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静脉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的局部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功地对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作了背驮式肝移植术,并对17例死前无肝病的成人尸体的第三肝门肝短静脉和第二肝门各条肝静脉作了局部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肝短静脉大部分集中在肝后下腔静脉的中、下段,左、中、右肝静脉的主干长分别为22.8±8.80mm、50.98±23.94mm和22.80±9.50mm,管径分别为10.74±2.86mm、9.50±3.75mm和15.60±4.05mm。右肝静脉主要以单独1支形式注入下腔静脉;中肝静脉和左肝静脉分3种形式注入下腔静脉:①汇合成1cm以上的主干后注入下腔静脉;②汇合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③分别单独注入下腔静脉。右、中肝静脉之间距离为7~23mm。文中讨论了背驮式术中的病肝切除和肝静脉成形术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5月~1995年7月,作者采用下腔静脉肝段与膈上段旁路术治Ⅲ_a型和Ⅰ型个-加综合征患者21例。采用人造血管的直径1.6cm,长度6~8cm。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手术后并发症,1例死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随访2~13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人造血管通畅。结果提示:本术式为Ⅲ_a型和Ⅰ型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术式,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可避免术后心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21例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或合并出血病人.施行联合断流治疗中.用XF-90消化道残端闭合器在胃贲门下4cm处将胃壁全层折叠分次钉合一圈.阻断胃底反常血流。急诊手术8例术后血即止,择期手术13例术后3mon钡餐复查静脉曲张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近期随访0.5~3a,1例术后2a死于原发性肝癌.1例术后4mon再出血。应用XF-90消化道残端闭合器阻断胃底反常血流,较其它方法具有:可靠、省时、安全及阻断反常血流部位合理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放射介入加肠腔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放射介入加肠腔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对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5年7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10例下腔静脉及主肝静脉完倒闭和塞、又无扩张代偿的副肝静脉的10例病人,行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内支架术后,再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联合手术)。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由1.57~2.7kPa(16~28cmH2O)降至0.78~1.47kPa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502例。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包括:①术前进行下腔静脉与肝静脉造影,以选择适当术式;纠正营养不良、贫血及肝功能异常。②术中经上腔静脉属支建立输液通路;自体血回输;解除下腔静脉阻塞后,应逐渐增大回心血量,以防心衰;病变远心侧血栓应彻底取出,以防肺动脉栓塞。③术后应用抗凝祛聚药物。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的有效率857%,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14例(28%)。提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肝段与膈上段旁路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龙拴  许培钦 《普外临床》1996,11(6):341-342
自1994年5月-1995年7月,作者采用下腔静脉肝段与膈上段旁路术治疗Ⅲa和Ⅰ型布-加综合征患者21例。采用人造血管的直径1.6cm,长度6-8cm,2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手术后并发症1,例死于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7.
手术损伤高位胸导管致梗阻引发心包填塞王平梁发启我们遇到1例胸部手术损伤胸导管致梗阻引起严重心包填塞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人男,27岁。因下肢水肿3年,行下腔静脉架桥转流术1年后,症状无改善再次入院。查体:腹壁静脉迂曲,肝剑突下80cm,移动性浊音阳...  相似文献   

8.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6例布加综合征介入疗法治疗的经验。病人:1986年至1998年我们共以介入疗法治疗布加综合征106例,其中男70例,年龄6 ̄65岁,平均34岁。病变种类包括下腔静脉完全阻塞40例;下腔静脉局限性狭窄36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带孔者26例;单纯肝静脉膜注阻塞3例;下腔静脉广泛血栓形成者1例;106例中14例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联合病变。方法:下腔静脉破膜扩张或单纯扩张57例;下腔静脉破膜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经腹路行布一加氏综合征根治性手术1例。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双肋缘下“人”字形切口进腹,经充分游离肝上、下段下腔静脉后,显露肝右、中、左静脉,将复盖于肝静脉前方的肝组织适当游离,以充分显露肝静脉入口平面之下腔静脉狭窄部。常温下阻断全肝血流后,直视下切开下腔静脉狭窄部,切除一约4mm厚之环形膈膜及疤痕组织,取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终时下腔静脉压由5.88kPa降至2.75kPa。全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8分钟。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8天下腔静脉造影示原梗阻部消失;彩色多普勒检查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肝静脉及门静脉口径均较术前缩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联合脾动脉结扎、食管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44例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结果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分流前平均门静脉压为36cmH2O(31~45cmH2O,1cmH2O=0.0098kPa),分流后门静脉压力26cmH2O(21~33cmH2O),平均下降10cmH2O。术后1例死于肝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2例有轻度肝性脑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4例发生乳糜漏,分别于术后7d至3.5个月自行消失。39例(88.6%),随访0.5—7年。无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腹水消失31例,明显减少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39例人造血管均通畅。结论此手术方式是治疗下腔静脉无病变或长节段狭窄、肝静脉闭塞型布一加综合征较简单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自体静脉碎片种植Dacron替代犬部分下腔静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种植组13条犬取自体颈静脉碎片,用肝素盐水配成悬液,经Dacron(直径6 ̄8mm,长4cm)腔内用注射器反复抽吸,使碎片及细胞镶嵌种植于其壁内,再以自体静脉血预凝后植入下腔静脉;对照组8条犬所用Dacron仅全血预凝。结果发现:种植组通畅率61.5%,对照组25.0%;种植组移植物腔面术后二周形成完整内皮细胞层、腔面组织6-K-PGF1α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自体静脉碎片种植,可促使Da  相似文献   

