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乳头状囊腺瘤伴实性附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节,结节内瘤细胞呈多形性。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伴实性附壁间变性癌结节;间变性癌结节内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嗜酸,少数胞质透明,排列呈巢或索状;免疫表型:EMA和cytokeratin阳性。恶纤组结节中肿瘤细胞AACT和vimentin阳性。结论:免疫组化有助于卵巢黏液性囊性肿瘤伴实性附壁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佛波酯和人乳头瘤病毒在细胞恶性转化作用中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促癌物在肿瘤诱发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研究选择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利用免疫组化、Southem Blot和半定量RNA斑点杂交的方法,研究在HPV18E6E7和促癌物佛波酯(TPA)的协同作用下,这些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HPVE6E7和TPA的协同作用可以引起细胞内癌基因c-myc的扩增4-8倍,c-erbB2的表达水平提高32-64倍,并导致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的1/4.1/8。结论HPVE6E7和TPA的协同作用可以引起细胞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可能是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Mao  TL  Seidman  JD  Kurman  RJ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6):702-702
滋养叶细胞疾病分为穿透性和非穿透性病变,后者包括绒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胎盘部位结节、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逾常胎盘部位。ET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不同于PSTT和绒癌,但其形态学特征可与一些滋养细胞和非滋养细胞病变相混淆,尤其是胎盘部位结节和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由于ETT、胎盘部位结节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处理明显不同,因而将ETT与其它病变区别开来非常重要。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分析了2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E和p16在25例胎盘部位结节、21例ETT、10例逾常胎盘部位、8例PSTT、7例绒癌和8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4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并随访。结果 3例为瘤壁结节型,1例为混合型。组织学上2例以梁状结构为主,2例梁状结构中混有巢状结构。免疫表型4例Syn和CgA均阳性,2例NSE、降钙素阳性,1例生长抑素阳性,TG滤泡区阳性,而类癌区阴性。结论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类癌样结构的皮脂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类癌样结构的皮脂腺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头皮处见一1cm×1cm×0.5cm结节状肿物,全身检查未见内脏器官病变。镜检:肿瘤位于真皮,呈境界清楚的多结节状分布。肿瘤大部分排列成片状、腺样、筛孔状,部分区域细胞形成类癌样结构,大多数肿瘤细胞呈基底样细胞改变,可见散在明确的皮脂腺细胞分化,核分裂象偶见,未见明显异型性和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AE1/AE3、MLH1、MSH2、皮脂腺细胞EMA均阳性,CgA、Syn、NSE均阴性。结论皮脂腺瘤中的类癌样结构是最近才认识的少见组织学结构,病理诊断中应注意与转移性类癌、其他皮肤附属器肿瘤和Muir-Torre综合征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rasP21在实验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是否参与肝癌发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变过程中,PDGF-β多肽和rasP21在肝细胞内的表达。结果显示,诱癌早期即检测到肝细胞内有高表达的PDGF-β多肽和P21。随诱癌过程的进行,这些阳性细胞增多,形成灶和结节,并常见结节周边细胞反应较强。此外,PDGF-β肽和P21常呈联合表达现象。同时对甲胎蛋白(AFP)的检测也发现,其阳性分布与前者重合,提示异常表达的PDGF是早期肝癌变过程中特定的事件,并可能以自泌方式并通过rasP21信号传导途径刺激大鼠肝细胞增生和癌变。  相似文献   

7.
