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七总皂甙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宝  徐侃 《医学综述》2008,14(24):3784-3786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阶段,大量研究已表明,许多中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取得了一些疗效。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三七总皂甙防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近况,认为三七总皂甙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并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卒中动物实验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人类严重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医理论研究进展较大 ,但药物疗效相对滞后。近年来 ,中医药干预缺血性卒中理论研究进展迅速 ,并取得明显成效。本文拟从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实验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 ,并提出建议。1 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1.1 制备符合临床缺血性卒中的动物模型理想的动物模型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动物出现的卒中症状与人类卒中症状相似。②所用动物变异性较小 ,如用双血管结扎制备前脑缺血模型进行研究时应用沙土鼠 ,因沙土鼠Willis环缺损 ,不易形成侧枝循环 ,而用Wistar或SD大鼠进…  相似文献   

3.
肾气亏虚与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为中医四大重症之首,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在理论探讨,临床辨证论治,急救等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济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瘀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为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提供了依据。但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活血化瘀仅为其治标之一法。所以,我们应突破目前主要依赖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框框,使理法方药更加完善,争取在基础实际及临床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并提示其更深层次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我国人口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并且,近年来其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有效控制脑血管病的发作和促进病情恢复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了解脑血管病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则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新的卒中危险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Hcy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它不仅致残率高而且复发率也较高。复发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症状重于初发缺血性卒中,效果差,预后不良,成为脑血管病防治的又一重大问题。本研究过对332例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有许多大型研究报道,约9.7%~29.6%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睡眠中起病[1-6]。患者入睡前无症状,醒后立即发现诸如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缺损体征,这种类型的卒中称为醒后卒中(本文中提到的醒后卒中皆指缺血性脑血管病,除外出血性脑血管病)。它的起病时间无法确定,因此被排除在溶栓治疗的范围之外,而溶栓治疗是目前经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唯一有效的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出于对醒后卒中所占的较大比例及无法按时间窗要求进行溶栓治疗的考虑,很有必要加深对醒后卒中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长春西汀注射液是从长春花中得到的一种天然药物,属吲哚类生物碱,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多年研究发现长春西汀具有多种有益于脑、心血管、血液循环等系统的药理作用,现将其临床应用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脑梗死的治疗1一般资料: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标准[1],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中风”的范畴,由于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历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随着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中风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效果均有所发展和进步。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综述如下。 1 治则治法 1.1 活血化瘀法 该法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治法,因为“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夏氏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脑血管病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致死原因,病死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1]。心血管病综合性预防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96~220/10万[2],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医疗费用等特点,所以,对该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约70%~80%)、出血性卒中(约20%~30%),和混合性卒中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斑块作为窥探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1]),长期以来受到大家的关注。近年来,关于颈动脉斑块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对斑块易损性的研究,关于易损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是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现就易损斑块的概念、发生机制、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临床干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筱翼  王保爱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9):3607-3615
醒后卒中(WUS)是指睡前无新发卒中症状,在醒后或睡眠过程中出现新发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开始时间未知,多属缺血性卒中。近年来,随着对WUS发病机制的探究以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临床可以对缺血半暗带及脑灌注进行探索,判断是否存在可挽救的脑组织,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就WU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人类医学的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修复不仅与营养因子、生长相关因子表达等有关,还取决于缺血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AG)营造的微环境[1]。AG是缺血区组织的抗损伤和神经元修复的结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AG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的再生[2]330[3],并受AG相关因子的调控[4]。近年来,中医药对AG的研究逐渐展开,中医的"生脉"法、活血化瘀法、电针疗法等能促进缺血周围区的AG,从而挽救脑缺血半暗区濒死的周围组织细胞,减少后遗症。现将近些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AG的中西医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的早期巨刺法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缺血性脑损害的预防和治疗中,“预防性脑保护”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是指应用某些药物或非药物疗法,使缺血损害程度减轻,增强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存活能力,从而使预后得以改善。虽然药物疗法仍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药物疗法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针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已经被公认可用于脑血管病恢复期治疗,并且已被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本文对巨刺法治疗脑血管病的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紧随缺血性心脏病之后,是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并且是人类致残的最重要因素。据文献报告,85%的卒中为缺血性,而颅内外血管狭窄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所以,对血管狭窄的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方面。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后,血管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经逐渐成为又一种有效而且创伤性较小的治疗方法。但它毕竟是一种年轻的治疗方法,对其技术改进、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效果评价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的探讨与争论也是近两年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楚冰 《医学综述》2001,7(7):422-423
脑血管病致残率、致死率相当高 ,在某些地区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脑血管病 ,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1 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元死亡模式以往认为 ,缺血性卒中后缺血区神经元表现为坏死 ,但最近 ,许多学者利用脑缺血模型进行研究 ,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凋亡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delayedneuronaldeath ,DND)存在。1 1 坏死 (necrosis) 局灶性脑缺血时 ,缺血对供血区脑组织的损害取决于缺血程度及缺血持续时间[1 ] 。当严重缺血时 ,缺血区细胞正常离子梯…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法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脑血管病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危及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 ,是当今世界三大死亡因素之一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而活血化瘀法作为治疗中风病的基本治疗大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活血化瘀法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问题作一系统阐述。1 活血化瘀的理论基础1.1 微循环———络脉与活血化瘀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 ,也包括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 ,对维持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医学的络病学说中的孙络 ,作为循环中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与西医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有许多新的方法和药物,本人应用川芎嗪治疗对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医药方剂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1.1(TCMISS)挖掘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组方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文献1332篇,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方剂169首,涉及中药217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有35味。得出138种药物组合模式,其中2味药的药对组合模式31种,3、4、5味药的核心组合模式分别为45、35、21种。并展示了9味常用药物关联的网络化图。结论活血化瘀法为缺血性卒中的基本治疗方法,川芎、地龙、黄芪等9味中药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卒中已成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常见病,而且近年来青年人群的发病形式日益严峻。研究提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约为5%~1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已有学者大量研究探讨了青年与老年缺血性卒中之间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的差别,下面就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病因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提供借鉴。1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14例,进行DSA检查,急性脑血管动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比较患者临床指征改善状况。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病与年龄的增高成正比,急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对比分析,治疗后脑血管病变均得到改善,脑血管狭窄程度、面积狭窄程度和最小直径在治疗后均显示得到改善(P<0.05)。结论:DSA作为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价值,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行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