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的范畴。目前已公认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幽门螺杆菌(HP),HP在我国属高感染地区,在普通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慢性胃炎的发现率已渐升,而且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模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针灸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参照卫生部200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胃炎中属脾胃虚弱症。主症:胃脘胀满或隐痛,胃部喜按喜暖,大便稀溏,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次症:食少,气短,懒言,呕吐清水,口淡,脉细弱。具备主症3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慢性胃炎。该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西医治疗临床疗效不理想,且易复发。近年来我们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十年国内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对临床常用方法、取穴、疗效和机理探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症状方面改善明显,胃镜、病理检查表明针灸治疗后腺体萎缩及肠腺化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针灸具有清除幽门螺旋旋杆菌、保护胃粘膜、抑制腺体萎缩与增生,影响胃粘膜内分泌细胞,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胃粘膜血流量、调节机体免疫等作用,但有关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阐述采用针灸等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探讨其病机与治则之理论内涵,提出以五脏为核心辨证取穴治疗,辅以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针灸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应是在挖掘整理、深入研究传统针灸理论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学手段不断加以验证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较为常见,针灸能对该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2000年以后应用针灸治疗胃炎状况综述如下。1毫针疗法傅永民等[1]取华佗夹脊穴为主,针刺取华佗夹脊穴的胸9~12,腰1,进针40 mm,使患者感到酸麻重胀或针感放射至胃部、腹部,日1次;背俞穴拔罐  相似文献   

7.
针灸保护胃粘膜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粘膜保护是胃粘膜重要的生理机能,对胃粘膜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针灸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较快。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有所探讨。现将近20年来的一些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1 一般情况分析11 观察对象笔者对所收集的51篇有关文献统计,针灸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包括临床与实验两方面,而又以实验为多,共有31篇,占6078%。所涉及病种有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化疗后胃肠反应、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等。其中以各种方法形成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者比例最大,共20篇,占总篇数的3921%。另外也有以健康人与健康…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慢性胃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四川中医》1997,15(9):56-56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5例.治疗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维酶素片和吗丁啉.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胃镜、病理、生存质量、幽门螺杆菌(Hp)的变化.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胃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64.4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1.11%,对照组为64.4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躯体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感(GH)、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降低(P<0.05);治疗组躯体功能(PF)、BP、GH、VT、MH治疗后较治疗前积分显著降低(P<0.01),RP、SF、RE降低(P<0.05);2组治疗后GH、VT、M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p清除率治疗组为52.78%,对照组为38.1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萎缩性胃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已经取得相当的进展,现将其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灸抗氧化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刘一凡 《中国针灸》1999,19(2):124-127
脂质过氧化研究是自由基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机体在代谢过程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可诱发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生成脂质过氧化物代谢物,通过机体内酶促反应使体内生物酶及生物蛋白变性,促进机体老化,导致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几年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慢性胃炎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针刺疗法、针刀、穴位注射疗法等单一方法,也有针刺与艾灸结合(温针灸)、穴位贴敷配合穴位埋线等综合疗法,且总有效率多在90%以上.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确有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拔罐治疗。结果:102例中临床治愈31例,好转62例,总有效率为91.2%。结论:针灸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月伟 《针刺研究》1998,23(2):91-94
本文综述了针灸治疗中风疗效与CT扫描关系,针刺对中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图、脑电图、微循环、血生化与免疫学以及儿茶酚胺的实验研究进展,总结了我国近八年来针灸治疗中风机理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及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以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该病有病程漫长、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并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医学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众多文献在组织形态学、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肠道微生态等角度探讨针灸治疗UC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将近年来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针灸治疗失眠动物研究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按照动物模型制作、针灸作用机理、刺灸法、选穴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常用的有强迫运动法、刺激法、平台睡眠剥夺法、PCPA法等;实验研究从不同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刺灸法及穴位选择的研究时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今后针灸治疗失眠的动物实验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学游 《新中医》1992,24(8):48-49
慢性胃炎现已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随着胃镜的出现,其诊断率越来越高。本病治疗的反复性大,痊愈率低,不可能避免出现误治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治疗的反面教训。一、病诱因问诊不详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多为脘腹胀满不适,食后尤甚,得噫气或矢气则暂舒,隐  相似文献   

18.
杨改琴  张媛 《陕西中医》2012,33(6):762-764
<正>慢性胃炎(chornic gasrtitsi,CG)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吐酸"、"嘈杂"等病范畴,以胃脘疼痛、饱胀、痞闷不舒、反酸、嗳气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动力障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等有关,但对其治疗仍然没有特效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如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27只病眼上观察到,针灸对原发性青光眼有明显降压效果,在眼压下降的同时,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缓解,视力提高,获得了满意的整体效果。45只家兔实验表明,针刺能明显降低眼压,提高视网膜SDH酶和ATP酶的活性,促进视网膜组织结构、超微结构的调整和修复  相似文献   

20.
对近10年针灸治疗急性胃炎临床文献从常用腧穴和经脉及选穴方法2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针灸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选穴规律和方法,为急性胃炎的针灸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选穴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