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噬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的蛋白质及细胞器并循环利用降解产物以维持细胞生存的,过度自噬可导致细胞自噬性死亡.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和对放化疗疗效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自噬为一种细胞的自我消耗过程,其具有潜在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亦与肿瘤耐药有关.该文从自噬的调节机制入手,综述自噬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以期为自噬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细胞自噬是细胞内高度保守的细胞自我消化和分解代谢过程,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肝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细胞自噬起着不同作用。在肝癌的起始阶段,经常存在自噬缺陷,这也可说明细胞自噬的正常运转可抑制肝癌的发生;但是在肝癌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肝癌细胞也会利用自噬来保护自己。故自噬所扮演的角色也在改变,起着保护肝癌细胞的作用。另外,自噬与肝癌细胞的转移及耐药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某些条件下,自噬能保护肿瘤细胞免受杀伤,而在另外的环境下自噬又具有抗肿瘤作用.在抗肿瘤药应用方面,自噬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也存在很大争议.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自噬扮演着不同角色,在不同阶段促进或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细胞自噬性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在垂死细胞中利用自噬小体对细胞内容物进行降解。现对自噬的病理形态特征、生化改变、发生机制、分子调控、与凋亡的联系进行综述,以利于加深对细胞死亡方式的进一步认识,并介绍自噬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细胞自噬及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自噬性死亡是一种非凋亡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其特征是在垂死细胞中利用自噬小体对细胞内容物进行降解。现对自噬的病理形态特征、生化改变、发生机制、分子调控、与凋亡的联系进行综述,以利于加深对细胞死亡方式的进一步认识,并介绍自噬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与细胞凋亡近似,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理反应.大量证据显示,自噬参与调控肿瘤发生、胚胎发育、组织重构等病理生理过程,更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系统具有二重性,既能抑制又能促进肿瘤的发育进程.此外,自噬作为一种免疫系统效应器,已被证实参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过程.本文着重就自噬参与免疫反应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并且没有蛋白编码功能的RNA。研究发现lncRNA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物质代谢和血管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噬是细胞的"自食"现象,是哺乳动物发育、细胞生理和免疫反应的关键,然而高水平自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细胞凋亡。研究表明lncRNA是细胞自噬的新型调控因素,可以在多种机制上调节自噬的进程,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全文论述lncRNAs在肿瘤细胞中调控自噬水平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噬与肿瘤     
周颖  程勇  吴大保  赵卫东 《癌症进展》2013,11(2):144-147
自噬在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及生存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其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也不容忽视,自噬的过程源于自噬小体的形成,包括了诱导、成核、延长、形成完整隔离膜4个步骤。本文就自噬的分子机制、检测方法及其与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一个多步骤的动态过程,包括诱导、成核、延伸、自噬体形成、自噬溶酶体形成,细胞将自身胞浆蛋白或细胞器包裹形成囊泡并在溶酶体中降解,在维持细胞内稳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自噬活性的改变,参与细胞恶变及肿瘤细胞生长。在肿瘤发生早期,细胞利用自噬清除细胞内折叠异常的蛋白质和功能异常的细胞器如线粒体,抑制细胞应激反应,防止基因损伤从而抑制肿瘤发生。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利用自噬作用帮助自身在营养缺乏和低氧状况下得以存活。研究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将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细胞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能够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维持细胞能量的平衡并且对养分胁迫产生应答反应。白噬在清除受损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过氧化物酶等以及消灭病原体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自噬不但在细胞增殖的早期起到保护性作用,在细胞死亡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自噬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神经变性、微生物感染以及老龄化有关。自噬性细胞死亡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自噬发生的机制以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周欢欢  姜涛 《肿瘤学杂志》2010,16(6):482-486
自噬是真核细胞生长分化、功能发挥及死亡的重要调控机制,自噬异常与肿瘤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分子水平,自噬与细胞的凋亡、增殖信号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与死亡。由于自噬主要起维持细胞生存的功能,抑制自噬就成为辅助肿瘤治疗的一个新方向;然而,抑制自噬后的肿瘤细胞又具有逃避死亡的潜在危险,而限制了这一疗法的应用。自噬与肿瘤的复杂关系正日益受到关注,揭示其分子机制必将对肿瘤治疗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噬性细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同细胞凋亡(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一样被发现多年,但近些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已证实自噬性细胞死亡是除细胞凋亡外另一重要的死亡调控机制。自噬性细胞死亡在参与细胞存活、分化、增殖和衰老的同时还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与肿瘤及其电离辐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研究自噬发生及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进一步了解自噬与疾病的关系,探索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些年自噬性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作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生理过程,有助于细胞成分的正常更新。