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CAG)与不同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106例患者以症状分为心肌梗死、典犁心绞痛、不典型胸痛三组;以心电图改变分为有ST-T改变组及无ST-T改变组.分别计算CAG阳性率,同时汁算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患者CAG阳性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心肌梗死组CAG阳性率为100%,典型心绞痛组CAG阳性率为88.73%,心电图有ST-T改变组CAG阳性率为92.21%,典型心绞痛合并心电图ST-T改变组的CAG阳性率为93.85%,合并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患者CAG阳性率为88.89%.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危险因素分析在冠心病的诊断中都有各自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伴发胸痛或/和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发作PSVT时存在胸痛或/和心电图的ST-T改变的患者17例。男性14人,女性3人,年龄为(55.6±16.2)岁(52~79岁)。行射频消融术(RFCA)同时给予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先予CAG 16例,先予RFCA1例。17例中CAG成功率100%,4例患者发现血管病变,仅1例狭窄大于50%;17例RFCA成功率100%,其中旁道者7例,双径者10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伴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PSVT患者易出现伴发表现,存在伴发表现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很低,对是否存在冠脉病变预测价值不大;RFCA联合CAG可以局麻下一次性完成,手术安全,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过程中佩戴眼罩,对患者血压、心率、造影剂的用量、造影时间长短和术后焦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动脉瘤栓塞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例,随机分配至佩戴眼罩组和不佩戴眼罩组,术前、术中对患者血压及心率进行监测,计算术中脑血管造影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术后通过焦虑评分量表(SAS)对患者进行焦虑评分,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行脑血管检查前血压及心率均控制平稳,佩戴眼罩组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较小,造影时间相对用时较少,造影剂使用剂量减少,术后焦虑评分等级较低,与不佩戴眼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过程中,佩戴眼罩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稳定血压、缩短造影时间和减少造影剂使用剂量,有助于该项检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DSA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DSA全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造影指征的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缺血性)患者164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分析造影结果,并对治疗情况进行随访。结果诊断情况,缺血性疾病99例:造影发现异常44例,阳性率44.44%(44/99);出血性疾病65例:①50例自发性蛛网膜出血:发现异常36例,阳性率72.00%(36/50)。②15例自发性脑出血(含脑室出血):发现异常10例;阳性率为66.67%(10/15)。总阳性率54.88%(44+36+10/164)。治疗情况,缺血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10例,1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余予内科保守治疗;颅内动脉狭窄:1例支架植入,余保守治疗;2例烟雾病行颞肌贴覆术。出血性动脉瘤(AN):行介入栓塞20例,手术夹闭5例(外院),其他病例放弃进一步治疗;动静脉畸形(AVM)2例手术(外院),2例γ-刀治疗(外院);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放弃进一步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介入栓塞;海绵状血管畸形(CA)行手术治疗;烟雾病全部行颞肌贴覆术。结论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疾病病因诊断的黄金标准,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韩娟  罗民  阿依肯  吴金家 《农垦医学》2006,28(6):428-430
目的观察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率.方法99例患者,平均年龄55.1±7.0岁.在①年龄≥50岁的与<50岁的;②心律失常≥2种的与1种的;③有冠心病(CAD)危险因素的与无CAD危险因素的;④心电图有缺血型的ST-T改变(简称ST-T改变)的与无ST-T改变的;⑤心绞痛症状典型的与不典型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50岁者CAG阳性率为60.0%(45/75),<50岁者为37.5%(9/24);≥2种心律失常者CAG阳性率为61.5%(8/13),仅有1种心律失常者为53.5%(46/86);此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CAD危险因素者CAG阳性率为72.7%(24/33),无CAD危险因素者45.5%(30/66);有ST-T改变者为81.8%(18/22),无ST-T改变者为46.8%(36/77);心绞痛症状典型者为92.2%(47/51),不典型者为14.6%(7/48);三组对比差异显著(前二组P<0.05,后一组P<0.001.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伴有CAD危险因素、ST-T改变、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有较高的CAD阳性率.如诊断有疑问,应进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246例高龄老年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同时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结果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28.9%;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3%;高血压病未合并冠心病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3%。多因素回归分析中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脉病变和吸烟为肾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常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绥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比较两组检查相关指标、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造影剂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查中,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巧、专业知识、技术质量、工作态度、责任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经桡动脉行血管造影在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缩短操作时间,减轻疼痛,提高造影及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疑似冠心病或急性、慢性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8例疑似冠心病或急性、慢性心肌梗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在108例老年高血压受检者中,ARAS 42例(38.9%)。在7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CAD患者中,ARAS 33例(44.0%);33例老年高血压无CAD患者中,ARAS 9例(27.3%)。冠脉多支病变发生肾动脉狭窄的机率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程延长、宽PP、高胆固醇、高肌酐水平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预测因素。结论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尤其合并长高血压病程、宽PP、高胆固醇、高肌酐水平者,冠状动脉造影时应考虑进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以尽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弓上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且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弓上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非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2)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弓上动脉各段病变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在CAD与非CA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0.146、0.12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在CAD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10)。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与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造影1112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将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全脑血管造影的1112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并发症,及其防治的临床措施。结果 1112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因加压包扎导致局部张力性水疱57例,穿刺部位血肿32例,导丝嵌顿28例,鞘管进入血管周围间隙21例,动脉夹层7例,脑栓塞2例,一过性认知功能障碍2例,皮质盲1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是神经介入诊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只要仔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仔细护理,一般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王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4):1931-1932
目的:系统性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取样法将108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介入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变化。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脑血管造影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减少神经介入检查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脑血管介入术中、术后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80例接受脑血管介入术治疗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血尿素氮(BUN)水平降低,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血肌酐(Sc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活化部...  相似文献   

13.
