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灾后四川省的卫生防病工作,为今后应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后的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工作档案资料。结果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卫生防病工作采取卫生防病与医疗救援同步、卫生防病关口前移、全覆盖下狠抓防控重点、卫生防病规范化、长期化等几大策略,使卫生防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结论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的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策略正确、措施有效,值得在今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卫生防病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14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汶川地震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会。会议指出,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圆满完成,灾区医疗卫生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卫生资源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灾后5年应急救援能力及应急管理能力重建及提升情况,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汶川地震中5个极重灾区、13个重灾区的县市级医院进行调查,收集其灾后5年医院急救设施设备、应急管理、人员培养等方面的恢复重建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5年灾后重建,18所医院的急救设施设备得到极大改善,应急救援及应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结论:以对口帮扶机制为特色的灾后重建模式的高效、有序运行,在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哲  王锐 《疾病监测》2020,35(9):789-792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导致的人群健康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疾控机构在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域不断提升,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和卓越的成就。 近年来,国内外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加强重视,以及灾害卫生应急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疾控机构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疾病监测》2008,23(5):276-276
截止5月22日,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提供的20余万份卫生防病知识手册、宣传单、宣传画、宣传折页、光盘等已分批发送到四川地震灾区。惊悉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后,解放军疾控所党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家加班加点,利用多种形式,采取不同方式。编印了抗震防病知识。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后华西医院后勤应急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后勤为应对日常突发事件所做的系列保障准备工作,地震发生后采取的及时、科学的应对措施。其后勤保障工作流程,可为今后应对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区民众对卫生防病的认知情况,以便开展群众防病工作。方法采用群体抽样调查方法,对地震灾区某区域村民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12户中知道地震后需开展卫生防病的212户,户认知率100%。在调查的557人中知道地震后需开展卫生防病的认知率为98.56%。在所调查的212农户中,饮水消毒实施率为87.73%,环境消杀实施率达到95.75%,室(帐篷)内外灭鼠实施率为79.24%,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的村民达到93.87%,有92.93%的农户都能做到喝开水,吃熟透食物者只有78.30%。结论汶川地震灾区民众对灾后卫生防病认知度比较高,开展卫生防病工作比较普遍,因此未发生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四川省卫生应急救援成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总结和反思汶川地震中四川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各类巨灾的卫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统计数据、专报、座谈会资料和相关评估报告,采取头脑风暴法、问卷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迅速组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在极短时间内建立部省间、部门间、军地间协调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卫生应急救援行动。②水陆空三进,“黄金72小时”内实现3.58万名医疗救援人员大集结和重灾县医疗救援全覆盖,采取“四集中”、“伤员大转移”等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③坚持早期、科学、规范,狠抓防病重点环节,灾后两周实现乡、村和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④全力组织灾区医疗物资保障供应,做到科学快捷、透明公开,实现单月的药品器械调配量达到平常一年总用量。⑤分两阶段推进灾区医疗卫生功能恢复和重建,10月中旬实现灾区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监督执法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结论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四川省卫生应急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科学防控、攻坚克难,取得了抗震救灾卫生应急救援的阶段性成果。深刻反思存在的不足,在应对巨灾方面还需从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医药物资储备和队伍装备、学科建设和预案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景谷地震灾区灾后重点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为灾区的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地震发生后48 h内,在对灾区既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及对灾情概况、灾区背景资料、已开展响应行动、地震灾后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定性分析,对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风险等级,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结果 地震后灾区基础设施未受到严重破坏,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可能性不大,灾区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能力较震前可能变化不大甚至还有所加强,但灾区仍存在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结果显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风险较高,麻疹、肺结核、风疹、猩红热、水痘、急性出血热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病、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狂犬病、恙虫病等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中等,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鼠疫、炭疽等传染病的发生风险较低。结论 灾后初期应急阶段的灾区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应做好如下方面:全面收集灾区公共卫生相关信息并及时完成公共卫生需求快速评估,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开展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确保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加强灾民安置点管理,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科学规范开展消毒杀虫工作,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努力恢复公共卫生基本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绵竹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震后现状,同时分析社区医疗震后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震后灾害干预能力,以期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地震应急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绵竹市剑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天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访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4‰的绵竹城区居民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95.4%)。