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桂英  王娟  张晓梅  李新华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269-1272,1276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EGC、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该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胃癌数,统计EGC的检出率,并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2002、2003、2004年EGC分别占该院同期手术胃癌数的5.26%、6.09%、11.11%。胃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2.73%。发病年龄高峰为50~59岁。男:女=1.9:1.0,症状及体症均缺乏特异性。EGC病灶主要分布在胃窦,肉眼分型多为ⅡC和Ⅲ型,直径多〈2cm。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多数浸润黏膜层。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34%和36.36%。术后化疗30例,占EGC患者的54.55%。结论EG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内镜加多点活检可明显提高EG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蒋宏 《临床医学》2002,22(3):1-2
目的:探讨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年龄14-22岁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无上消化道疾病的60例青少年作为对照组。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检测HP,观察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与HP的关系,并将农村、城市病人HP感染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为47.7%,其中慢性胃炎为(65.154)41.6%,十二指肠球炎为(40/88)45.5%,消化性溃疡(40/62)64.5%,胃息肉(2/3)66.7%,胃癌(1/1)100%。对照组HP阳性率为26.7%,城市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HP阳性率为(53/143)37.76%,农村病人为(93/165)56.36%。结论:青少年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农村较城市病人HP感染率为高(P<0.01)。  相似文献   

3.
疣状胃炎1 8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对189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Hp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1681例(88.6%),其次是胃体胃窦部118例(6.2%)。年龄以30-59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病理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HP阳性感染率为61.2%。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手段。Hp感染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因此,Hp阳性者应予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4.
MRI和内镜在胃癌诊断及pT分期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及RMI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并就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31例胃癌患者术前行内镜及RMI检查。RMI扫描采用单次屏气快速扫描序列。结果:4例早期胃癌(EGC)均为内镜所诊断,RMI检查呈阴性;27例进展期胃癌(AGC)内镜检出敏感度为92.6%(25/27),活检病理结果阳性占88.9%(24/27),而RMI则全部检出,检出敏感度100%(27/27);27例进展期胃癌行RMI检查并于术前判断肿瘤的pT分期,结果25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相比基本一致。结论:内镜在EGC的诊断方面优于RMI,而在AGC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与RMI相当,判断术前分期是RMI的独到优势,故对于胃癌的术前检查应重视二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为冠心病的病例153例,对比分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5%,特异性为66.7%。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88.2%。结论: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比较,其对于冠心病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病的发病情况及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关系。方法1585例胃病患者在内窦镜检查时分别取胃窦部和胃体部粘膜组织作Giemsa染色、速尿素酶试验(RUT)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二项均为阳性则诊断为HP感染。结果1585例中HP阳性率48.3%,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感染率最高(64.65),胃癌患者次之(62.2%)、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45.3%,胃溃疡患者为44.4%、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0.3%,HP阳性的胃溃疡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和非产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P<0.01-0.05)。结论HP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粪便幽门螺杆茵抗原(Hpsa)检测诊断儿童HP感染的应用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有消化道症状的82例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组织学切片(改良Giemsa)联合检测为诊断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的Hpsa。结果:在82例患儿中HPSA检测诊断HP感染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74%,90.91%,92.68%。结论:Hpsa检测是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儿童HP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含庆大霉素缓释片(瑞贝克)的三联疗法与含阿莫西林的三联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比较。方法:63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瑞贝克120mg+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250mg,均1日2次,共7天。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500mg+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250mg,均1日2次,共7天。疗程结束4~5周后复查HP,观察HP根除率、疼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等。HP诊断标准为培养、银梁色、快速尿素酶试验,3项中至少2项阳性诊断HP感染,HP根除的判断标准是3项全部阴性或^14C-UBT阴性。结果:瑞贝克三联与阿莫西林三联HP根除率为84.8%及80.0%。