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女,32岁,2000年10月3日上午9:50分,工作时不慎被氯乙酸液体(浓度60%,温度90℃)灼伤右下肢,伤后即感创口疼痛。自行脱离现场后,在厂医务室用5%碳酸氢钠液持续冲洗约40min,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2h后送入三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在生产、运输、应用氯乙酸过程中时常由于操作不当或缺乏保护意识而发生灼伤,致使局部皮肤组织黏膜坏死。我院2013年6月及2014年8月先后收治2例氯乙酸灼伤患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9岁,因盛有氯乙酸的容器泄漏而致躯干及四肢灼伤,伤后立即给予纯碱粉搓洗15 min,并迅速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6.8℃,P 88次/min,R 22次/min,BP  相似文献   

4.
氯乙酸用途广泛,近几年生产量迅速增加,小面积灼伤时有发生,并常伴有心肌酶改变。临床资料:1995年3月~1996年2月间我们治疗8例小面积(≤4%)氯乙酸灼伤病人,发现均有血清心肌酶活力升高。8~12d后恢复正常(表1)。其中7例是在伤后半小时内收入院,并立即用清水对创面进行反复彻底冲洗,直至创面用石蕊试纸测定pH值达中性。同时卧床休息,静脉滴注葡萄糖、能量合剂、维生素C等,均治愈。治疗期间心电监护未出现异常心电图。1例伤后因未在意而未处置,10h后因呕吐、烦躁、神志不清住院。体检:T36.8℃,P98次/min,R24次/min,BP12/8k…  相似文献   

5.
报道1例氯乙酸灼伤合并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经过.目前氯乙酸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亦无有效解毒剂.正确处理氯乙酸灼伤创面,多学科协作是本例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氯乙酸皮肤灼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 对10例氯乙酸皮肤灼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0例患者接触氯乙酸后皮肤均出现1%~2%浅Ⅱ度灼伤,表现为红肿、刺痛、脱屑、水疱,并呈进行性发展;其中4例同时伴有尿常规及血清酶异常;经局部和全身治疗,住院1周基本痊愈出院.结论 氯乙酸皮肤灼伤呈进行性损害,可通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且中毒程度与灼伤面积及深度有关;创面的早期正确处理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氯乙酸灼伤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证实,氯乙酸涂皮后,动物很快死亡,虽有高血钾、BUN升高、CO2CP降低,血液PH值下降,但符合普通烧伤的病理生理规律,不是重要致死原因,病理发现脑肿胀,出血,微血栓,从而证实为经创面吸收致急性神经另中毒,以致抑制呼吸中枢而死亡,冲洗和切除灼伤部位可延长自下而上时间,减少吸收中毒及控制创面加深,可消除吸收中毒根源,是临床抢救氯乙酸灼伤最简单可靠,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氯乙酸灼伤创面与时限关系及其肌肉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实验观察60只大白鼠(分3组)不同性质灼(烫)伤创面变化,120只大白鼠(分6组)氯乙酸灼伤创面累及进程及其肌肉的超微结构;结合91例氯乙酸灼伤病例和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相同灼(烫)伤深度,氯乙酸灼伤比烫伤或硫酸灼伤累及组织要深;随时间延长创面会加深且吸收中毒,并引起肌肉超微结构改变。91例氯乙酸灼伤病例有2例死亡,占2.2%,而且面积不大。1例截除趾末节。3例均为创面冲洗有延误、不彻底所致。结论氯乙酸灼伤有别于其他灼(烫)伤,呈进行性损害且吸收中毒,并致线粒体坏死。立即持续冲洗是减轻创面加深,减少或避免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小面积氯乙酸灼伤死亡与心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灼伤面积在4% ̄6%的病人及动物进行心肌酶测定,并进行动物的心肌电镜检查。结果 8例小面积(≤4%)氯乙酸灼伤病人心肌酶活力均有升高,其中1例升高显著而死亡;同期测定小面积烧(烫)伤及酸减灼伤的心肌酶均无升高;大鼠对比实验与临床结果相符,同时进行电镜检查发现心肌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证实小面积氯乙酸灼伤可造成心肌损害。临床治疗于伤后除立即彻底冲  相似文献   

