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21耳鼓室成形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比较患耳之骨导听力改变。结果表明:所有病例术后骨导听阈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随手术范围及复杂程度的增加,骨导听阈升高显著,0.25-4kHz平均听阈升高数值,在鼓膜修补组(I组)、鼓膜修补+听骨链重建组(Ⅱ组)和电钻下联合进路胆脂瘤清除+鼓膜修补+听骨链重建组(Ⅲ组)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三组间平均骨导听阈升高大于15dB者所占比例依次有所升高,其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Ⅰ、Ⅱ组骨导听阈升高无频率差异,Ⅲ级导听阈升高各频率不均衡,以4kHz骨导听阈的升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骨导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77例(10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和20例(40耳)无耳部疾患的青壮年进行骨导听力测试,其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组、胆脂瘤-骨疡型组骨导听阈均值t检验明显高于无耳部疾患的青壮年组(P<0.001);但单纯型组、胆脂瘤-骨疡型组骨导听阈均值比较除1000Hz外,其余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10年以下组、11年以上组骨导听阈均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骨导听阈提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取完璧式乳突切除术(CWUM)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对改善听力功能产生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下,均分成2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给予实验组CW...  相似文献   

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骨导听力影响的临床观察吉云薇通过对67例(7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力下降进行临床观察,就有关骨导听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和检测方法1.1测试对象对照组:任意选择20~40岁无耳疾的青壮年20人(40耳),自觉听...  相似文献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骨导听阈变化尹兆富,李道长,刘翠云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骨导听力下降,临床多见。本文分析了125例无并发症的单耳和双耳用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纯音听阈,比较了骨导听阈变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门诊就诊的慢...  相似文献   

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530例单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骨导听力损失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耳蜗的损害.530例患者均未接受过耳科手术治疗,对侧耳为正常耳(作对照耳),其中男328例,女202例;年龄10~56岁,平均34岁;病程3个月~50年,平均20.19年.所有病例均采用Mad-sen—OB 822纯音测听仪在隔声室对患耳和正常耳进行听力测试,并对骨导听阈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影响骨导听力的因素做相关分析.所有患者中有334例(63.01%)发生骨导听力损害.0.5~4 kHz每个频率的骨导听力均有损失,主要损害在2~4 kHz的骨导听力损害程度与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有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导致耳蜗损害,并以蜗底损害为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1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治疗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根据手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测结果,骨气导间距(ABG)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BG≤20 d...  相似文献   

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7例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在恢复咽鼓管功能、清除病变的同时行鼓室成形术,随访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术后1年复查,30例鼓膜形态正常,3例鼓膜再穿孔,4例鼓膜内陷。纯音测听气骨导差(air bone gap,ABG)平均缩小10dB者10例,15~20dB者15例,25~30dB者7例,无变化5例。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可行鼓室成形术。彻底清除病变,恢复中耳通气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骨导听阈提高与术后骨导听阈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45例,术前3 d内和术后3个月分别行常规纯音测听,术前患侧与健侧相比,骨导听阈0.25~8.00 kHz至少连续2个或2个以上频率增加≥10 dB为术前骨导听阈提高阳性;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0.25~8.00 kHz至少2个或2个以上频率减少≥10 dB为术后骨导听阈下降阳性,增加≥10 dB为术后骨导听阈提高阳性.结果:45例中35例(77.8%)术前骨导听阈提高阳性,与病程长短、是否伴有胆脂瘤无关,但与听骨链破坏有相关性(P<0.05),听骨链中断易导致术前骨导听阈提高;术前骨导听阈提高阳性35例中有6例(17.1%)术后骨导听阈下降阳性;45例患者中有5例(11.1%)术后骨导听阈提高阳性.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造成骨导听阈提高,鼓室成形术不仅可使气导听阈下降、缩小气骨导差,还可使骨导听阈下降;术中过多触动听骨链及噪声等可造成术后骨导听阈提高.  相似文献   

