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雄性大鼠21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A、B、C三组,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麻醉,双针记录电极置于右侧股二头肌以记录肌电,双侧腋窝皮下埋藏板状电极以引导心电信号。肌电信号及心电信号,经生物信号处理系统(SMUP-PC)Z自动记录心电幅值、频率及屈肌反射阈值、潜伏期,并进行定量分析处理。尾静脉注射蝎毒纯化因子Ⅱ(AFSVC-Ⅱ)的剂量,A组为43μg/kg,B组为65μg/kg,C组为130μg/kg,注入容量均为0.3ml。AFSVCⅡ注射前及注射后(每隔10min测定1次,80min停止观察)分别对上述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AFSVC-Ⅱ尾静脉注射43~65μg/kg对心电幅值没有显著影响,但注射130μg/kg10~30min,可明显减低心电幅值;AFSVC-Ⅱ尾静脉注射43~65μg/kg对屈肌反射没有显著影响,但注射130μg/kg10~30min,可明显减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及减慢神经传导的速度。提示:蝎毒可通过抑制Na+通道,从而明显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2.
选用豚鼠移植于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设单纯豚鼠移植于大鼠心脏组(A);CCV治疗组(B);CCV,。MΦmAb治疗组(C);CCV、NKmAb治疗组(D)及NKmAb治疗组(E),在心脏移植术前3日以术日腹主射CCV0.2mg/kgd;MΦmAb250ug/kg/d:NKmAb 250μg/kg/d;观察各在时间,并对排斥心脏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发现MΦmAb+NKmAb治疗能显著延长移  相似文献   

3.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的结构蛋白-神经细丝蛋白(NF)的相对含量。结果:糖尿病成模后三个月,背根神经节NF的平均灰度值,糖尿病组(DM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NC组),NGF组(NGF200μg·kg-1·d-1肌肉注射,30d)虽低于NC组,但却高于DM组,P均<0.01。结论:NGF可促进感觉神经结构蛋白的表达,有益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大鼠脑慢性低灌注模型,观察脑组织脱氧葡萄糖18F (18F-FDG) PET/CT显像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变化情况。【方法】16只250 ~ 300 g雌性SD大鼠通过一侧颈外静脉( EJV)和颈总动脉(CCA)端侧吻合,同时夹闭双侧颈外动脉(ECA) 及对侧横窦引流静脉建立慢性低灌注模型,在模型建立后24h,第7 、30和90天 4个时间点分别随机选择4只大鼠进行18F-FDG PET/CT扫描,4只体质量相仿的雌性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勾画双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皮层感兴趣区(ROI),比较各组SUVmax变化及观察双侧大脑半球18F-FDG摄取是否均一。【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24 h SUVmax升高,术后第7天明显降低,第30天及90天较第7天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大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模型组双侧大脑半球18F -FDG PET/CT显像及SUVmax在各扫描时间点无差别。 【结论】通过一侧EJV和CCA端侧吻合及双侧ECA和对侧横窦引流静脉结扎建立的慢性大鼠低灌注模型,脑组织表现出对18F-FDG摄取的动态变化;模型建立对双侧大脑半球18F-FDG摄取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6.
张晓鹏  胡加飞 《上海医学》1997,20(11):637-639
旨探讨将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基因载体生产细胞(pLTKcSN/VPC)脑内注射和腹腔注射更昔洛韦(GCV)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系统毒副作用,以及载体生产细胞(VPC)在大鼠脑内的存在时间。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第1组颅内注射pLTKcSN/VPC。细胞总量3×10^6/只,7天后腹腔注射GCV30mg.kg^-1.d^-1共7天,GCV用药结束后1周处死动物,进行各脏器组织学榆  相似文献   