溃疡愈合率为83.3%及8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瑞贝克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HP根除疗效相同,是抗HP治疗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胃底胃炎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上消化道症状的101例患者分别作胃镜检查及钳取胃粘膜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查,按内镜下表现将他们分为四组,I组(n=18):胃底部有炎症改变,而胃窦都无炎症改变;Ⅱ组(n=36):胃底部无炎症改变,而胃霎部有炎症改变;Ⅲ组(n=26):胃底、胃霎部均有炎症改变;Ⅳ组(n=21):胃底、胃窦部均无炎症改变。结果:Ⅰ、Ⅱ、Ⅲ、Ⅳ组胃底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33.33%、65.39%、28.57%,Ⅰ组HP感染情况较Ⅱ、Ⅳ组明显增高(P<0.05),Ⅲ组HP感染情况亦明显高于Ⅱ、Ⅳ组(P<0.05),Ⅱ、Ⅳ组胃底HP感染情况相近(P>0,05),Ⅰ、Ⅲ组胃底HP感染情况也相近(P>0.05),这些说明胃底胃炎与胃底HP感染相关:Ⅰ、Ⅱ、Ⅲ、Ⅳ组胃窦部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63.89%、69.73%、33.33%。Ⅰ、Ⅱ、Ⅲ组胃窦HP感染情况均明显高于Ⅳ组(P<0.05),说明胃部炎症病人胃窦HP感染情况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所有患者胃底、胃窦部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53%、59.41%,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HP为胃底胃炎的致病因素,胃底炎可能是胃窦炎症进展的结果,对胃底胃炎的治疗,应选用抗生素根除H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新型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体外增强骨质疏松性松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选择适合临床使用的骨水泥。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1在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取5具老年和1具青年的T1-T6脊柱和双侧股骨髁标本,经X线摄片未见明显病理性缺损和破坏。椎体压缩实验:将脊柱标本去除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成分后仅保留椎体34个。①老年椎体28个,随机分为4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含量60%的复合骨水泥组(HP1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含量70%的复合骨水泥组(HP2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含量80%的复合骨水泥组(HP3组)、骨质疏松组,7个标本/组;青年椎体6个,作为正常对照组。②HP1,HP2,HP3组分别注射含量为60%,70%和8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5mL,骨质疏松组和正常对照组仅作穿刺。③测定每个标本的载荷-位移数据和压力-位移曲线,采样频率为10Hz。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用于实验的股骨髁10个。①老年股骨髁8个,随机分为4组:HP1,HP2,HP3组及骨质疏松组。2个/组;青年股骨髁2个,作为正常对照组。②HP1,HP2,HP3组分别注射含量为60%,70%和8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20mL,骨质疏松组和正常对照组仅作穿刺。然后将各组股骨髁的松质骨制成10mm&;#215;10mm&;#215;30mm的松质骨条标本,5个/每组。测定各组的抗扭强度和抗扭刚度。结果:椎体压缩实验中保留34个椎体,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中选用10个股骨髁,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椎体压缩实验:①各组屈服强度和最大抗压强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均〈0.05);但HP1,HP2,HP3组仍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各组抗压刚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0.05);但HP1,HP2,HP3组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HP3组差异显著(P〈0.05)。股骨髁松质骨扭转实验:①各组抗扭强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的抗扭强度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d〈 0.05);但HP1,HP2,HP3组的抗扭强度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P2,HP3组尤为显著(P〈0.05)。②各组抗扭刚度的测定:与骨质疏松组比较,HP1,HP2,HP3组的抗扭刚度均明显提高,HP1,HP2组尤为显著(P〈0.05);但HP1,HP2,HP3组的抗扭刚度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HP3组尤为显著(P〈0.05)。结论: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酰胺66复合骨水泥材料能够增强骨质疏松松质骨的抗压和抗扭性能,治疗骨质疏松骨折,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另外,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含量为60%和70%的复合骨水泥有较好的抗压和抗扭性能,更符合临床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内镜检测分析1012例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内镜诊断的1012例RE患者,依据HP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按Tytagat分级进行严重程度比较。结果:1012例RE的HP感染率为71.8%,Ⅲ-Ⅴ级的中重度RE检出率HP阳性组为31.5%(229/727),HP 阴性组为38.9%(111/2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RE患者的HP感染率较高,HP阴性者RE病变程度较重,显示HP感染可能对RE发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囊微量法^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用于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评价疗效中的应用。方法:将92例有反复腹痛患儿进行三种方法检验HP,其中病理组织学切片、HM-CAP检测、快速尿素酶检测三种方法中二项阳性认为有HP感染,同时作胶囊微量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将二者均为阳性55例反复腹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安慰组(28例),接受雷尼替丁、胶体次枸橼酸铋、呋喃唑酮三联治疗,疗程四周,停药四周后随访。结果:92例反复腹痛患儿HP感染率为63.04%,胶囊微量法^14C-UBT检测HP阳性率为61.96%,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在90-100%之间,三联治疗后治疗组与安慰组腹痛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21.4%,HP转阴率分别为85.2%和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4C-UBT具有方法简单,准确性高,无损伤、污染小等优点,适用于儿童HP感染诊断及治疗的疗效判定。