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主要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方法:搜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病例21例,均进行MRI平扫检查,其中19 例做了MR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MRI平扫,T1WI多呈稍长T,信号,T2WI呈等或稍长R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显著均匀强化,形态为多发结节状、团块状,边缘多有“棘状”突起及分叶.极少数呈环形强化。 21例病人中,MRI诊断正确为15例,误诊6例,其中误诊为脑胶质瘤的3例.误诊为转移瘤的1例.误诊为脑炎的1例,误诊为脑膜瘤的1例,误诊主要原因是其MRI表现不典型。结论:MRI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于非典型病例的诊断还有一定的困难。[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王成龙  翟昭华  周海鹰 《华西医学》2013,(11):1704-170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28例确诊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J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幕上病灶34个,幕下病灶2个;MRI平扫;32个病灶在T1WI、T2WI肿瘤实质表现为等信号;4个病灶内出现液化坏死(其中1个病灶呈明显囊变),信号不均。MRI增强扫描:35个肿瘤病灶实质部分均匀强化,1个病灶呈环形强化。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具有较典型的MRj影像特征,可在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MRI对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MR表现。结果 MRI表现为:①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②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脑内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脑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照分析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和脑转移瘤的MRI不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5例、肺癌脑转移瘤119例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前者单发18例(72%),多发7例(28%),幕上33例,幕下4例,MRI平扫T1WI呈边缘模糊的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均见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出血少见。后者单发43例(36%),多发76例(64%),脑内血行播散灶258个,幕上和脑干216个,幕下42个,MRI平扫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可见环形、结节状强化,中、重度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可见出血和坏死。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与脑转移瘤影像表现各具特征性,但相互间具较多交叉,仔细分析能提高今后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CT、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单发18例,多发7例;幕上33例,幕下4例。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见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对31例(36眶)病理诊断为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均行CT检查,并有20例(22眶)行CT增强扫描,14例(16眶)行MRI检查,4例(5眶)行MRI增强扫描(T1WI、脂肪抑制),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边界、CT密度、MRI信号表现、以及MRI信号表现与CT密度的关系。结果:29例(34眶)呈均匀、近均匀软组织密度,均匀或近均匀信号表现;2例(2眶)不均匀软组织密度,MRI检查均为以长T1、短T2为主的不均匀信号表现。结论:原发性眼眶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12例(其中5例做了增强MRI),回顾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2例,共检出病灶14个,幕上13个,幕下1个;大部分位于深部脑白质,其中累及额叶9个,侵及胼胝体6个,侵及室管膜2个;T1WI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12个,T2WI全部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后“握拳”样强化2例,“团块”样强化3例。病灶直径大于5cm的5个,3~5cm的7个,小于3cm的2个。病灶周围轻度水肿7个,中度水肿6个,重度水肿1个。结论:尽管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但全面分析其MRI表现,能够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眶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经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的23例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形态、侵犯部位、MRI信号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23例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中,病变部位单侧占比高于双侧占比(P<0.05);病灶形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侵犯部位为肌锥外间隙和跨肌锥内外占比高于肌锥内间隙占比(P<0.05)。所有患者MRI平扫T1加权成像(T1WI)均同眼外肌信号一致呈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及短T1反转恢复(STIR)序列以稍高于眼外肌信号为主,少数与眼外肌信号相同(P<0.05);增强MRI成像以轻度均匀强化和轻、中度欠均匀强化为主,极少数呈与眼外肌信号一致的中度均匀强化(P<0.05)。病变累及眶隔前部占比高于未累及眶隔前部占比,累及眼外肌包绕、分界不清占比高于未侵犯、受压占比,累及视神经未受包绕占比高于受包绕占比,累及眼球未受包绕占比高于受包绕占...  相似文献   

9.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MRI资料完整的骨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结果:7例为单骨发病,1例为多发。7例为B细胞源性,1例为T细胞源性。病变在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8例均合并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主要发生于脊柱和骨盆,多侵犯单骨。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T2WI信号不高,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是其相对特征影像学特点。平扫和增强MRI检查对骨原发性淋巴瘤定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CT、MRI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效果及影像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和对比CT、MRI对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的准确率,并对比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7例原发性脑淋巴瘤病例中,幕上15例、幕下2例,3例多发病灶,14例单发病灶;MRI对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准确性88.2%、特异性100%,均显著高于CT诊断76.5%、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CT影像表现多为稍高密度或肿块等密度,MRI影像表现为T1WI信号较低,T2WI呈高或等信号,病灶病灶、水肿现象较轻。