肾脏肿瘤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普通型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每种类型的肿瘤均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正确区分这些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这些类型的肿瘤中,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是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病变。作者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了39例肾脏肿瘤(透明细胞癌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9例和嗜酸细胞瘤15例)中S100A1蛋白和基因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3%(14/15)嗜酸细胞瘤表达S100A1蛋白,其中强阳性9例、中等阳性4例、弱阳性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脾脏SANT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并对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脾脏SANT具有特征性血管瘤样结节.病理学检查:(1)眼观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清楚.(2)镜下见有其特征性血管瘤样结节.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内皮细胞异质性表达,即小叶状分布毛细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31均(+),CD8(-),窦岸样细胞免疫表型为CD34(-),CD31、CD8均(+);小静脉样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8均(-),CD31(+);结节内梭形细胞混合表达CD31、SMA和CD68;结节间梭形细胞混合表达SMA和CD68.结节周围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阳性反应,desmin和NSE均(-).术后随访,患者病变均复发和转移.结论 该病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病变,可能是一种增生性病变,与血管瘤出血坏死机化关系密切.需要与脾脏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鉴别,鉴别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
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合并局灶绒毛膜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观察病变的大体及镜下特点,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测定cK(AEl/AE3)、HPL、HCG、α-inhibin。结果肿瘤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瘤细胞巢呈地图样分布,瘤巢间充满嗜酸性透明变性物质。肿瘤的免疫表型:CK(AE1/AE3)、HPL、PLAP和α-inhibi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ETT为滋养细胞肿瘤的新类型,系由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组成,属于低度恶性肿瘤。ETT应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结节、绒毛膜细胞癌和宫颈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rasp21、AFP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诱癌早期肝小叶周边区即出现p21、AFP表达阳性细胞,随诱癌过程进行,阳性细胞增多并主要分布在变异肝细胞灶和结节中,且常见两者同时表达的现象。由此提示,两者与大鼠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p21过度表达直接参与了大鼠肝癌的启动和演进。同时表达AFP、p21的细胞和病变是较具特异性的癌前病变。p2l与AFP的联合表达可为人类肝癌提供一个参考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11.
癌基因蛋白rasp21,甲胎蛋白在实验性大鼠肝癌前病变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rasp21、AFP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诱产直小叶周边区即出现p21、AFP表达阳性细胞,随诱癌过程进行,阳性细胞增多并主要分布在变异肝细胞灶和结节 ,且常见两才同时表达的现象,由此提示,两者与大鼠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P21过度表达直接参与了大鼠肝癌的启动和演进。同时表达AFP、P21的细胞和病变是较具特异性的癌前病变。P21与  相似文献   

12.
声带早期癌DNA分析及p53、Ki-67和bcl-X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以声带原位癌和早期微小浸润癌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声带从良性到恶性病变各阶段中DNA倍体及基因表达的变化 ,并结合其临床生物学行为 ,深入了解其实质。方法 对 18例声带肿瘤性病变做激光扫描细胞DNA分析并进行随访。对 6 2例声带病变 ,以声带原位癌 (CIS)和早期微小浸润癌 (EMIC)为主 ,与声带浸润性癌、声带息肉分别分为 3组 ,检测p5 3、Ki 6 7和bcl X的基因表达并作各组间对比。 结果 DNA倍体分析表明CIS、EMIC和浸润性癌不同 ,前两者几乎都是二倍体 ,而后者 90 %为异倍体 ;随访结果示CIS、EMIC病人无 1例死于肿瘤 ;还发现DNA二倍体和有DNA凋亡峰的肿瘤患者预后好 ,而肿瘤呈异倍体的患者预后差。免疫表型 :p5 3蛋白在声带肿瘤性病变中表达异常高 ;86 %的CIS、EMIC和 91%的浸润性癌都表达p5 3蛋白 ,阳性指数分别为 2 35和 2 2 6 ,同时此两组的Ki 6 7的阳性平均指数也分别为 2 9%和 2 7% ,与声带息肉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另一方面 ,bcl X的表达从良性病变到恶性病变呈递减态势 ,以浸润性癌中下降最明显 ,与息肉病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结论 声带良性病变、CIS、EMIC及浸润性癌在基因表达和DNA倍体上表现有所不同 ,提示它们各自之间有本质的差别 ,声带原位癌的表现界于良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见于成年男性,主要表现是全身皮肤多发性结节,病变可累及呼吸系统。镜下显示病变组织主要由大量泡沫细胞构成,伴不等量的纤维母细胞和散在的杜顿巨细胞,局部可有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局灶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瘤细胞弥漫表达CD68、AACT和vimentin;局灶表达SMA;不表达CD1a、CD34和S-100。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呈慢性经过,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压迫和阻塞。