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0岁。因头昏心悸加重2W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率76次/min,R—R间期匀齐,未见P波,QRS波时限0.14s,V1导联呈rsR′型,提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心电图诊断:加速性交接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2.
例1男性。38岁。因反复发作心慌胸闷就诊,心脏超声:心脏结构正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图1A记录2004年3月18日首次心电图示P波消失.心率150次/min.规则QRS波呈室上性.时限0.08s.额面电轴不偏.V1、V2导联R/S=1.V3、V5、V6导联呈R型.qR型.伴ST—T改变。心电图诊断:①窄QRS波心动过速;②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79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一周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距相等。心房率115次/min,呈2:1-5:1房室传导。下传的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ORS电轴左偏-90°。Ⅱ、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S_Ⅲ大于S_Ⅱ,符合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图形。呈2:1下传的P-R间期由0.20s渐延长至0.30s,其后连续三个P波受阻,出现一次逸搏,逸搏周期相等,均为1.28s,逸搏的QRS形态与下传的QRS形态相似。赤呈CRBBB LAFB图形,推测逸搏来自交界区。心电图诊断:三束支传导阻滞—CRBBB LAFB 左后分支阻滞(LPFB)呈交替性文氏现象;交界区逸搏。 2 讨论  相似文献   

4.
宽QRS波心动过速可以是室性的,也可以是室上性的,其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过去人们着重注意QRS波呈右束支阻滞(RBBB)型的室性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而呈左束支阻滞(LBBB)型的心动过速的心电图鉴别诊断资料却很少。尽管有人采用分析V导联QRS形态、QRS电轴、QRS时限以及房室分离等以鉴别LBBB型室速(VT)与室上速(SVT),但近期文献报道仍有不少病例被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18例LBBB型宽QRS心动过速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并总结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郁昭华 《心电学杂志》2002,21(4):213-214
Lsech将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分为持续型和反复型两类^[2]。其中持续型很难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区分,如本文例1—3。这3例患者均为年轻人,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有反复发作病史,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临床一般情况尚好,心电图上R—R间期规则,并且图2、3中Ⅲ导联QRS波群终末部挫折酷似逆行P波,尚须考虑以下诊断:①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文传导阻滞,②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③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预激综合征,④心房扑动伴束文传导阻滞或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但是通过仔细寻找P波,加作食管导联,发现P波与QRS波群无关,可以排除,确诊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因此在鉴别宽而整齐的QRS波群心动过速时,加作S5导联、A导联(剑突下E点及胸骨右缘第3肋间A点)及食管导联以明确P波,这是诊断的关键和重要步骤。若有房室分离则支持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无休止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持续旁道下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建林 《心电学杂志》2006,25(3):153-154
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头昏10年,再发4h入院。有心动过速史10年。体检:BP80/50mmHg,P214次/min。神志清,心界向左扩大,心率214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可见心影呈主动脉型,提示高血压心脏病。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A)示R—R间期均等,为0.28s,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可见预激波,I导联呈QS型,Ⅲ、V1-V4导联呈R型,V5导联呈RS型,V6导联呈rS型,I、V5、V6导联的S波粗钝增宽,P波难以辨认。心电图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旁道顺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功能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予普鲁帕酮70mg静脉注射,15min后心电图复查(图1B)示P’-P’间期为0.32s,P’:R呈2:1下传,QRS时间为0.08s,Ⅰ导联呈R型,aVL导联呈q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V1-V3导联呈rS型,V4导联呈RS型,V5、V6导联呈Rs型,V5R波电压为3mV。心电图诊断:房性心动过速呈2:1下传心室,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高电压。改口服普鲁帕酮150mg/次,每天3次维持,多次心电图复查均同图1B,病人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心电图QRS波时限超过120ms的心动过速,其70%为室性心动过速,另30%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的体表心电图形态特点和电生理特点,探讨其误诊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并差异性传导(室上速并差传)的原因及两者的鉴别要点。方法选择进行了心内电生理和成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证实为ILVT且术前曾误诊为PSVT并差传的病例13例,回顾性分析ILVT的临床、体表心电图、心内电生理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PSVT并差传的心电图特点。结果ILVT和PSVT并差传的体表心电图均呈宽QRS形心动过速,伴有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或伴类RBBB特征。ILVT的心电轴左偏或重度右偏。其QRS波群呈类RBBB图形,V1导联有“兔耳征”者11例,13例均呈I、V5、V6的s波宽但顶峰呈尖锐状,不粗钝无明显切迹,V6导联R/S〈1者12例。起源于心室间隔部及左室心尖部9例,其体表心电图上Ⅱ、Ⅲ、avF均以S波为主,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和左室游离壁近心底部4例,其Ⅱ、Ⅲ、avF以R波为主。电生理特点:13例均可诱发及中止,室速时呈VA分离或1:1VA传导、2:1VA传导,心室刺激可拖带心动过速。用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方法标测靶点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全部获得即刻成功,2例术后复发。结论体表心电图鉴别Ⅲ和PSVT并差传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手段,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儿童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患儿男性 ,9岁。因发热 2 d就诊时 ,发现心率加快 ,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体检体温 38.5℃ ,血压 88/ 6 0mm Hg( 1mm Hg=0 .133k Pa)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轻度扩大 ,心脏无杂音。入院时 12导联心电图示心室率 16 7次 /min,RR间期匀齐 ,呈右束支阻滞 ( right bundle branchblock,RBBB)图形 ,心电轴左偏 ,QRS时限 0 .10 s,T波中埋有 P波 ,且 P波与 QRS波无关 (图 1)。食管导联心电图 PP和 RR间期匀齐 ,心房率 12 0次 / min,心室率 16 0次 / min,P波与 QRS波无关 ,为完全性房室分离 (图 2 )。根据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  相似文献   

