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下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最佳答案。1.低钾易引起洋地黄中毒,当洋地黄中毒时,除哪种心律失常外可补钾治疗: A.室性早搏二联律 B.多源性室性早搏 C.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D.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E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2洋地黄用于治疗: A.室性心动过速 B.快速性心屠颤动 C.心房颤动并预激 D.房室传导阻带 E.多源性室性早搏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多出现哪种心律失常: A.房性早搏 B.房室传导队滞 C.室性心律失常 D.心房颤动 E.窦性心动过速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易出现哪种心律失常: A.房室性传导阻滞 B.窦房传导阻滞 C.室性心电失常 D房性心律失常 E.窦性心动过缓5.下述心律失常属于冲动起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除哪项以外: A.窦房阻滞 B.室性早搏 C.心房颤动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急性期使用洋地黄与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心肌梗塞急性期使用洋地黄(狄戈辛为主)的病人死亡率增高。1982~1984年间挪威 Hamar医院收治640例急性心梗病人。20例资料不全而被剔除。A组159例使用洋地黄,B组461例则否。截止1985年1月1日,计算两组的存活率。A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从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共824例,并对其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323例(A组)和不用ACEI治疗的501例(B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组低钾、镁血症的发生率较B组低;A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45.8%,较B组60.2%低;应用ACEI后室性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的降低.提示应用小剂量的开搏通和地高辛,加上利尿剂并补充钠盐、钾盐及镁剂等综合治疗处理,有助于降低CHF患者的洋地黄毒性反应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内洋地黄素是由肾上腺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具有洋地黄样生物活性的物质,是洋地黄受体的内源性递质,具有强心、利尿、缩血管等作用.研究发现,内洋地黄素可参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楠  张海澄 《心电学杂志》2011,30(2):154-156
强心苷是一种苷类化合物,来源于玄参科和夹竹桃科植物如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黄花夹竹桃等,故又称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常用的有地高辛 (中效类)、洋地黄毒苷(慢效类)及毛花苷丙 (速效类),各自均具有截然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本文就强心苷对心电的影响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6.
洋地黄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历史已逾200年,近些年来,尽管对其有不少争议,但目前仍然将洋地黄列为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地高辛已被美国FDA确认能有效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洋地黄制剂.  相似文献   

7.
1799年以后,有关洋地黄作用原理的争论加剧了,并发生滥用洋地黄造成中毒.本文作者回顾强  相似文献   

8.
洋地黄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的一类药物。近年证实洋地黄的治疗量与其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呈线性相关,而大小剂量的洋地黄起同样性质的心缩作用,提倡采用“维持量法”给药,使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下降。但近期文献报告,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仍高达6~26%。病死率达5~10%。所以,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一、洋地黄中毒易患因素同一剂量的洋地黄,某些病人无中毒症状,而少数病人则可发生严重中毒。造成这种显著差异除与个体因素有关外,主要是因为有的病人存在洋地黄中毒易患因素。因而导致严重中毒。目前认为比较常见的易患因素有下列七个方面。 1.电解质紊乱:可增加心肌组织对洋  相似文献   

