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膳食纤维摄取量的逐年减少已成为社会问题,据统计日本人1950年的膳食纤维摄取量为23g/日,而1985年则降至16g/日,已成为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等疾病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油菜科蔬菜包括叶菜类(卷心菜、白菜)、根菜类(大萝卜及山萮菜)、花菜类(花茎甘蓝、菜花)、种子类(芥子和芥末)和二片嫩芽。食品中的油菜科对癌瘤抑制功能,近年来随着异硫氰酸类这个特殊成分的开发而备受重视。积极摄取防癌食品,有助于降低癌发病率,这已经得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 相似文献
3.
花色甙(anthocyanin)是广范围分布于蔬菜、水果及谷物中的天然色素,属于广义上的黄酮类物质,除以配糖体形式存在外,还可以与有机酸结合形成其他复合体形式存在。作为配基的花色甙多在delphinidin C 环第3位OH基上与糖相结合,并多同数个糖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5.
6.
7.
大蒜是一种重要食用植物,世界上许多不同文化圈都把它作为草药。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医学书《EbersPapyrus》中就记载:古埃及人就把大蒜作为外用药,另外,苏格拉底和印度医师用内服大蒜治疗肿瘤。较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自然食品有防癌作用,且有可能阻断 相似文献
8.
水果是二次代谢成分的宝库,包括如多聚酚、黄酮类、胡萝卜素类、香豆类、萜烯酸类、柠檬烯及Y啶酮类等多种化合物。这些成分属于非营养性功能物质,对于健康维持和癌化学预防具有重要价值。不过,目前几乎没有进行临床研究,离临床应用这些物质预防癌瘤的发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方面,日本近年来积累不少动物实验资料,本文重点介绍β-玉米黄质(β-CRP)、NOB和AUR。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姜黄色素以行化学防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抗氧化作用
早已阐明,姜黄色素(curcumine)具有强力的抗氧化作用,通过活性氧进入分子内而抑制组织损害与炎症.其抗炎作用的机制可能为介助磷脂酶A2、环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而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及代谢. 相似文献
11.
癌的化学预防最前沿专辑(二)——开发植物性食品及其有效因子对癌症预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等发达国家迎来了超负荷的高龄社会,为此健康长寿成为最大课题。目前已经证实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设想癌症的预防也应从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开始。早年Doll等就认为癌癌病因的30%是不良习惯累计的结果,目前这种看法没有变。 相似文献
12.
13.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有关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的定义,日本流行病学会订为:阐明规定人群中出现的多种相关健康事象频率与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用以构建相关健康多种问题的有效对策的科学。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分为记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和介入流行病学,三者又统称为观察流行病学,其概念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flavonoids)大约有4000余种,在自然界多数与糖相结合形式存在。不过具有生理活性部分是被称为配基的苯吡喃(benzopyran)上连接苯酚基的结构。配基的种类约200种,分为8类。叶类蔬菜广泛包括的黄酮素类、紫红色蔬菜和水果包含花色素、大豆内特异的异黄酮类、橘柑类特异的黄酮醇类、芳基丙烯酰芳烃、聚丙晴纤维和茶内含有的特殊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一、非固醇类抗炎药与大肠肿瘤 1.动物实验 早年就有非固醇类抗炎药(NSAIDs)indomethacin 及 piroxicam的实验,均表现对实验性诱发大肠癌有用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研究阐明,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致大鼠大肠肿瘤的抑制作用系通过PGs等花生四烯 相似文献
16.
一、乳酸铁褐质 乳酸铁褐质(Lactoferrin,LF)和运铁蛋白(transflerrin)在进化系统上均为构成同一家族的糖蛋白,以多存在于初乳中为特征(表1)。其生理功能有抗菌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免疫系统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7.
抗风湿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减轻症状类抗风湿药与药物性肝损害
几乎所有的减轻症状类(病症缓解类)抗风湿药(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但其发生率依药物的品种而有不同。可使肝酶增升的DMARD中,以甲氨蝶呤(MTX)和来氟米特(LEF)的概率最高,其次即是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含SH基药物例如布西拉明(bucillamine)、D-青霉胺。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AZT)和环孢菌素的发生率亦较高。关于MTX与LEF,以下将予详述,其余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一般见于用药后的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8.
癌化学预防(cancer chemoprevention)就是利用天然化学物质和合成化学物质,开展抑制或延迟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进行期癌的癌变过程。为找到有用的化学物质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①从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有预防作用的物质着手探索的方法;②对多种未试验的化学物质进行筛选的方法;③依据癌症发病机制开展的方法。不论上述那种方法筛选出的物质,均需相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体外抑癌效果实验和在致癌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维甲酸类(retinoid)是维生素A的主要活性体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生物学等效物质,它能调控细胞分化、增殖、脊椎动物的形态形成等生命基本活动。维生素A与癌的关系,早在1920年中期Wolback和藤卷等就报道,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癌前病变,增加癌的发生率。此后逐渐搞清楚维生素A对化学致癌及癌变增殖有抑制作用,从癌药物治疗和发癌高危人群的化学预防观点来看,维甲酸类治疗具有很强实用性。1980年后期,维甲酸类作为癌的分化诱导疗法备受关注,且随着特异性核内维甲酸受体及作用机制的解明,维甲酸类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不断蓄积。本文就维甲酸类作用机制和多种维甲酸活性化合物进行简述,并介绍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最近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