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40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体外生长情况及患者血清、骨髓细胞对正常人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MDS中的难治性贫血(RA)74%为造血干细胞缺损(HSCD);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中的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100%为免疫介导型(IC);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S)仅2例,造血微环境缺陷(HMED)及IC型各1例。结论:RA、RAS与RAEB、RAEB-T、CMML患者可能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群体,研究MDS的发病机制对克服治疗上的盲目性,提高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志英  叶青  包子予 《浙江医学》2007,29(11):1241-124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 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法美英(FAB)协作组将MDS分为5个亚型,即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依照FAB协作组可分为5种类型:a.难治性贫血(RA),b、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RAS). c.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RAEB).d。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 e.转化期RAEB(RAEB-t)。Kerkhofs等报告,RA中位生存期(MST)50个月,RAS和CMML为60~+个月,而RAEB、RAEB-t患者的MST分别为9个月和6个月,预后不良。Mufti等认为MDS患者的预后差异极大,无论是否并发急性髓性白血病,长期血细胞减少者病死率高。但亦有患者可多年保持无病症,呈良性经过。现就有关预后因素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MDS是一组变异性较大的克隆性造血系统疾病,我们从1984年4月至1991年4月收治MDS31例,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依据:参考FAB协作组分类建议,31例病人符合MDS诊断。其中难治性贫血(RA)14例,难治性贫血伴铁粒幼细胞增多(RAS)4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8例,转化型原始细胞  相似文献   

5.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骨髓无效造血或病态造血的一组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脐血输注辅助治疗MDS,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 21例为住院患者,均根据1982年FAB协作组标准分型。脐血治疗组21例,其中难治性贫血(RA)11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S)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5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在转变中(RAEB—T)3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9~74岁,平均48.2岁。对照组20例,其中RA10例,RAS2例,RAEB4例,RAEB-T4例,男14  相似文献   

6.
MDS是一种获得性病态造血克隆性疾病。根据FAB(法、美、英)分类法,MDS以原始细胞多少分为5种亚型:①难治性贫血(RA);②环状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RS);③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④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⑤转化型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t)。迄今MDS尚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现就目前国内外使用的MDS治疗方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82年FAB协作组提出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分类诊断标准,总结了我院从1981年10月~1989年6月住院病人中的MDS患者45例。其中难治性贫血(RA)15例,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S)5例,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15例,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MML)1例,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转化型(RAEB-T)9例。并就MDS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的形态设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讨论MDS与白前的关系,诊断、分型及治疗。经追踪观察45例中已有12例转化成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8.
冯敏  曾维平 《广西医学》2002,24(2):216-2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是全潜能干细胞水平上的分化障碍引起的一组克隆性恶性血液病。我们对 1 997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 38例 MDS患者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病理切片进行了淋巴、单核、浆及组织细胞观察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 :初治 MDS患者 38例 ,男 30例 ,女 8例。年龄 1 6~ 72岁 ,平均年龄 4 0 .1岁。经骨髓涂片及塑料包埋法骨髓病理检查 ,符合 MDS诊断标准 [1 ] 。其中难治性贫血 ( RA) 2 0例 ,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 ( RAS) 1例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 RAEB) 1 2例 ,转化中的 RAEB ( RAEB…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s ,MDS)血清铁蛋白检测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液相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 (radio immunityanalysis,RIA)对 6 1例MDS患者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 ,并进行追踪随访观察。