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英辨治肝癌术后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英教授认为"虚损生积、毒瘀内结"是肝细胞癌最重要、最基本的病机,肝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预防或延缓肝癌复发,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故需要围绕肝癌发生的基本病机进行调治,方可达到治疗目的 .钱教授临床中将此病多辨证为虚实央杂证,虚证要素以肝脾肾气阴两伤最为常见,实证要素以毒瘀最为突出;治法强调扶正解毒化瘀,扶正以滋补肝肾、益气健脾为主,祛邪则以解毒化瘀为重,且强调扶正祛邪并重,或扶正重于祛邪;主方多选槲芪散;扶正药以槲寄生、生黄芪、生地等为主,祛邪药以莪术、白花蛇舌草、丹参、郁金等为主,并保持扶正药的总剂量与祛邪药均衡或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谌宁生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为毒、虚、瘀,提出解毒、补虚、化瘀的基本治疗原则,解毒可以祛邪,补虚可以扶正,化瘀可以通络,根据解毒化瘀补虚这一基本治疗原则,自创参仙乙肝汤运用于临床,随证加减,临床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现综述如下. 1 肝癌病因病机 肝癌当属中医"积聚"、"胁痛"、"臌胀"、"黄疸"等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圣济总录>曰:"积气在腹中,久不瘥,牢固推之不移者,癞也,饮食不节,致脏腑气虚弱,饮食不消,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 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脉络,日久渐聚积成块停于胁腹而成.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谢兆丰[1]认为肝癌病机关键是肝郁脾虚,其重点在于"虚"与"瘀".钱英则认为"虚损生积、毒瘀内结"是肝癌最基本的病机,其将肝癌辨证为虚实夹杂证,虚证以气阴两伤最为常见,实证以毒瘀最为突出,治法则强调扶正解毒化瘀,扶正以益气健脾为主,祛邪则以解毒化瘀为重[2].  相似文献   

4.
应荣花主任医师善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大肠癌,其认为脾气亏虚,湿热瘀毒邪蕴结大肠,气血瘀滞不畅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扶正应以健运脾胃为先,祛邪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主,同时根据体质的不同,因人制宜,个体化治疗,配合饮食调护,可提高肿瘤治愈率,临床应用,多获奇效。  相似文献   

5.
章永红老师提出,肺之正气不足,兼以脾肾两虚为肺癌发生的基础,痰、瘀、毒为肺癌的致病要因。临床治疗应兼顾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在扶正时注重"保胃气"及气(阳)精、血(阴)精同补,而祛邪时又以化痰毒、化瘀毒为主。调补脾胃为前提,扶正保肺为根本,解毒祛邪为关键,为治疗的3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症状多样化,乃多种因素夹杂而致,其发病过程有虚有实,实乃毒邪损伤脑络,虚乃气虚脑髓失养,其治疗不外乎祛邪与扶正。如何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如何恰当运用到中风治疗中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中风始发痰瘀生毒、毒损脑络,毒邪炽盛,应先予以祛邪,解毒通络,结合不同证候要素或清热化痰、或化痰通腑;并提出将补气扶正治疗时点前移,以助祛邪;另不容忽视的是中风始发即出现正虚之象,治疗先补气扶正,后再兼祛邪;溶栓后破血耗气致气虚络脉瘀阻及气虚不能摄血而出血,治疗应益气化瘀通络和补气摄血护络;中风恢复期肾虚不容忽视,主要病机是络损髓伤,治疗需要重视补肾益髓护脑,改善中风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是晚期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明确晚期胃癌患者正虚毒瘀的基本病机,以扶正祛瘀为治疗总则,把握正虚与毒瘀的消长关系,以大剂量党参与黄芪、三棱与莪术、当归与白芍为基本组方药对,起益气扶正、化瘀散结、养血柔肝之功,在益气养血之中抗癌解毒,化瘀散结之时补气扶正。精简组方,突出主药,以切中病机为宜,灵活变通,改善症状,药精而直达病所,起效专力宏之功。  相似文献   

8.
介绍顾奎兴教授辨治晚期大肠癌的经验。顾教授认为,正虚瘀毒为本病基本病机,益气化瘀为主要治则,强调扶正培本为先、祛瘀解毒祛邪为要;主张从肝脾论治,注重调和肝脾;强调调畅气机贯穿治疗始终,通过健脾升清、宣降肺气、补肾化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主要是肝炎、肝硬化的延续和进展,其病机为久邪伤正,虚损生积。辨治肝癌应扶正为主,祛邪适度,强调扶正应贯穿肝癌论治的始终。扶正主要包括滋养肝肾、健脾益气两个方面,祛邪则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主。此外,临证时还需注意身心同治,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探讨脓毒症的中医病机及治法。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瘀、虚交互为患,温毒内蕴为基础,正气亏虚为根本,瘀血内结贯穿疾病始终;临证以解毒、化瘀、扶正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术后失眠是常见的癌症并发症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可知,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失眠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和,具体可概括为肝血瘀滞,心神失养.肝癌术后,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痰浊、瘀毒阻滞,心脉瘀阻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基于此可确立疏肝化瘀、解毒安神的中医治则,临床治疗应重视攻邪与扶正相结合,做到调和阴阳,既可疏肝化瘀又能调...  相似文献   