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灾后工作居民满意度为45.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进行抗灾/防灾知识教育的比例为33.6%,灾后是否有持续而足够的常见病药品供应及是否有持续而足够的慢性病药品供应是影响当地居民对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灾害应急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是0.033,0.001)。结论:震后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较低,服务体系地震灾害干预能力不足。居民在在灾前接受抗灾教育的比例较低,加强药品储备能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灾害应急工作的效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医疗基础工作的恢复,基础设施的重建和健全社区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甘肃省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2005年甘肃省性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了解和掌握甘肃省性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 ̄2005年14个市(州)上报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全省共报告8种性病共计5362例,报告发病率为20.28/10万,与2004年相比,减幅为9.44%。自2000年,甘肃省性病报病数和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LGV、梅毒、HIV感染者和软下疳报病数增加。结论性病疫情下降是表面现象,从调查分析看,仍呈现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宣传教育与治理整顿;加强性病的诊断和治疗与艾滋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9-2010年河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综合防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评价河南省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策略与措施,为今后应对流感大流行及其他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系统回顾2009-2010年河南省防控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结果 河南省依据国家防控措施和WHO的防控建议,随着疫情变化采取了差异化的阶段性针对措施。 结论 不同的疫情阶段调整和采取差异化的针对措施有效减缓了疫情的蔓延;多渠道监控全面掌握了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通过应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22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将较9月上升。全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呈现持续反弹趋势,具有点多、面广、频发、线长的流行态势,存在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部分地区发生社区传播)及疫情外溢到其他地区的风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各地要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西藏报告2例鼠疫死亡病例,提示疫源地需继续做好动物间鼠疫监测和风险管理。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鼠疫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18年5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5月主要将以水痘、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暴发事件为主,出现登革热等经伊蚊传播疾病的输入性风险将有所增加,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上升,微生物、有毒蘑菇和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将会有所增多。另外,随着疾病监测水平的提高,预计百日咳报告病例数仍可能呈现上升态势。结论 需一般关注登革热、百日咳、手足口病及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2017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为主。预计6月仍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发病强度仍可能高于往年同期,不排除出现该亚型禽流感聚集性病例以及人感染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毒病例的可能。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结论 2017年6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较5月有所下降;需关注人感染禽流感、蚊媒传染病、手足口病、霍乱等传染病疫情及食物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2023年3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2023年3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可能较2月增多。目前我国人群依然处于前期自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较高免疫保护效力水平,预计3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维持低水平传播的可能性高。流感病毒活动水平仍可能进一步上升,流行高峰将发生在3月中下旬左右,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聚集性疫情仍将高发。预计3月学校、托幼机构等聚集性场所暴发诺如病毒疫情依然较多。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予以特别关注,对季节性流感和诺如病毒肠炎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17.
血管外科急症临床常见、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期间的救治难度和风险增加。目前鲜见血管外科急诊手术相关原则和策略报道。本文结合血管外科疾病本身急诊和病变特点,以及疫情期间本中心诊疗体会,提出“SEAS”原则及策略,即遵循安全(safe)、有效(effective)的原则,采取避免或减少(avoidance)、简捷(simple)的策略,可在有效防控COVID-19疫情的同时,及时、安全、有效地开展血管外科急症救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2014年1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1月仍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10月相当。我国(未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下同)存在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的风险,但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及我国的防控策略,发生境内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但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近期新疆、江苏相继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且南方部分省份活禽市场活禽交易重现,病例有逐渐增加的可能。目前我国登革热疫情已呈下降趋势,11月疫情出现大规模反弹的可能性小。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会陆续出现暴发疫情。近期,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沙特连续数日均有病例报告,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聚集性病例,我国存在输入风险,但进一步播散的风险仍为低。我国北方地区已逐步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4年1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高水平;需重点关注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同时关注登革热、流行性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2016年12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2月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暴发事件为主。人感染禽流感散发疫情将逐渐上升;流行性感冒发病水平将继续上升;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输入后在南方蚊媒条件适宜的地区仍有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将持续发生,且诺如病毒仍将为主要致病原。结论 预计全国2016年12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11月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人感染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寨卡病毒病和病毒性腹泻等传染病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