偏爱率低于对 照组(P<0.05);模型组的总探索时间、第1天~第4天找到平台所需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第4 天找到平台所需时间均低于同组第1天找到平台所需时间(P<0.05);睡眠-觉醒曲线中的清醒时间与躁狂 症状呈正相关,与学习记忆呈负相关;非快速眼动睡眠与躁狂症状呈负相关;快速眼动睡眠与躁狂症状、抑 郁症状呈负相关,与学习记忆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模型小鼠存在躁狂和抑郁症状,同 时表现出了记忆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模型小鼠睡眠-觉醒曲线与躁狂和抑郁症状和工作记忆之间均存在相 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长春市第六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结合心理疗法进行治疗。以国际通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为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依据,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进程[总睡眠时(TST)、睡眠潜伏期(SL)、觉醒次数(AT)]和睡眠结构[快动眼相(REM)睡眠、非快眼动相(nREM)的S1~S4期的时间]进行全程监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为(5. 56±0. 67)分,对照组的PSQI评分为(12. 41±0. 40)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REM及nREM的时间除S1阶段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TS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SL、AT均明显对照组(P 0. 05)。结论:心理疗法辅助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总结肝郁气型失眠多导睡眠图特点,总结肝郁气滞型药物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多导睡眠图中各个分期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观察1组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观察2组采用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检测多导睡眠图特点,并对3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2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总分较观察1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REM时间、S1期及所占百分比、S3期及所占百分比方面,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为90%,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80%)。结论:肝郁气滞型失眠在多导睡眠监测中具有睡眠潜伏期时间长,总睡眠时间少,睡眠效率低,觉醒次数增多,清醒时间延长,睡眠周期少的特点。PSG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参数可以作为肝郁气滞型失眠的量化指标,疏肝解郁、清心安神药物配合穴位帖敷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患者疗效及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度OSA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持续正压通气(CPAP)组。对照组采取改良UPPP治疗,CPAP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CPAP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包括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最小值(LSa 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AHI和LAT均显著降低(P 0. 05),LSaO2显著增加(P 0. 05),且CPAP组的变化显著更大(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1~2期占比和微觉醒指数均显著降低(P 0. 05),3~4期和快动眼睡眠期(REM)占比均显著增加(P 0. 05),其中CPAP组的变化显著更大(P 0. 05)。治疗后,对照组与CPAP组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且CPAP组变化显著更大(P 0. 05)。结论 CPAP能够有效提高重度OSAHS患者改良UPPP术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天王补心丸镇静催眠活性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丸四个SP825大孔吸附树脂洗脱部分的镇静催眠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6/08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昆明种小鼠20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水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2乙醇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5乙醇洗脱部位组,体积分数为0.8乙醇洗脱部位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给予阳性药,其余四个受试药物组分别给予天王补心丸SP825洗脱物。①协同睡眠试验:各组末次给药后30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以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达1min以上为入睡指标,记录睡眠时间。②自发活动试验:分别于各组末次给药30min、90min两个时间点观测小鼠自发活动,记录5min的自发活动次数。③抗惊厥试验:各组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戊四唑溶液(65mg/kg),以小鼠前肢和头部发生阵挛性抽搐为指标,记录惊厥潜伏期。 结果:实验大鼠20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协同睡眠试验结果: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2乙醇洗脱部分能够明显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睡眠的时间(P<0.05)。②自发活动试验结果:给药后30min,各受试药物组的自发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90min,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5乙醇洗脱部分能够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P<0.05)。③抗惊厥试验结果:天王补心丸SP825体积分数为0.2和0.5乙醇洗脱部分均能够明显延长戊四唑所致小鼠阵挛性抽搐的潜伏期(P<0.05)。 结论:天王补心丸镇静催眠的活性部位是其亲水性较强的SP825体积分数为0.2和0.5乙醇洗脱部分。  相似文献   

19.
背景:睡眠剥夺可引起动物或人学习记忆受损,还可引起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升高。褪黑素具有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报道褪黑素对氯化铝、吗啡戒断等因素致动物学习记忆损伤有改善作用,但褪黑素是否对睡眠剥夺致动物学习记忆损伤有影响?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记忆的影响及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的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和护理系。 材料:实验于2005~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褪黑素小剂量组、褪黑素大剂量组,每组8只。 方法:小剂量褪黑素组和大剂量褪黑素组,采用褪黑素剂量分别为5mg/kg和15mg/kg,配制成2mL溶液,每天下午17:00腹腔注射,对照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1次/d,连续7d,后给予睡眠剥夺3d。此间依然按分组每日给予褪黑素或生理盐水。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睡眠剥夺48h和睡眠剥夺72h后用水迷宫测试大鼠的记忆,用逃避潜伏期(s)作为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变化的指标,逃避潜伏期时间越短,说明大鼠的空间记忆越好。各组睡眠剥夺结束后大鼠立即处死,于冰浴中取出海马与大脑皮质。用硝酸还原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一氧化氮含量,用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睡眠剥夺48h和睡眠剥夺72h后逃避潜伏期测评结果。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含量。 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各组大鼠睡眠剥夺48h、72h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886,P=0.000)和(F=5.440,P=0.012),睡眠剥夺48h、72h小剂量褪黑素组和大剂量褪黑素组的逃避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且睡眠剥夺48h大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比小剂量组减小。(2)各组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含量差异都非常显著。大脑皮质一氧化氮(r=14.038,P=0.000)、丙二醛(F=27.414。P=0.000)和海马一氧化氮(F=22.692,P=0.000)、丙二醛(F=14.316,P=0.000)。与对照组比较,两个实验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含量降低都非常显著,且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海马一氧化氮含量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呈现出量效关系。 结论:褪黑素对睡眠剥夺大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睡眠剥夺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一氧化氮及丙二醛的升高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OSAHS患者22例(病例组)和健康正常人1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P300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对OSAHS患者睡眠模式、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第Ⅰ、Ⅱ、Ⅲ、Ⅳ期和快速眼动(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氧饱和度低于90%的睡眠时间(90%SaO2)等指标与P300潜伏期和波幅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结果病例组P300中P3波的潜伏期[(344.24±23.99)ms]大于对照组P3波的潜伏期[(311.17±15.65)ms](P<0.05),其P3波的波幅[(3.66±1.49)μV]低于对照组P3波的波幅[(6.26±1.48)μV](P<0.05)。P3波潜伏期与NREMⅠ+Ⅱ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0.492,P<0.05)、90%SaO2(r=0.627,P<0.01)、AHI(r=0.882,P<0.01)呈正相关,与NREMⅢ+Ⅳ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0.558,P<0.01)、LSaO2(r=-0.479,P<0.05)、MSaO2(r=-0.519,P<0.05)呈负相关。P3波的波幅与NREMⅠ+Ⅱ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0.491,P<0.05)、90%SaO2(r=-0.626,P<0.01)、AHI(r=-0.866,P<0.01)呈负相关,与NREMⅢ+Ⅳ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0.516,P<0.05)、LSaO2(r=0.475,P<0.05)、MSaO2(r=0.514,P<0.05)呈正相关。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AHI对P300的影响较大。 结论OSAHS患者P300存在异常,其变化与OSAH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其中AHI对P300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