7.
取家兔16只,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后均分为血液稀释组(HD)和正常红细胞压积(Hct)组(NG)。另取兔8只仅行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CG)。观察血液稀释对心肌梗塞兔循环。肾上腺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剂量(E/V)及梗塞区大小的影响。结果Hct:HD31.3±2.7%,NG38.1±2.62%,CG39.1±1.6%。冠状动脉结扎后至半小时内三组HR,MAP,CVP及心肌耗氧量均明显增加。HD的增加达1h(P<0.05)。(EIV:CO23.3±4.5μg·kg-1,HD18.0±2.95μg·kg-1(P>0.05),NG,6.86±1.7μg·kg-1,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塞区占全心重HD为6.4%,NG8.1%。(P>0.05)。证实血液稀释有提高心肌应激性,成少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微循环和减小梗塞范围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氧氟沙星(OFLX)阴道泡腾片和诺氟沙星(NFLX)阴道栓对临床常见的细菌性阴道炎进行了动物体内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体外测定组:OFLX对致病菌的MIC在0.1 ̄3.12μg/ml而NFLX MIC与其相近。体内测定组OFLX的治愈率2mg/kg组为50%,4mg/kg和8mg/kgx组为100%。而NFLX栓2mg/kg组为40%,4mg/kg组为80%,8mg/kg且为100%,空白  相似文献   

9.
神经生长因子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对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方法:小鼠急毒按最大耐受量测定法进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时分低(5000BU/kg)、中(7070BU/kg)高(10000BU/kg)3个试验组和1个生理盐水对照组,im,共90天,部分动物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14天,结果:小鼠一次ip、im,ivNGF的最大耐受量均〉25000BU/kg,大鼠连续im NGF90天,给药期间,给药结束及停药14天  相似文献   

10.
Rb1对MCAO脑组织SOD,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Rb1对局灶性脑缺血区SOD、NO含旦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体得300-350g,雌雄兼用,随机分为3组(n=10):①正常对照组(SO);②大脑中动脉梗塞对照组(MCAO);③药物组:20μg/kg^-1Rb1连续腹腔注射10天。①②组生理盐水10ml/kg^-1连续腹腔注射10天。于第10天灌胃 后30min①组动物处死取脑制成匀浆,②③组行MCAO后30min,处死取脑制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支转位修复腋神经与肌皮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50侧成人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的起点、入肌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肌皮神经分支及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切取上述肌支,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主干无损伤分离长度为44.6±1.7 mm,有2~4个分支,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与腋神经前支、肌皮神经分支在横径、纤维数上相近,外侧头肌支可分离长度大于其起点与腋神经起点间的距离,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起点与肱二头肌支起点在同一平面.结论 臂丛上干损伤后,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皮神经.  相似文献   