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自噬不仅可降解蛋白质产生氨基酸、ATP等,为细胞存活提供条件,还能清除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正常机能。自噬功能的异常与肿瘤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其程度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肿瘤。现已发现自噬受多种分子调控,且作用结果各异。因此,对这些自噬相关分子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成为进一步认识自噬的出发点和治疗肿瘤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自噬是细胞内蛋白、细胞器降解的渐变过程.目前,自噬性细胞死亡被认为是第Ⅱ类程序化细胞死亡.对肿瘤细胞自噬的抑制可导致不同的结果--生存或死亡,因此自噬是细胞死亡机制还是细胞保护机制存在争议.总的来说,对自噬的利用可推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由溶酶体介导的细胞降解程序,参与维持细胞稳定.在胃肠道肿瘤早期阶段,自噬清除毒性损伤以对抗肿瘤进展;而肿瘤进展期则呈现细胞杀伤与细胞保护的两面性.在自噬与细胞凋亡之间亦存在拮抗与协同的双重作用.合理调控自噬有可能成为胃肠道肿瘤预防或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氯喹联合拓扑替康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靶向溶酶体药物氯喹(chloroquine,CQ)联合拓扑替康(topotecan,TPT)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TPT对结肠癌SW480、SW620、Colo205和LoVo细胞的抑制率,以及CQ和TPT联合应用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CQ或TPT作用于LoVo细胞后,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P62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内YFP-LC3的点状聚集;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Beclin1基因表达后,应用TPT作用LoVo细胞,锥虫蓝染色法计数细胞死亡率.结果:低浓度的CQ能够增强TPT对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CQ通过干扰自噬溶酶体功能阻断TPT诱导的自噬;通过siRNA沉默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也可增强TPT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CQ能够增强TPT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断自噬有关.预测CQ在结肠癌治疗方面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增敏剂.  相似文献   

18.
潘耀柱  王璇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9):1082-1085
0引言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适应营养或生长因子缺乏、低氧、内质网应激等有害刺激所发生的一种应激反应,在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内环境稳定中具有重要意义.与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短寿命蛋白降解不同,自噬是溶酶体介导的长寿命蛋白或细胞器的降解.从酵母至哺乳细胞都存在自噬机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作为真核细胞的一条主要的代谢途径,自噬能在生物能量代谢应激(如营养缺乏或内质网、线粒体损伤)时,通过降解病损或老化的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合成胞内营养物以维持细胞进行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供应和大分子物质合成.  相似文献   

19.
马强  常宗宏  王维  王彪猛 《肿瘤》2012,32(10):782-788
目的:通过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分子(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观察结直肠癌多药耐药LoVo/ADR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自噬、凋亡及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表达的变化,探讨mTOR通路调控结直肠癌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多柔比星联合RAPA作用后,MTT法检测多柔比星对LoVo/AD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多柔比星和RAPA单独或联合作用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oVo/ADR细胞自噬体的形成,FCM分析细胞的自噬率和细胞凋亡率;RAPA作用后,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LoVo/ADR细胞中MDR1 mRNA和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25和50 μmol/L RAPA作用下,多柔比星对LoVo/ADR细胞的IC50值均低于不加RAPA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oVo/ADR细胞中很少或几乎看不到自噬体或点状绿色荧光分布,细胞自噬率为(2.9±0.4)%;多柔比星组和RAPA组LoVo/ADR细胞中可见自噬体形成,散在点状绿色荧光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核周围,细胞自噬率分别为(35.5±5.4)%和(46.7±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柔比星联合RAPA组LoVo/ADR细胞中可见大量自噬体形成,细胞的自噬率为(73.1±7.4)%,显著高于多柔比星或RAPA单独作用组(P<0.05).RAPA组和多柔比星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6±0.43)%和(48.39±6.47)%,多柔比星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2.23±0.50)%(P<0.05);多柔比星联合RAPA组的细胞凋亡率为(79.43±8.28)%,高于多柔比星组(P<0.05).RAPA作用后,LoVo/ADR细胞中MDR1 mRNA和P-糖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抑制mTOR通路具有逆转结直肠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RAPA促使耐药细胞自噬、凋亡及下调MDR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徐臣  孙洪赞 《现代肿瘤医学》2018,(23):3855-3859
自噬是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维持细胞代谢的主要途径。这使其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调控自噬信号通路的机制已经很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机体细胞自噬活性变化对肿瘤治疗的效果具有巨大影响。但缺乏能够重复比较或靶向定位自噬活性的测量技术。正电子示踪剂PET等影像手段通过将相关自噬的信号通路蛋白标记放射性核素进行显像似乎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在本文中,我们综述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展望医学影像技术协助自噬治疗肿瘤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