9.
自1973年以来,洋地黄生物利用度以及药物与洋地黄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某些对实际治疗很为重要的事实.文献中药代动力学的论据有许多是矛盾的,有些则需要重新评价.一些新的和更为特异的方法,例如气相层析、电子捕获检测器、质谱仪和高速液相层析,使之能对人体的洋地黄代谢作进一步的观察.无心脏活性的双氢代谢产物的检出,提出了有关其临床意义的问题.本文着重综述某些和临床有关的问题.洋地黄糖甙的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10.
1B运动铊心肌显像2A节食3C洋地黄4B糖尿病蛋白尿5C INR2.0~3.0《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第9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答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洋地黄类联合用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效果,分析Af者(A组)右室肥厚(RVH)的发生与正常对照组(B组)RVH发生的对比。方法选择我院就诊52例Af者及年龄相当的30例非Af者并排除肺疾患、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健康者。常规做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比较两组RVH的发生率。对50例快速Af用倍他乐克、洋地黄治疗观察疗效、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分析Af的发病率与年龄关系。结果A组52例有RVH30例,发生率57.69%;B组30例有RVH3例,发生率1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倍他乐克、洋地黄联合用药治疗50例快速Af有效例数43例,有效率达86%,其余能降低心室率但未达目标心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60岁以上组及60岁以下组Af的发生率分别为78.58%、21.15%。结论A组较B组RVH的发生率高;倍他乐克、洋地黄类药物控制Af有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年龄越大Af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洛汀新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CHF随机分成两组,A组:63人(男性46,女性17),平均年龄58岁,LVEF平均32.89%,以利尿剂和洋地黄等基础治疗;B组:59人(男性42,女性17),平均年龄57岁,LVEF平均33.48%,在利尿剂和洋地黄综合治疗基础上,只要患者耐受,从小剂量逐步加用倍他乐克12.5mg/天至50~100mg/天,洛汀新2.5mg/天至10~20mg/天.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随访,两组共有11人因心血管事件死亡(A组9,B组2);有26例因心衰加重再次住院治疗(A组18,B组8).治疗前后比较,按NYHA分级标准,B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延长,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D,LVESD显著缩小,LVEF明显增加(p<0.05).结论洛汀新和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氨力农与洋地黄治疗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氨力农组(n=20);洋地黄组(n=18/20).分别用氨力农200mg+NS250ml,以5~10mg·kg-1·min-1静滴,疗程7天;洋地黄首次以西地兰0.4~0.8mg静推,以后地高辛0.125mg口服,疗程7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心动超声(PAP,EF)指标、肺功能(VC,RV/TCL,FEV1%)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氨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5%,洋地黄组为88.9%,同时,对肺动脉压、射血分数及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各指标两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氨力农组为0,洋地黄组为10%.结论氨力农与洋地黄对治疗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有明显的疗效,但是,氨力农治疗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既有效又安全,而洋地黄对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洋地黄在急性心肌梗塞时的作用仍有争议.洋地黄虽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但可加重缺血性损伤.有报道认为,心内膜下心肌比心外膜下心肌更易遭受缺血性损害.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冠状动脉部分和完全闭塞时,洋地黄对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14条狗在静脉麻醉和控制呼吸下开胸,窦房结内注入0.1毫升甲醛后,应用右房起搏,心率控制在120次/分.以装在Millar导管顶端的换能  相似文献   

15.
大鼠心脏中的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证明,洋地黄是通过体内特异性洋地黄受体来发挥其药理效应。寻找洋地黄受体的内源性配基—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factor)或内洋地黄素(endodigin,endigen),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取大鼠心脏中的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并对其生物学性质和化学本质进行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6.
洋地黄中毒是洋地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临床应用洋地黄治疗心衰过程中约20~37.3%出现中毒。过去报道胃肠道症状是洋地黄中毒的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研究了淋巴细胞、红细胞内阳离子含量和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发现左室肥厚组细胞内 Na~+、Ca~(2+)含量、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浓度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提示细胞内 Na~+、Ca~(2+)含量和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浓度的异常增高,可能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关,但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答     
[问]洋地黄类药能否与异搏定联合使用?[答]洋地黄和异搏定均是临床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减慢心房颤动或扑动的心室率常用而有效的药物,且后者优于前者.据报道,异搏定与狄戈辛合用时,能增高狄戈辛的血清浓度,其机理不明,可能是异搏定使肾脏清除狄戈辛减少的结果.一般认为二者并用易致洋地黄中毒,应列为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洋地黄中毒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常见,很多回顾性研究显示,住院病人中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为8%至20%,死亡率为7~50%。在挪威,大多数系应用洋地黄毒甙,出现洋地黄中毒者似乎并不如以前所报道的多见。为了了解洋地黄毒甙维持量治疗时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其症状、体征的特异性,影响因素以及测定洋地黄毒甙血浓度作为中毒指标的价值,作者对649例应用洋地黄毒甙维持量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洋地黄的治疗剂量范围狭窄,具有中毒的危险性。据新近文献报告,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5~35%,故使用洋地黄时必须审慎。有谓在肾功能正常和无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下,用标准洋地黄化法可以减少洋地黄中毒的发生,还可确保达到满意的洋地黄化。为此,作者对310例患者以地高辛和β-乙酰地高辛,分别按标准洋地黄化法和非标准洋地黄化法进行治疗,并测定出其血浆强心甙浓度,对这两种给药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