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特点、机理及动态CT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资料。结果:脑叶梗塞4例,占15.4%,基底节区梗塞22例,占84.6%。18例伴豆状核钙化。伤后2个月CT复查6例,病灶均呈软化灶。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见于婴幼儿,致伤因素较轻,梗塞灶多见于基底节区且多伴豆状核钙化。CT检查发现梗塞灶的最佳时间是伤后1~6天,动态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梗塞灶,而且可以观察梗塞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1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2例经CT证实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儿童外伤性脑梗塞多发于单侧基底节区,左侧多于右侧,其CT表现常迟于临床症状、体征的表现,本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CT复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药物与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CT表现、临床诊治及预后。方法 35例患儿均行横断位头颅CT扫描,予扩血管、解痉、神经营养及抗凝等治疗。结果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区,CT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影,治愈33例,CT低密度影消失,好转2例,CT低密度影范围缩小。结论CT扫描和追踪观察对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病经及早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探讨了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总结21例头颅CT证实的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少数发生大面积梗塞、腔隙性梗塞者治疗效果、预后好,大面积梗塞者预后差。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机制是由于小儿基底节区供血的血管直角从主干分出,细长迂曲,发育不成熟,调节能力差,在头部外伤时易损伤形成血栓,其次血液动力学改变,微循环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及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分型及CT表现。方法 分析46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结果 根据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将其分为2型即Ⅰ型(24例),轻微外伤型;Ⅱ型(22例),严重外伤型。Ⅰ型见于小儿,特别是婴儿,外伤轻微,CT表现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灶,79.2%(19/24)双侧豆状核见点状钙化灶。Ⅱ型多见于成人,小儿少见,有严重的颅脑损伤,CT表现为基底节区或和脑叶梗塞及颅脑损伤的征象,如颅内血肿、脑水肿及挫伤等。结论 CT对外伤性脑梗塞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两型可能有不同的发生机制,Ⅰ型主要是潜在性血管病变及钙化致血管痉挛所致,Ⅱ型主要与血管的损伤和受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方法:对1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和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梗塞灶均位于基底区及内囊区,本病预后良好。结论:小儿有脑外伤史,出现偏瘫及语言障碍时,应考虑外伤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卫芳  陈爱琴 《现代护理》2002,8(8):606-607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证实的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0月-11岁。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是由于外力使基底节区的穿支动脉产生相对运动,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以及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所致。小儿脑外伤后早期的影像学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脑梗塞的可能出现,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和肢体活动及癫痫发作情况,及对复查CT或MRI,治疗应用尼膜通、甘露醇、激素、神经营养药物,配合积极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可取得较好疗效。上述患儿经4-6个月随17例(89.5%)痊愈。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证实的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0月~11岁.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塞是由于外力使基底节区的穿支动脉产生相对运动,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形成血栓,以及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所致.小儿脑外伤后早期的影像学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脑梗塞的可能出现,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眼球活动的变化和肢体活动及癫痫发作情况,及时复查CT或MRI,治疗应用尼膜通、甘露醇、激素、神经营养药物,配合积极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等,可取得较好疗效.上述患儿经4~6个月随访17例(89.5%)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69例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CT、MRI检查。结果:经药物、高压氧、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轻微外伤即可引发该病、颅内合并伤少及预后良好为婴幼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成人外伤性脑梗塞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外伤性脑梗塞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8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CT MRI扫描和追踪观察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及早发现,及早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要重视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及早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总结31例确诊的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治疗措施和结果。结果: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均有较轻的头部外伤史,多见于大脑深部、好发于基底节区,CT检查均有梗塞灶;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3—12个月完全恢复。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理与小儿血管尤其是基底节区血供的解剖特点,伤后局部血管痉挛、移位与压迫、牵拉,微循环障碍,以及脱落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栓子等多因素有关;诊断依靠CT检查;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儿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全部病例的治疗结果按GOS分级评分,均恢复良好。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治愈率高,致残率低,后遗症少,对预后及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20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220例腔隙性梗塞病例共292个梗塞灶均为0.25~1.5cm大小的圆形、椭圆形低密度灶,平均CT值为15Hu,33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结论:对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要密切注意其发病时间及进行第二次CT复查,运用薄层扫描技术,以提高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1998-09至2003-03月经临床、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塞28例。使用GE Hispeed FX/i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120KV,200MA,时间为1.0s,窗宽90,窗位40,骨窗1000/400。其中l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28例外伤性脑梗塞,2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4例首次CT检查阴性.24-72hCT复查证实;l例首次CT检查即表现为脑梗塞。其中儿童6例(约占21.4%),发生于手术后8例(约占28.6%)。结论 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塞可作出准确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20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均行CT横断位头颅扫描和MR冠状位扫描。结果疑1例脑梗塞,MR检查发现4例脑梗塞,12例首次检查阴性者于12~24h行CT和MR检查的分别有6例脑梗塞和10例脑梗塞,4例阴性者于2~5d进行CT、MR检查的均有脑梗塞。CT、MR扫描和追踪观察对外伤性脑梗塞诊断有重要价值,MR在更小的病灶和早期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结果:根据伤后1年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后1分12例,2分5例,3分7例,4分5例,5分3例。结论:动态CT或MRI检查可尽早发现外伤性脑梗塞;对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以多种药物联合必要时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头痛54例,意识障碍29例,呕吐29例,抽搐14例,失语11例,肢瘫12例,视乳头水肿8例,脑疝5例。影像学显示梗塞位于内囊29例,放射冠区12例,颞叶9例,额叶5例,丘脑、豆状核和脑干各2例,枕叶和小脑各1例,多发6例。治疗结果按GOS分级:良好35例,中残13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能够对外伤性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及早诊断、正确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分析60例外伤性脑梗塞;其中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36例。结果,恢复良好40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例。认为外伤性脑梗塞系由脑血管受压、痉挛及血管内膜损伤、早期微血栓形成所致,CT扫描可为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2 5例颅脑外伤病人采用GECT 90 0 0型 /GEHis peedFX /i螺旋CT行头颅平扫。结果 :轻微脑外伤患者 7例 ,均为儿童 ,CT显示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梗塞灶 6例 ;严重脑外伤患者 18例 ,成人多见 ,CT显示梗塞灶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 9例 ,脑叶区 6例 ,两者同时存在 3例 ;首次CT扫描发现脑梗塞 5例 ,复查CT发现脑梗塞 2 0例 ,其中术后 4例。结论 :CT是诊断外伤性脑梗塞的首选方法 ,当首次CT扫描未发现脑梗塞时 ,应根据病情需要行CT复查 ,尤其是外伤后偏瘫患者 ,更应做CT复查 ,明确是否出现脑梗塞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急性脑梗塞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地塞米松抗氧化,能量合剂促进能量代谢。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是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多人高压氧舱内停留100分钟,0.2kPa压力面罩吸纯氧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组疗效观察均定为10天,30天。结果:10天结束,高压氧组20例中,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22例中,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13例。30天结束,高压氧组20例中,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22例中,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急性脑梗塞对缩短病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