结论对原发性脑淋巴瘤采用CT、MRI影像诊断,都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但部分特征与转移瘤、脑膜瘤、胶质瘤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易造成误诊,MRI对这些相似肿瘤鉴别诊断的效果优于CT,因此,可优先采用其对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IPL)的MRI及PET-CT表现,提高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病灶的MRI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及强化特点、瘤周水肿、瘤内坏死情况及FDG代谢情况.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PET-CT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8~84岁,其中50岁以上者15例(约71%).共发现70个病灶,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5例;大部分病灶位于中线区域(胼胝体、基底节、丘脑、侧脑室旁);62.9%病灶形态不规则,沿血管间隙、脑回、白质束、脑膜浸润,呈现多种形态.88.5%病灶T1WI上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等信号(97.1%);增强后明显强化(75.7%).18FDG PET-CT上8例表现为均匀高代谢.结论 大多数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及18FDG-PET-CT上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例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均行MRI、CT、B超和实验室检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结果 20例脑转移性泡型包虫病,均有原发肝泡型包虫病史,其中12例曾行手术治疗,8例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治疗或活检;20例中,单发病灶4例(20%),多发病灶16例(80%);合并肺转移6例,肾和肾上腺转移3例。MRI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聚集的小囊泡样改变,断面呈"蜂窝状",T1WI和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病灶周围伴有明显水肿。4例于肝静脉和门静脉内显示"泡球蚴"栓子。结论 颅脑是泡型包虫病最好发生转移的部位之一。MRI"蜂窝状"小囊泡样改变,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单发10例,多发2例,共16个病灶,其中幕上12个,幕下4个。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占位效应轻,轻或中度水肿(75.0%)。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大部分病灶为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为高信号,FLAIR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的坏死区。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大部分可以获得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与其病理特点进行对照。结果:25个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3个病灶在平扫T1WI及T2WI上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所有28病灶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高、等或稍低信号,其中12个病灶可见中心纤维瘢痕延迟强化。FNH组织病理上表现为富血供的实质性肿块,肿物内部组织较均匀,没有异型细胞,中心可见纤维瘢痕。结论: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很好的反映FNH的组织病理及血供特点,能为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MRI和PET/CT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新诊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鼻、咽部MRI和/或全身PET/CT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48例接受鼻、咽部MRI检查的患者中,原发病灶在鼻腔者有41例,在眼眶、鼻咽部者各有2例,在鼻窦、口咽、喉咽部者各1例,病灶表现为占位性病变或粘膜增厚,向邻近部位播散,多呈等T1等T2信号,内部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95.8%患者的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25例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中,原发病灶在鼻腔者有22例,在口咽侧壁者2例,在眼眶者1例,病灶表现为有放射性浓聚的占位性病变,SUVmax为11.1±4.3,有13例患者还发现存在鼻、咽部以外的远处播散病灶。对17例接受了两种检查患者的阳性发现进行比较,两种检查的一致性不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鼻、咽部影像学所见有其鲜明特点,有条件者应积极推荐行全身PET/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并发放射性脑损伤的MRI影像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转移性腺癌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鼻咽癌1例。结果:病变位于小脑半球、额叶、颞叶及顶叶,8例9个病灶共有2种MRI表现:5例6个病灶平扫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花环状”强化;3个病灶平扫为类圆形,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囊腔无强化,囊壁轻度均匀强化。所有病例均有占位效应。结论:伽玛刀所致放射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囊状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分类。材料与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病例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MRISE-T1WI上,41例脑膜瘤病例中16例呈低或稍低信号占39%,25例呈等信号占61%。在SE-T2WI上,高或稍高信号31例占75.6%,等信号8例占19.5%,低或稍低信号2例占4.8%。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明显,并且T2的信号强度差异对部分脑膜瘤的病理分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SWI序列检测出CMBs的3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MRI、T2*WI及SWI多序列对比研究,比较分析CMBs在各序列中的影像学表现、分布及检出敏感度。结果 SWI序列发现全部30例67个病灶,敏感度为100%。在SWI序列上表现为2.2~5.3mm大小不等的边界清晰、锐利的信号缺失灶。T2*WI序列共检出病灶18例51个,表现为信号缺失影,检出病灶的敏感度为76.1%。常规MRI的T1WI序列和T2WI序列共检出4例10个病灶(14.9%)。SWI序列与T2*WI序列、常规MRI序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度高于常规序列及T2*WI序列,CMBs病灶的检出可以反映脑内微血管病变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