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验中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结果。方法6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6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清胆固醇水平(CHO)、总胆汁酸水平(TBA)、白蛋白水平(ALB)、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可通过肝功能不同指标,充分了解肝组织受损程度,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卫生院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卫生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炎肝功能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卫生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统计两组在清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血清胆固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清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或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患者child-pugh分级的不断升高,肝功能指标检验结果逐渐降低。结论肝功能检验对分析肝组织的受损程度,判断肝炎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探讨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40例对照者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定肝功能、身高、体重,根据体重(kg)/身高^2(m^2)计算体重指数。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变化与肝功能、体重指数及肝性脑病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按Child-Pugh分级,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ChildA级血清瘦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B和ChildC级的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相关分析发现瘦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有相关性,与体重指数、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与肝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1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入选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为65例,两组患者分别口服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及Child-Pugh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ALT及TBi 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PT及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有效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改善肝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住院的肝硬化患者93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3组,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Ⅳ-C、LN、HA)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按Child-Push分级标准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组,测定血浆PT、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PC-Ⅲ、Ⅳ-C、LN、HA)水平.结果 A、B、C三级组血浆PT、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随Child-Pugh积分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PT、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Child-Pugh分级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359~0.604,P<0.05).结论 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PT和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对指导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是较理想的实验室诊断肝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以及对肝硬化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选取36例肝硬化住院患者按Child-Push分级标准分为A级、B级、C级,同时随机选取30例非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PT与血清PC-Ⅲ、Ⅳ-C、LN、H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血浆PI'与血清PC-Ⅲ、Ⅳ-C、LN、HA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肝硬化各组血浆PT与血清PC-Ⅲ、Ⅳ-C、LN、HA水平随Child-Push积分增加而成上升趋势,A、B、C三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血浆PT、血清PC-Ⅲ、Ⅳ-C、LN、HA与Child-Push分级之间均存在相关性(r=0.397~0.598,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PT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能较全面的了解肝脏合成、代谢及储备功能,对指导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7~2013-10本院收治的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肝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AST、ALT及T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期,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凝血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期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Child-Pugh评分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患者治疗12、24周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期水平,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更为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和分析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疾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将某院从2017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其中57例脂肪肝疾病患者设为本次观察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肝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检验,并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LT为(308.47±19.86)U/L,AST为(315.42±23.29)U/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ALT和AST,P0.05;观察组患者的TC、TG、HDL和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肝功能和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检验,能够清楚的了解脂肪肝疾病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和血清学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为脂肪肝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1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了解TGF-β1与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Child-Pugh分级法进行分级,同时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结果在肝郁脾虚组中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87.0%;在湿热内蕴、脾虚湿盛组中以B级为主;在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中以C级为主。TGF-β1水平在Child-PughA、B、C 3级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P<0.01或0.05)。结论 Child-Pugh分级与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规律,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随着Child-Pugh分级进展,呈上升趋势;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