12.
调查52具成年尸体(男38,女14)的肩胛下神经和胸背神经。结果发现:上肩胛下神经多数为2支(53.85+4.89%),常起自后束(86.98±2.43%)。胸背神经均为1支,大多数起自后束(74.29±4.27%),有时与下肩胛下神经共干(22.86±4.1%)。下肩胛下神经多数为1支(98.1±1.33%),半数以上起自腋神经(54.29±4.86%),所以应视为腋神经的分支。大圆肌支为下肩胛下神经的终支,但偶而可单独起自腋神经(1.87±1.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颗粒对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麻醉后行坐骨神经夹伤术。术后第2天开始灌药,并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弥可保组;实验组神经生长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灌药后3周,通过对术后动物的整体观察,压伤段神经电生理学检测和腓肠肌组织学形态测量,评价修复效果。结果:灌药后3周,大鼠坐骨神经干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和神经传导速度(MCV),NGG高剂量组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腓肠肌肌湿重比,NGG高、中剂量组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胶原纤维面积NGG高剂量组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神经生长颗粒有明显的促神经再生和促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波以  石凯军 《医学争鸣》1989,10(2):97-100
对44只家兔做一侧腓总神经无缺损对端吻合术,另侧做3cm自体神经原位移植术,手术后4、8、12、16、20周进行神经电生理学,轴突、髓鞘、胫前肌组织学和伸跖展趾功能研究。结果表明:4周时各吻合口处均可见到再生轴突,8周时双侧胫前肌都可测出MAP,16、20周时再生轴交通过率和MCV,对端吻合侧优丁移植侧,MAP振幅、髓鞘化程度、胫前肌组织学改变及伸跖展趾功能,两侧无明显差别。实验结果提示,当修复神经伤有明显张力时,应采用神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 ,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 ,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 ,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 ,桥接鼠坐骨神经 2 0mm缺损。实验分 3组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 (A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B组 )和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 ,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 (P <0 .0 5 ) ,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这种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 ,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6.
视神经再生模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了解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吻合段超微结构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方法 建立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第15,30,45及60天取出吻合段神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纤维较视神经纤维明显增粗,吻合15d,神经细胞明显变性、水肿及坏死,吻合30,45及60d,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逐渐恢复。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有可能支持视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血管支架支撑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对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缺损再生修复作用。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组(A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组(B组)、血管支架支撑后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组(C组)3组。分离并切除大白兔左后肢腓总神经约10 mm,制备腓总神经缺损,A组将切除的腓总神经旋转180°后缝合于缺损处,B、C组:分离切取20 mm长的颈外静脉,静脉回缩修剪后,B组将取下的静脉桥接于神经缺损处,C组将血管支架置入获取的颈外静脉,再接于神经缺损处。术后观察兔足部溃疡情况,进行兔左足展趾反射评分,术后12周,进行神经缺损修复的大体观察及电生理检测,比较各组兔左、右侧后肢腓肠肌湿质量比,并对修复的神经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透射电镜检测,分析各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各组均发现兔手术侧足跟部溃疡,以B组最严重,A组最好。术后12周A组展趾反射评分恢复最快且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生理检测A组神经传导速度最快(64.01±5.61) m/s,C组次之(53.43±7.99) m/s,B组最差(29.15±4.45) m/s,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腓肠肌湿重比A组>C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周,A组再生神经形态正常,B组静脉导管坍陷,直径较小,C组自体血管支架支撑的静脉导管未塌陷,直径略大于A组。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再生神经束面积、纤维密集程度及髓鞘厚度均为A组和C组明显优于B组( P<0.05)。 结论 血管支架支撑自体静脉神经导管能够较好的促进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缺损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观测了51侧成人下肢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从吻合点至外踝尖与跟结节连线前、中1/3交点之间的长度为14.93±5.28cm,在小腿后部下1/3段中份测得腓肠神经的横径为3.52±0.90mm。腓肠神经在外踝尖与跟结节连线上,位于前1/3者占35%,位于中1/3者占65%,腓肠神经距外踝尖距离为22.92±5.41mm。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神经加在一起,长度为37.49±6.34cm。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建立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家兔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用肌电图诊断仪测量患肢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与正常进行对比。结果电针治疗4个疗程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有所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应用电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家兔的神经传导速度,从而促进损伤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部交感神经对三叉神经轴浆运输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Wistar大白鼠,右侧为实验侧,左侧对照侧,用微量注射器在双侧眶下区对称的部位注射30%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5μl,同时在实验侧C5颈椎横突处注射0.5%布比卡因和确炎舒松A各半的混悬液0.4ml,在对侧注射0.9%的生理盐水0.4ml作为对照。动物分别存活4、6、8、10、12、14h后,经升主动脉灌注杀死。取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冰冻切片后利用TMB法进行显色反应,观察切片内HRP标记阳性细胞的情况,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内阳性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并分析双侧阳性细胞的平均面积和平均光密度。结果实验侧三叉神经节最早出现标记细胞的时间是6h,对照侧是8h,实验侧HRP轴浆运输的速度是(5.50±0.95)mm/h,对照侧是(3.99±0.81)mm/h(P<0.01)。实验侧三叉神经标记细胞平均面积和及平均面积和与光密度乘积均较对照侧大(P<0.01),双侧交感神经节均于8h后出现标记细胞,但对照侧HRP标记细胞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较实验侧大(P<0.01)。结论颈部交感神经可影响三叉神经轴浆运输速度,行颈部局封可减缓颈部交感神经轴浆运输,而促进三叉神经轴浆运输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