结果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anemiawithringsideroblasts,RAS)、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anemiawithexcessofblasts,RAEB)、转化型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anemiawithexcessofblastsintransformation ,RAEB T)、慢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emia ,CMML)中血清铁蛋白 (serumferritin ,SF)均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难治性贫血 (refractoryanemia ,RA)中有 7例的血清铁蛋白升高 ,最高值为 2 30 μg/L ,但无一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但是RAEB、RAEB T的SF均大于 4 0 0 μg/L ,差异有显著性 ,尤其是RAEB T的SF最高值达 92 0 μg/L ,且都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死亡率高达 83.3%。死亡组和转化为AL组的SF均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MD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呈正相关 ,且与死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以下简 MDS)是一种源于血干细胞并且累及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的克隆性疾病。综合观察分析MDS的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改变 ,对提高 MDS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1 材料与结果收集 1998年至 2 0 0 4年我室观察到按 FAB分型的 MDS病例 36例。其中难治性贫血 (RA) 2 0例 ;RA伴环铁粒幼红贫血 (RAS) 4例 ,RA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 8例 (其中乳腺癌化疗的 1例 ) ,慢性粒 -单细胞白血病 2例 ;过度型 RAEB(RAEB- T) 8例。病人临床症状多以贫血乏力、发热或皮肤淤斑、白细胞减少或全血减少为首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及环孢菌素A(CsA)对AA患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甲基纤维索法研究了18例AA患者骨髓粒一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形成及其骨髓细胞和血清对正常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据此对AA按发病机制进行分组,同时加CsA与AA骨髓及正常骨髓共同培养。结果:干细胞缺陷组5例,微环境缺陷组4例,细胞抑制组7例,血清抑制组2例。AA骨髓CFU-GM集落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sA能显著增加AA集落,集族产率(P<0.05);8例AA骨髓CFU-GM集落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sA能显著增加AA集落,集族产率(P<0.05);8例AA骨髓对CsA敏感,其中细胞抑制组6例,干细胞缺陷组2例。结论:本研究可能为预测CsA治疗AA的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了环孢菌素A(CSA)体外对 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和 10例正常对照粒系和红系祖细胞 (CFU GM、CFU E)的作用。方法 采用RPMI16 4 0琼脂和McCoy’S5A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平皿法。 结果  (1)AA和MDS患者的CFU GM和CFU E较正常对照明显减低 (P <0 0 0 0 1) ;(2 )CsA能明显促进AA和MDS患者CFU GM、CFU E的增殖 ,这种促增殖作用随CsA剂量增加而增加 ;(3)SAA患者CFU GM和CFU E对CsA的有效率较CAA高 ;(4)MDS RAEB和RAEB T型患者CFU GM、CFU E对CsA有效率较RA、RAS高 ;(5 )MDS和AA患者中CFU GM、CFU E值重、中度减低者对CsA有效率较零者高。结论 CsA体外可促进部分AA和MDS患者CFU GM、CFU E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发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41名糖尿病患者和53名正常对照者的金属硫蛋白基因家族中的MT4基因(rs666636)201G→A突变,统计各组对象的突变频率。 结果:MT4基因(rs666636)201G→A突变型等位基因(A)频率在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OR=2.335);AA, GA和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也有显著性 (P<0.05);不同基因型的相对风险分析, GA基因型携带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3.462倍(OR=3.162,95% OR CI=1.389~8.629)。 结论:MT4突变型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显著的关联性,基因突变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白细胞介素2(IL-2)激性的外周血(APB)和脐带血(ACB)及骨髓(ABM)单个核细胞的培养上清,对骨髓造血的影响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在体外同时检测APB和ACB及ABM培养上清,对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用集落培养法,检测这3种上清对骨髓粒-单细胞集落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加入APB和ACB及ABM培养上清,对正常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以及粒-单细胞集落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无显著的影响。结论:应用IL-2对自体干细胞移植物进行体外净化时,培养上清对正常造血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脐血清体外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体外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法,观察正常成人血清和脐血清,对正常造血细胞和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抑制期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③结果 脐血清组的正常骨髓CFU-GM 产率明显高于成人血清组(t= 6.993,P<0.01),脐血清组的白血病化疗后骨髓CFU-GM 产率亦高于成人血清组(t= 3.060,P< 0.05)。④结论 脐血清体外能促进正常骨髓和白血病化疗后抑制期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特点 ,并与正常骨髓、急性白血病进行比较。方法 我们用PCR ELISA法对 2 0例正常骨髓、2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 2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表达范围 0~ 0 3 0U ,平均 0 1 1± 0 0 8U ,其中仅有 3例阳性。