结论多中心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表现为皮肤多发性结节,可累及呼吸系统,组织学图像类似纤维黄色瘤,病变呈慢性经过,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 本例患者以间歇性咳血为主要症状.CT示右下肺背段有团片状高密度影,并可见升主动脉小分支汇入病灶内;手术中见隔离肺位于右下叶内,有异常血管供应.切面见4个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靠近肺门;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形成器官样结构,有灶性坏死,核分裂象较多见,周围肺组织内亦见多个微小梭形细胞结节;免疫组化示Syn、NSE、CD56及CK阳性.其余肺组织内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肺隔离症合并不典型类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肺组织病变,类癌可由微瘤发展而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膀胱肿瘤起源于泌尿道上皮,为移行细胞(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原发腺癌或小细胞癌比较少见,其余的膀胱癌更少见。然而,有几个不常见的特征性膀胱病变,可能由泌尿道上皮癌分化而来,包括良性和恶性的梭形细胞病变。此综述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良性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包括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和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良性肿瘤(包括平滑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和具有不确定恶性潜能的肿瘤(包括副神经节瘤、颗粒细胞肿瘤和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并描述了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帮助临床病理医师认识这些肿瘤实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强调诊断标准并探讨病因机制。方法分析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其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病例1为良性的肉瘤样附壁结节,以两种细胞成分为主:其一为纤维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部分细胞形态较一致、温和,部分细胞出现高度的核异型性,核分裂多见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另一种细胞为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巨细胞,常围绕于小的出血腔隙周围。病变中见出血坏死区,并伴明显的炎症反应背景;病例2为恶性的肉瘤性附壁结节,其组织学形态与肉瘤样附壁结节极其相似,但体积大,并出现血管浸润。该2例中的单核细胞表达vimentin,灶性表达AE1/AE3,多核巨细胞表达CD68为主。病例3为恶性的化生性癌性附壁结节,其中的瘤细胞为化生性或低分化癌成分,以表达上皮性标记如AE1/AE3和CK7为主,同时也表达vimentin。结论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为罕见的伴发病变或肿瘤,具有广泛的病理形态图像谱,不同类型的卵巢黏液性肿瘤中附壁结节有完全不同的预后及治疗原则,正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柱状细胞病变(columnar cell lesions,CCL)常常与低级别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并存于同一乳腺,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提示CCL可能是低级别DCIS/浸润性癌的前驱病变。作者总结了18例患者的55个CCL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特征,同时运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对病变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与伴随的普通型增生、非典型小叶增生、DCIS、浸润性癌以及终末导管小叶单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与腺样囊性癌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5例基底细胞腺瘤,5例基底细胞腺癌和7例腺样囊性癌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电镜(2例)的观察。结果 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在免疫表型方面非常相似;基底细胞腺瘤(癌)与腺样囊性癌之间在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的鉴别诊断基于两者的生长方式和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观察有助于基底细胞腺瘤(癌)与腺样囊性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微瘤型类癌(carcinoid tumourl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病因学。方法对5例肺微瘤型类癌(其中4例伴肺支气管扩张症1,例伴肺腺癌)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应用免疫组化Super Vision两步法检测其特异性标记物。结果肺微瘤型类癌常伴发可导致肺部严重纤维化的疾病,亦可见于无基础炎性疾病的肺组织。肿瘤多位于小气道附近,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呈卵圆形及短梭形,未见核分裂及坏死。免疫标记:肿瘤组织CK、EMA、TTF-1呈弱阳性,CgA、Syn、NSE、CD56及VEGF呈强阳性。结论肺微瘤型类癌具有典型类癌的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可能是典型类癌发生的早期阶段。气道炎症及肺纤维化导致的缺氧并非微瘤型类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可能有其他分子机制参与微瘤型类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8例结直肠IMPC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结直肠IMPC微乳头成分主要见于肿瘤浸润边缘部分,脉管浸润较常见,8例均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EMA呈特征性外侧缘阳性及癌周空隙存在。8例中除2例分别存活24、28个月外,其他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结直肠IMPC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侵袭性、高淋巴结转移率,预后差;应与其他结直肠腺癌区分鉴别。具有微乳头结构的黏液腺癌也应引起重视,黏液癌与前者可能是处于相同谱系的不同阶段,预后同样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