12.
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 355 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Budd 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55例BCS患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分别采用经皮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成型术(PTA)或/和内支架(stent)置入术,经皮肝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PTRD),经颈内静脉或下腔静脉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经皮肝或下腔静脉副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结果 经皮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成型术成功率96.0%(240/250 ),复发率10.0 %(24/240);经皮肝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成功率91.4%(32/35 );经颈内静脉或下腔静脉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成功率90.0%(18/20);经皮肝或下腔静脉副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成功率100%(10/10);同时行经皮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成型术和经皮肝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30例,成功率93.3%(28/30 );经皮肝副肝静脉开通和扩张成型术及下腔静脉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成型术(PTA)或/和内支架(stent)置入术10 例,成功率90.0%(9/10 )。严重并发症10 例,占 2.8%(10/355)。结论 介入治疗对某些类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告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2例行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3例行颈外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结果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近期疗效满意5例,远期疗效满意2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梗阻部位和范围不同,手术方法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4.
布加氏综合征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鸿  赖传善 《腹部外科》1994,7(2):58-60
本文报道布加氏综合征19例。肝静脉阻塞4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6例,二者同时病变9例。手术治疗13例,其中门腔侧侧分流1例,肠腔桥式分流2例,肝前腔房转流2例,脾肺固定加大网膜包肺术8例,无手术死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3例。总有效率87.5%。保守治疗3例,其中2例于诊断后8个月和14个月死亡。我们认为,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1984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47例,其中34例施行了手术治疗。病变原因为纵隔肿瘤12例、纵隔炎症7例、静脉炎14例、良性病变12例和异位升主动脉压迫及原因不明各1例,同时伴下腔静脉病变8例。手术方法包括:各种转流术,肿瘤切除加上腔静脉重建或松解术,经右房、经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术和上腔、无名静脉内血栓内膜切除加心包补片等。术后平均随访32.5个月,显效58.6%,改善24.1%,无效3.5%,复发率为3.4%,死亡10.3%。结论:手术的选择以病变切除和经胸转流优于经皮下转流;带外支持环PTFE人工血管经胸骨后行颈静脉—下腔静脉转流对缓解症状前景颇好。双侧大隐静脉—颈内静脉转流优于单侧。伴下腔静脉阻塞时,解决单侧病变,可能达到病人可接受的效果。而上腔静脉、无名静脉血栓内膜切除加补片移植和大网膜静脉与颈内静脉吻合为疑难病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44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于1989年3月至1993年8月间,为44例食管癌病人行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包括上段癌23例,中段癌18例,下段癌3例;其中上段癌病变长于7cm者6例,中段癌病变长于8cm者5例及下段癌中2例既往曾行胃大部切除术且病变长于9cm者均先行术前放疗,放疗剂量为30~40Gy。40例(90.9%)以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的横结肠行顺蠕动方向吻合,结果手术死亡1例,颈部吻合口瘘9例(20.45%)。我们认为本术式对中、上段癌病人疗效较满意,建议多采用以结肠左动脉为血供的横结肠作为移植段行顺蠕动方向吻合,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应注意加强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置和护理。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76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诊治经验.结果 776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10例,发生率为1.29%.其中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6例,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流出道梗阻2例.10例均进行了下腔静脉造影而明确诊断,8例患者在下腔静脉造影的同时施行了气囊扩张或放置血管内支架术,2例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而中转再次肝移植术;该组因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而死亡3例,与静脉流出道梗阻相关的病死率为30%(3/10).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的发生与腔静脉的吻合技术,腔静脉吻合方式以及供肝体积与受者肝床不匹配有关;术后尽早发现流出道梗阻的存在,并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如介入治疗或再次肝移植等是改善该并发症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脾肾静脉分流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但因肾静脉位置深、细小,增加了手术难度,影响疗效。报告我院近期采用脾腔静脉分流术式治疗3例,均为女性,年龄9 ̄12岁,反复出血史6 ̄10年。钡餐示重度食道静脉曲张,肝外病变由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术中切除脾脏,测得脾静脉口径6 ̄9mm。将脾静脉与下腔静脉作端侧吻合,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 ̄18个月,2例一般情况良好,1例(脾静脉口径6mm)术后8个月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6例肝破裂伴肝大血管损伤,术前均存在严重失血性休克。1例门静脉主干破裂经修补治愈,另1例门静脉左士横部损伤经左半肝切除治愈;2例肝右静脉损伤经右肝叶切除,下缝扎肝右静脉或修补肝中静脉治愈;1例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经右肝叶切除、肝后下腔静脉修补治愈,另1例行肝后下腔静脉修补时术中死亡。  相似文献   

20.
报告用改良Golisher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球部溃疡100例、复合性溃疡79例及伴出血、梗阻、穿孔的球部溃疡38例,疗效满意,随访3~20年,并发症少,复发率<2%,按Visick分级优良率84%。作者认为: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除保留鸦爪支、肝胆腹腔支、迷走神经主干外,应剥光食管下端5~7cm,完全切断前后主干向胃发出的分支和角切迹对应大弯侧胃网膜血管8~10cm。操作仔细、规范,防止遗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复发病例的再手术要针对梗阻、复发溃疡合理选择术式,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粘膜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复发率更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