146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少翔  蒋晨阳 《浙江医学》1999,21(5):272-273
为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将146例CAG分为心叽梗死组(33例),心绞痛组(53例)、不典型心绞痛组(25例)和非冠心病组(35例)进行观察分析。心肌梗死组CAG显示阳性改变占100%,心绞痛组占71.7%,不典型心绞痛组占80.0%,非冠心病组未见阳性改变各,CAG显示阳性改变合计91例,冠心病多见于男性和高龄患者,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病、饮酒史,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认为CAC是显示冠脉病变的直接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和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2008年10月收住153例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患者,根据患者的桡动脉Allen试验选择经皮桡动脉穿刺78例及股动脉的搏动强弱选择经皮股动脉穿刺75例.术后对x线曝光时间(min)、造影剂量、手术操作时间(min)、血管并发症、术后24 h内自理能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5月,2组的年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P>0.05说明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P<0.05说明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股动脉途径要高于桡动脉,桡动脉组术后24 h内自理能力优于股动肠组.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血管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卢剑波  孙晓川  朱继  张晓冬 《吉林医学》2011,32(22):4549-4551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止等问题。方法:对收治的91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1例造影显示:动脉瘤73例(包括单发58例,多发15例,合并烟雾病4例,合并颅内血管母细胞瘤1个,合并颅内脑膜瘤1个,合并脑血管畸形1例,共检查出动脉瘤90个),动静脉畸形10例(合并颅内动脉瘤1例),烟雾病6例(包括单发1例及合并颅内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及阴性结果4例,阳性检出率95.7%。其中4例右侧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左侧重新穿刺后成功,3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术中出现大脑中动脉远端栓塞,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7 cm×15 cm,无一例远端血管异常。结论:DSA是一项有较高风险的操作技术、需要医、技、护、患等多方面密切协作。术前教育、穿刺部位麻醉、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压迫止血、并发症防止、术后护理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选择100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胸闷、胸痛等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分为A、B、C三组,采用Judkin法对三组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结果A组患者的CAG阳性率最高,达81.8%,B组48.3%,C组14.8%,C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有典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改变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了解肾动脉狭窄在高危人群中的发生率、狭窄程度、部位以及肾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 ,将右冠造影导管顺序置于左右肾动脉开口内 0 5cm ,边注射造影剂边撤导管。结果 :15 0例患者中 ,2 1例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 14%。在 2 1例患者中 ,14例男性 ,7例女性 ;15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吸烟 ,8例有糖尿病 ,4例曾经发生过脑血管意外。狭窄部位 :7例为开口处狭窄 ,12例为近中段狭窄 ,2例为远段狭窄 ;狭窄程度 :狭窄直径≥ 5 0 %的重度狭窄 8例 ,其中 1例近段狭窄 85 %以上 ,其余 13例肾动脉狭窄在 2 0 %~ 49%之间 ;15例为单侧肾动脉狭窄 ,6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结论 :肾动脉狭窄在高危人群中的发生率为 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脑血管造影术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2 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法舒地尔60mg静脉缓慢滴入,持续至造影后30 min。结果观察组术后2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3%;对照组出现脑血管痉挛10例,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中静脉滴入盐酸法舒地尔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邓家强  曾知恒 《微创医学》2003,22(3):263-264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心病(CAD)的一致性.方法所有病人均行CAG及ECG检查.结果286例CAD病人,典型ECG阳性率仅35.66%,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狭窄50%~70%组阳性率12.90%,狭窄70%~90%组阳性率19.26%,狭窄≥90%组阳性率76.40%;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比较,单支病变组阳性率42.10%,双支病变组阳性率14.68%,三支病变组阳性率66.28%.结论部分CAD病人没有典型ECG改变,常常引起漏诊.对有典型病史者,应尽早进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20.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81例造影患者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62例患者采用常规局麻作为对照。术中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对麻醉的反应情况;术后评估患者的焦虑评分、痛苦指数及复查应允率。结果静脉麻醉组患者在睡眠中接受手术,无不良反应。与局麻组患者手术初期的血压、心率升高不同,静脉麻醉组此阶段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均有所降低,但在麻醉诱导期后5~10min内即可恢复。术后第2日静脉麻醉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痛苦指数及复查应允率均明显优于局麻组(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脑血管造影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造影患者的身心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