10.
无人区心电轴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QRST)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0例WQRST者,常规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目测Ⅰ、aVF导联心电轴。结果110例WQRST者中室性心动过速(VT)7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AVC)27例。SVT伴预激综合征(WPW)7例。24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者均为VT。所有34例SVT伴AVC或WPW者无一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wQRST伴无人区心电轴时显示为VT。无人区心电轴可作为WQRST鉴别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4岁。因发作性心慌1年。加重1月入院。做心电图示宽QRS的心动过速(如图A)。临床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交接区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心功能Ⅱ级。入院后为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导联心电图示心房(A)波介于心室QRS波之间,给予S_1S_1超速、亚速、burst刺激及S_1S_2刺激均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本文不能区分系室性心动过速(VT),还系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故决定用ATP来暂时阻断或减弱房室结传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形态心电学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236例[左束支阻滞(LBBB)60例,右束支阻滞(RBBB)176例],分析形态心电图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性。结果胸前导联图形一致,胸前导联无RS图形;RBBB时电轴重度右偏(-90°~±180°)、V1导联呈左兔耳征(Rsr`.Rr`)、V6导联呈QR、QS、R形或R/S<1、aVF导联呈Qr、QR、QS形;LBBB时V1~V2导联S波降支钝挫、V6导联q(Q)波、aVF导联呈QS、qR形,Ⅰ导联呈qRr、S、Rs形等11项标准特异性较高(88.6%~100%)。另8项标准特异性较低。心肌梗死并WRT(尤其QRS呈RBBB)时采用上述标准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结论部分形态心电图标准适用于原有BBB伴WRT的鉴别诊断,但对心肌梗死并WRT的鉴别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3.
征解12:答案     
征解12答案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动过速伴室上性夺获诊断要点本图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频率187bpm,图中可见RR间期并不绝对整齐,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电轴右偏(+105度)。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8岁。因反复心悸5年人院。经胸片、心脏超声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图A为心悸发作时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示P波不能分辨,心室率150次/min,R—R绝对规则,QRS时间0.14s,呈右束支阻滞型,心电轴左偏。图B为食管导联心电图记录。示心动过速发作时室房传导呈不规则比例阻滞。心电图诊断: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不规则心房逆传。  相似文献   

15.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QRS时间>0.12s,心室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起源于心室不同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占70%~80%,其余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阻滞或伴旁路顺传等[1]。由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在常规心电图中不易显示P波,常造成诊断困难。但通过分析食管导联记录到的高尖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可迅速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进行准确诊断;利用食管电极起搏心脏还可终止部分宽QRS波群心动过速[2]。本文通过对1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食管心电图分析,探讨食管心电图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递专栏编辑:近时我遇到1例诊断困难的心电图,患者男,77岁,心肌梗死40年。4年前出现胸闷伴阵发性心悸,呈突发突止,持续时间不等,诊断为室上速,静推心律平治疗有效。16h前再发胸闷、心悸,不能缓解就诊。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图1),Ⅱ、Ⅲ、aVF导联呈QS型,额面电轴-70°,胸前导联QRS波主波均为负向,时限0.20s,心电图诊断室速。静推胺碘酮并静点利多卡因后心动过速终止,伴窦性停搏。室速终止后心电图中PR间期0.24s,Ⅱ、Ⅲ、aVF导联呈rS型,额面电轴-53°,胸前导联QRS波主波均为负向,V1~V6导联时限0.12s;可见多个…  相似文献   

17.
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心电图QRS波时限超过120ms的心动过速,其70%为室性心动过速,另30%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两者的方法及心电图标准很多,其中Brugada提出的4步鉴别诊断方法简单明了,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8岁。心电图(略)示:窦性P波频率>QRS波频率,P与QRS波无传导关系,为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节律规整,频率49-52次/min,V_1导联呈rSR′型,时限0.14s,心电轴 72°,可能属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伴室内CRBBB。 约半年后门诊复诊心电图(略)记录提示:P波与QRS波仍无传导关系,Ⅲ°房室传导阻滞,QRS波V_1导联仍为CRBBB型,电轴左偏达 110°,QRS波Ⅰ、aVL呈rS型,aVF、Ⅱ、Ⅲ呈qR型,提示交界性逸搏心律下传心室时同时存在CRBBB加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H)。 再于三个月后复查心电图(略)示:Ⅲ°房室传  相似文献   

19.
患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5年来频发心悸、胸闷,心电图示宽 QRS 波心动过速,慢频率心房扑动(1∶1)~(4∶1)传导,非典型形态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心房扑动1∶1传导时,心室率206次/min,QRS 波时间0.16 s,V1导联 qR 型,R 波顶端宽顿呈双峰状,V5、V6导联 R/S <1,无人区电轴,丑征阳性,Vi /Vt <1,易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比例减慢时,因心房率<240次/min,易误诊为房性心动过速,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伴Ⅱ°室房传导阻滞者临床少见,误诊为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上方共同通道Ⅱ°阻滞。现报告2例。例1 患者男性,29岁,心悸、胸闷发作1周,既往有类似反复发作史13年。发作间期心电图正常。BP90/60mmHg(12.0/8.0kPa)。心律齐,心率150次/min。心脏无器质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正常。发作时心电图(图1)示 QRS0.12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伴电轴左偏(-73°)。食管导联非连续记录示:E_A 每2个QRS 波后有一 P 波。结合体表心电图上 P_(Ⅱ、Ⅲ、aV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