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表达范围 0~ 0 96U ,平均 0 42± 0 2 6U ,阳性率 78 1 % ,与正常骨髓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DS端粒酶表达范围 0~ 0 97U ,平均为 0 2 7± 0 1 9U ,阳性率为 66 7%。与正常相比 ,端粒酶表达均值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其中高风险组端粒酶表达较高 (P <0 0 5)。IPPS评分等级为INT 1 ,2与HIGH组的MDS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端粒酶活性与染色体异常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结果提示正常骨髓细胞具有临界水平的端粒酶活性 ,急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 ,而MDS则介于正常与急性白血病之间。其中高风险组、IPPS评分预后差的MDS端粒酶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MDS患者的GM-CFU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集簇:集落比,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有2例RAEB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感染和出血。3例RAEB-T型患者均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死亡。该5例患者的GM-CFU及集簇:集落比的异常十分显著,表明骨髓GM-CFU在MDS患者的预后估价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an J  Chen ZX  Wang W  Cen JN  Xue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5):1260-1264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试图发现与MDS发病相关且具有诊断意义的基因改变。方法 应用含500个基因克隆的定制cDNA芯片分析10例MDS患者(4例难治性贫血、1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4例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和1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转化型)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的转录谱,并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5个基因在50例MDS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5例以上MDS患者中均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共有95个,累及细胞生长和分化调控、细胞周期调节、信号传导、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聚类分析将不同阶段MDS患者分在两个组内,同时也将1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与其他难治性贫血聚在2个独立的亚组。半定量RT-PCR揭示5个所选基因中3个基因(60%)的表达水平与芯片结果一致;RNA螺旋酶相关蛋白(RNAHP)、G1/S期转化因子(GSPTI)和DNA损伤诱导的转录因子(DDIT3)在MDS患者与正常对照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态势。结论 MDS患者BMNC具有其内在的分子性质,检测DDIT3和RNAHP等基因的表达可能对MDS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骨髓单个核细胞c kit受体的表达与功能。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c kit受体蛋白 (CD117)的表达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c kitmRNA的表达 ;细胞培养检测c kit受体的功能。结果 CD117表达率正常人为 3 0 4 %± 1 4 9% ,MDS患者为 8 58%± 5 2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RA患者为 5 12 %± 2 13% ) ,RAEB RAEB t患者为 10 0 1%± 5 0 7%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MDS继发白血病患者为 32 4 3%± 18 16 %。MDS患者c kit基因mRNA表达与CD117表达相一致。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 ,在加入造血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3、红细胞生成素 (SCF IL 3 Epo)后形成的粒 巨噬细胞集落 (CFU GM)较仅加入IL 3 Epo显著增多 (P <0 0 5) ,红系爆式集落 (BFU E)数量极显著增多 ,且BFU E体积显著增大(P <0 0 1)。MDS患者在上述相同条件下CFU GM数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与正常对照比较 ,CFU GM和BFU E数量均显著减少 (P <0 0 5)。结论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且与病情进展相关 ;c kitmRNA表达与CD117表达相一致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时 ,SCF协同IL 3、Epo促进造血干 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较正常对照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as(CD9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25例MDS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BM)CD34+细胞、CD34-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Fas抗原的表达。结果: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RAEB(RAEB-t)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难治性贫血(RA)组(均为P<0.01);RA组及RAEB/RAEB-t组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其中RA组高于RAEB/RAEB-t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高于对照组及RAEB/RAEB-t组患者(均为P<0.05)。两患者组血浆sFa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为P<0.01),sFas水平与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MDS患者骨髓、外周血细胞Fas抗原广泛表达,Fas表达异常与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