1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骨导听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598例(85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纯音听力测试所得骨导听阈进行分析,资料显示,中耳炎时可能影响导听阈的因素有:慢性中耳炎的类型,病程,患病例数等,提示积极有效地治疗本病,对于患者导听阈的保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与单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创建到2015年1月的文献数据,纳入比较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与单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2软件包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两种术式的鼓膜修补愈合率、气导和骨导听阈.结果 共检索到1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其中5篇随机对照研究,8篇队列研究;总患病耳数为2 136耳,行乳突病变切除加鼓室成形术812耳,行单纯鼓室成形术1 324耳.两种手术方式的鼓膜愈合率分别为87.11% (696/799)和87.55%(1 139/1 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9,1.06),P=0.20];两种术式患者术后气骨导差≤20 dB的耳数分别占79.42%(328/413)和79.17%(475/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0.93,1.06),P=0.76];两种术式术后气导平均听阈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1,95%CI(-0.29,0.31),P=0.93].结论 治疗乳突感染已被良好控制、非活动期但鼓室长期潮湿、中耳黏膜增厚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病变切除不能提高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率,也不会影响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01例(418耳)为研究对象,男163例,女238例,年龄2月21天~15岁,平均2.41±2.31岁。取中耳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41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共391耳检出病原菌,排除取材时污染的7耳,共384耳,病原菌检出率为91.87%(384/418),其中细菌感染372耳,真菌感染12耳,革兰阳性菌检出率较高,为329株(85.68%);主要检出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8(43.75%)、肺炎链球菌106(27.60%)、表皮葡萄球菌26(6.77%)、铜绿假单胞菌19(4.95%)、嗜血杆菌13(3.39%)、真菌12(3.13%)株。常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因菌种而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均>85%,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达10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患儿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包括胆脂瘤型和非胆脂瘤型)的二次手术和初次手术的听力变化,分析二次鼓室成形术提高听力的可能。方法回顾2006~2011年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我院由通讯作者完成的二次鼓室成形修复手术(非分期手术)且有完整听力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6例,选择作者同期完成的初次手术患者按照相似病史和年龄、相同性别和术式(单纯鼓室成形术或鼓室成形并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16例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用术后平均气骨导差ABG≤20 dB和手术前后气导差值ACG≥10 dB为标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听力变化和听力提高成功率,同时观察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和面瘫情况。结果7对病例行单纯鼓室成形术,9对病例行鼓室成形并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二次手术组术后平均ABG≤20 dB比例为43.8%,初次手术组比例为68.8%,卡方检验P=0.289,无统计学差异。二次手术组手术前后ACG≥10 dB比例为62.5%,初次手术组比例为50%,卡方检验P=0.754,无统计学差异。二次手术组中术后ABG≤20 dB且ACG≥10 dB比例为31.3%,初次手术组比例为43.8%,卡方检验P=0.687,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面瘫和感染记录。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复发或听力差可行二次鼓室成形术,二次手术的听力提高比例虽比初次手术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所以,中耳炎二次手术在清除病灶的同时也可以积极争取保存或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传统的鼓室成形术即Wullstein术式做进一步改进。方法:采用自体耳廓基底部软骨剪成1-1.5mm细条状,紧贴听小骨及鼓环成栅栏状排列,外覆以外耳道转移皮瓣及残余鼓膜,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40例(42耳)。结果:随访半年1-8年未见胆脂瘤复发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移植鼓膜全部愈合。纯音听力提高30-40dB和/或骨、气导差小于10dB 共41耳(97.62%),听力无明显提高者1耳(2.38%)。结论:改进的术式便于手术操作,取材方便,对提高鼓室成形术的质量及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共105例(107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常规轴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基础上,综合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主要CT表现:1、鼓室、鼓窦腔软组织密度影;2、听骨链骨质破坏情况;3、鼓室、鼓窦壁骨质破坏情况;进行术前分型,并将手术阳性结果与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9耳,其中单纯型8耳,肉芽型36耳,硬化灶肉芽型15耳;中耳胆脂瘤48耳,术前CT分型准确率为89%。对主要CT征象,常规轴位+冠状位显示率为88%,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率为95%。对于所有可CT显示的术中阳性发现,均可以用多平面重组进行显示;容积再现及多平面容积再现对锤骨、砧骨破坏能较好显示,对镫骨破坏显示受到一定限制;曲面重组对面神经骨管破坏显示较满意,对听骨链骨质破坏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 HRCT能对CSOM及中耳胆脂瘤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分类、分型,常规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能较全面、准确地对解剖和病变进行显示,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特别是MPR能提高CSOM及中耳胆脂瘤细微病变显示率和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咽鼓管功能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用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tube-tympanoaerodynamicgraphy,TTAG)法及音响法对53耳鼓室成形术后的咽鼓管功能进行检测,并分析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的鼓膜生长及听力变化情况;并用鼻窦镜观察咽鼓管咽口,分析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功能的关系。结果53耳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37耳,其中29耳鼓膜生长良好;咽鼓管功能异常16耳中,有4耳鼓膜生长良好,比较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鼓膜生长良好耳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53耳术后有9耳咽鼓管咽口充血肿胀,其中2耳咽鼓管功能正常,7耳咽鼓管功能不良,提示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与疗效关系密切,术后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