10.
氯乙酸母液灼伤急性中毒的1例病理及动物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乙酸母液是生产氯乙酸过程中的废物,对作业工人的皮肤、呼暖道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而氯乙酸母液灼伤致死亡病例尚无报道,现将我所收治的1例死亡病例、尸检及动物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氯乙酸灼伤后心肌酶与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小面积氯乙酸灼伤死亡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灼伤面积在4%~6%的病人及动物进行心肌酶测定,并进行动物的心肌电镜检查。结果8例小面积(≤4%)氯乙酸灼伤病人心肌酶活力均有升高,其中1例升高显著而死亡;同期测定小面积烧(烫)伤及酸碱灼伤的心肌酶均无升高;大鼠对比实验与临床结果相符,同时进行电镜检查发现心肌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证实小面积氯乙酸灼伤可造成心肌损害。临床治疗于伤后除立即彻底冲洗创面外,还应加强心肌营养,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2.
14例氯乙酸灼伤中毒并死亡1例报告四川省绵阳市卫生防疫站(621000)王孔富那天云张光龚光隆曹汝安1996年12月15日,绵阳火车站专业装卸工14人,卸一批无任何标记的货物,全组人员手部均发生严重灼伤,并中毒死亡1人。现将事故报告如下。1事故经过由...  相似文献   

13.
海带多糖对缺氧小鼠动脉血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LJP)对缺氧小鼠组织利用氧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灌胃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及灌胃4个不同剂量海带多糖的给药组,连续灌胃10d后,以密闭缺氧实验观察在常压缺氧条件下,心内采血,测定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总量、碳酸氢根、氧饱和度、氧含量及小鼠存活时间。结果:不同剂量的海带多糖均能有效延长小鼠存活时间。结论:海带多糖可提高缺氧小鼠组织对氧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氯乙酸灼伤合并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经过.目前对氯乙酸的毒性机理特别是致死机制仍然无明确阐述,亦无有效解毒剂.该病例提示,及时正确处理创面,重视氯乙酸的全身毒性,多学科协作,采取预防脑水肿、抗休克、纠正酸中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症综合处理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氯乙酸灼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乙酸灼伤致死为临床之谜,我们进行大白鼠实验是为了寻找死因及抢救措施。实验证实涂布后很快死亡,而且局部涂药、加热,会加快死亡。虽然有高血钾、CO_2cp下降,BUN升高,血液pH值下降,但符合普通烧伤的病理生理规律,不是主要致死原因。病检发现脑肿胀、脑水肿、出血,从而证实为经创面吸收急性神经中毒以致抑制呼吸中枢而死亡;肺、肝及心脏的水肿、出血、微血栓是多脏器衰竭的表现,也是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迟友秀 《工企医刊》1998,11(1):58-59
我们对1994年~1997年500多例患儿的微量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总结如下。 1 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棉签,2.5%碘酊,75%的酒精,肝素化玻璃毛细管1个,橡皮塞2个,5号头皮针1个。 2 穿刺部位的选择常选用的采血部位为桡动脉,  相似文献   

17.
氯乙酸灼伤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张克川谭永祥逯新忠王宗善刘风彬郭子军田宝祥朴顺姬王玉霞我们对氯乙酸灼伤鼠的脑组织进行了光镜和电镜检查,并加以初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体重为200g左右的健康大白鼠(购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动物室)20只,随机分...  相似文献   

18.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3):137-137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①用无菌2mL干燥注射器,先抽入少许经过稀释的肝素(0.5mL即125u)冲荡针筒后全部弃去;②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动脉血(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等均可)2mL左右;③抽血针头拔出后迅速刺入软木塞内,以隔绝空气;④立即送验,需30min内完成检验。  相似文献   

19.
各期矽肺患者动脉血气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期矽肺患者动脉血气差异的分析马昌庭,王淑华,丛东生矽肺患者的血气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矽肺病人的代偿功能、判定其预后,而且也有助于对病情演变和疗效的动态观察。1对象和方法33例矽肺患者均为经省尘肺诊断组按GB5906-86确诊的住院患者,男性,平均年...  相似文献   

20.
傅丽华 《工企医刊》2001,14(6):110-111
现笔者就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及经验予以探讨。 1 正确使用抗凝剂肝素是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常用的抗凝剂,一般使用浓度为1000u/ml。用注射器吸取该浓度肝素0.1ml,湿润注射器内壁后再全部排出,滞留在注射器死腔内的肝素已足够抗凝血液。动脉血采集2ml,即可使肝素与血液之比约为1:20,达到此比例之肝素本身pH及气体含量不会影响血液标本值。若注射器内存留肝素液较多,则直接影响体积,浓度与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