12.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朱超林主任认为晚期大肠癌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毒瘀,正气不足尤应责之于脾虚,是为始动因素,瘀血及癌毒既是病因,又作为主要病理因素贯穿于肠癌病程始终。治疗重在健脾扶正,佐以化瘀解毒,晚期肠癌尤应重视正邪的消长盛衰和动态变化,谨慎把握健脾扶正与化瘀解毒之间的主次关系。以健脾扶正为治疗大法,时刻顾护脾胃,脾胃得健,气血生化有源,使药食得进,在此基础上,因人制宜,佐以化瘀解毒,以达邪去正安。遣方用药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药物归经,个性专长,有所侧重地选用经药理实验证实具有确切抗肿瘤作用及靶标的抗癌解毒药,以求直中病所,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代丹  王新苗  何春燕  吴浩然  宋坪 《中医杂志》2021,(2):104-107,137
介绍张作舟教授从"瘀毒"论治银屑病的临证经验。提出"瘀毒热结"是银屑病进行期的核心病机,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法。在治疗上秉持"一方治一病"理念,自拟解毒活血汤为核心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强调慎用虫药;祛邪不忘扶正,时时关注对脾胃及阴液的顾护;改革外用药剂型,提倡采用霜剂代替传统油膏剂。  相似文献   

15.
王秉乾  李廷荃  张瑀桐 《河南中医》2023,(10):1491-1496
李廷荃教授认为胃癌的核心病机以脾虚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癌毒为患病之标,健脾祛邪为治疗原则,健脾扶正补其本,化痰逐瘀,抗癌解毒治其标。临证重视“补脾”与“祛邪”同用,以健脾扶正,化痰祛浊,破瘀通络,抗癌解毒为要。李教授认为,祛邪就是打破痰、瘀、癌毒的胶着,分别用化痰软坚散结、化瘀破血散结、抗癌解毒散结逐一攻破。其还强调在癌毒日久顽固,正气不甚虚弱时适当运用虫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为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九香虫等。虫类药性善走窜,具钻剔之性,对于久瘀入络,癥瘕积聚之疾,有良好的攻毒消癥,通络止痛之功,具有“以毒攻毒”之性,但虫类药药性峻猛,在攻伐瘤毒的同时,又不可避免损伤正气,要充分把握其药性、毒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合理灵活运用,短程使用,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16.
仝小林院士认为,肝癌发生因正虚邪实,核心病机为虚损生积,毒瘀内结,治疗上宜通络、扶正、祛邪,结合临床靶药治疗经验,提出淫羊藿、莪术、三七为治疗肝癌的靶药,其中淫羊藿温补脾肾,扶正以攻无形之癌毒,莪术消积止痛,消有形之癌块,三七活血止血,通络以抗纤维化。用于治疗肝癌,淫羊藿入汤剂用量15~30 g,最大可用至60 g;莪术用量15~45 g,最大可用至120 g;三七粉剂冲服用3~6 g,饮片入煎剂用9~30 g。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肝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病发展至晚期的阶段,属中医积聚、鼓胀等病证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出毒瘀阻络,肝体变硬,正气亏虚等证侯。毒蕴不散,邪瘀成积,积损致虚的病机贯穿肝硬化全程,针对该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特点,应辨证采用解毒、化瘀、补虚方法治疗。毒瘀搏结,邪结肝体,治宜解毒化瘀;瘀毒羁留,肝硬脾积,治宜化瘀消积;毒瘀耗损,正虚不足,治宜扶正补虚;并发坏证,治宜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有利于控制病情,延缓肝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乙型慢重肝“毒损肝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慢重肝具备“毒邪”致病的共同特征;湿热疫毒”猖獗是本病的主要外因,“毒损肝体”“,肝体肝用俱损”是其基本病机,“毒瘀与正虚交织”是其病机特点;基于“毒损肝体”病因病机理论的治疗思路,主张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进展期以解毒化瘀、截断病势为主;平稳期或恢复期以体用同调、调理肝脾、肝肾同治为主;毒瘀与正虚均已严重,则应攻补并重。  相似文献   

19.
小儿病毒性肺炎病因为感受风热邪毒 ,病机以痰热壅肺为主 ,开肺化痰解毒法当为基本治法。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制成清肺口服液 ,临床疗效满意。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在于祛邪和扶正以祛邪的整体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热毒内蕴、瘀血内阻、气阴两伤,其基本病理特点是毒、瘀、虚。祛邪扶正为本病的基本大法,祛邪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泄热、利水祛湿等为主,扶正以健脾益气、养阴增液等为主。因此,我们以清营泻热、凉血解毒、益气养阴为总的治疗大法,结合温病卫气营血理论,运用清营汤加减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亦可防止其他肝硬化并发症的出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