三联治疗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临床效果好,HP根除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子宫颈活体组织学检查与子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对宫颈肿块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有手术后组织学对比的185例资料作宫颈活检与涂片细胞学检查对比分析。结果:(1)宫颈活检组的诊断敏感性86.5%,特异性100%,总准确率88。3%;涂片细胞学组分别为85.9%、95.2%和87.9%;涂片细胞学结合宫颈活检分别为92.7%,91.5%和90.9%。(2)宫颈活检组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分型准确率93.7%。比涂片细胞学组的66.9%,P〈0.01。(3)66.8%的病例获取宫颈活检切片,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切片相同。结论:宫颈活检和涂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两者相结合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宫颈活检对组织的分类、分型诊断接近术后病理诊断,应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4.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诊断胎儿颜面部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2例胎儿颜面部行三维扫查、表面三维重建成像;将三维成像结果与胎儿娩出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三维表面成像对颜面结构的显像效果、 对颜面结构畸形的正确判断能力,并分析影响成像的因素。结果:142例中获得胎儿颜面表面三维图像者133例,成功率93.4%;133例已成像胎儿中,颜面正常儿115例,其三维成像诊断与产后检查相符;颜面部畸形者18例,其中单发畸形11例,多发复合畸形7例,经三维成像正确诊断16例,漏诊2例,三维表面成像诊断颜面畸形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对颜面畸形病灶检出率为82.3%。结论:颜面三维表面成像具有空间立体显像效果,可立体、直观、全面地显示颜面结构的外形及比邻关系,为临床提供了胎儿颜面畸形部位及程度的形象化图像依据,是提高胎儿颜面畸形诊断准确度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3C-尿素呼气试验(UBT)在治疗前后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105例无HP根除治疗史.95例为HP根除治疗后复查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做UBT,胃镜下取胃窦f距幽门)3-5cm内组织一块.胃体大弯及小弯各一块,胃角一块共计4块,用于细菌培养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细菌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即培养和f或1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者为HP阳性.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同时阴性者为HP阴性或HP根除。结果未行HP根除治疗的患者UBT正确的诊断68例HP阳性中的64例和37例HP阴性中的34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94.1%。根除治疗后UBT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5%、76.4%。然而,根除治疗后6个月复查,UB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结论根除治疗前和根除治疗后6个月复查.UBT诊断HP感染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金标渗滤法(金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抗体的准确性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金标法检测因患有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50例病者血液中微量的特异HP抗体,并通过胃镜检查,以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作为诊断HP的标准对照。结果:在快速尿素酶检测HP呈阳性的46例中,金标法检测抗体为阳性45例,阴性的有1例;而在快速尿素酶检测呈阴性的4例中,金标法检测抗体均呈阴性结果。金标法检测HP抗体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为97.8%(45/46),特异性为100%(4/4),准确性为98%(49/50)。结论:金标法检测HP抗体,具有准确、快速(2min)、简便、价廉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诊室中滴血快速诊断及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粪便抗原检测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HpSA,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将后三项检查中二项阳性或细菌培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结果:金标准诊断HP感染,阳性54例,阴性44例。金标准阳性的54例中,HpSA检测阳性为51例,阴性为3例;金标准阴性的44例中,HpSA检测阴性为42例,阳性为2例。HpSA检测诊断HP感染的敏感度94.4%(51/54),特异度95.5%(42/44),准确度94.9%(93/98),阳性预测值96.2%(51/53),阴性预测值93.3%(42/45)。结论:HpS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非侵入性的诊断HP感染的方法,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许增华  李香莲  罗红  刘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15-2316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检查与病理特点。方法:对531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胃黏膜活检及HP测定。结果:531例受检者中浅表性胃炎占423例(79.66%),HP阳性191例(35.97%),病理学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内淋巴滤泡形成68例,423例浅表性胃炎胃镜检查呈小结节改变194例(45.86%),93例十二指肠球炎中,有十二指肠球部、降部黏膜类似小结节状改变71例(76.34%)。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HP感染是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微小结节”是小儿HP感染的胃镜下特点,淋巴滤泡是小儿HP感染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HP组和非HP组,HP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P治疗,通过观察两组的昏迷到清醒时间,呼吸肌麻痹发生率,存活率及平均会计室 天数4项指标来判断HP的临床疗效。结果:HP组存活率96.67%,显著优于非HP组68.97%(P<0.05),HP后无一侧发生呼吸肌麻痹,非HP组均出现呼吸肌麻痹,结论:HP能有效清除体内有机磷,预防呼吸肌麻痹的发生,提高存活率,HP治疗AOP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残胃炎、残胃癌与缨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残胃炎、残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对62例术后胃标本和158例残胃粘膜进行检测,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感染。结果:手术后胃标本HP阳性率为33.9%(21/62),胃术后4-6个月残胃粘膜HP阳性率为53.2%(33/62),胃术后6-33年残胃粘膜HP阳性率为70.8%(68/96),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残胃癌HP阳性率为80.0%(16/20)。结论:胃术后残胃炎和残胃癌与HP感染有关,但不是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