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全肠外营养(TPN)对腹腔感染老年大鼠的营养作用,以及不同热量、不同糖脂比例TPN支持对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感染老年大鼠应用TPN支持可维持体重,获得正氮平衡,增加蛋白质合成。老年大鼠行TPN支持时应较成年大鼠减少热量给予,脂肪乳剂占非蛋白热量40%组脂肪的代谢、利用优于50%组。  相似文献   

2.
3.
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术前肠管清洁准备时进全流食很难满足其能量需求 ;而对于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则术前常须禁饮食 3~ 5d ,这些均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全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支持可提供足够热量 ,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但长期应用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受损[1] ;而且TPN对免疫功能、尤其是脂肪乳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尚有争议[2 ] 。本研究以直肠癌患者为对象 ,观察了术前TPN支持对其免疫功能及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患者及分组 :进展期直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手术应激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手术后辅助TPN能否减轻免疫抑制仍有争论,手术应激,TPN与肠道细菌易位关系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且已有最新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与免疫、肠道细菌易位关系密切,方法:24例胃癌病人均行胃癌根治手术(D2)随机分为且和TPN组。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静因细菌种类,CD3、CD4、CD8及CD4/CD8比值,NK细胞,同时测定NO和NOS一,并作统计学处理和分  相似文献   

5.
全肠外营养对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通过不同营养方式添加谷氨酰胺或其前体以强化标准全肠外营养的效果,作者利用SPF大鼠完全肠外营养模型观察标准全肠外营养对肠免疫屏障和细菌移位的影响,以及经口或静脉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经口添加谷氨酰胺强化对肠屏障功能是否具有维护作用。结果表明,全肠外营养支持1周,肠固有层中CD+3、CD+4、CD+8细胞明显下降,调节功能减弱,肠固有层中IgA阳性细胞数下降,合成及分泌IgA减少,肠腔内细菌S-IgA包被率下降,肠壁清菌能力减弱,肠粘膜免疫功能减退;肠道需氧菌特点是大肠埃希菌优势生长,厌氧菌相对减少,定植抗力降低;细菌发生移位,血浆内毒素潜在升高。提示TPN支持1周即已引起肠屏障功能一定程度减退。本方法确能对肠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提供保护,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应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TPN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肠道利用谷氨酰胺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标准TPN可导致血浆及各组织脏器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下降,而TPN过程中同时加用EGF可防止肠道谷氨酰水平下降,同时还发现EGF可提高肠道对谷氨酰胺的摄取率。提示对长期采用TP支持的病人,同时应用EGF可作为一项保护肠粘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马建明  左焕琛 《普外临床》1994,9(4):244-248
作者将3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四组,A组不含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而给予相庆量的甘,丝,丙及肺氨酸的常规全肠外营养(PTN-Conv);B组含Ala-Gln的全肠外营养(TPN-Gln);两组间的热,氮及液体量相同。C组为消化道营养组。D组为正常组。实验组合予8戈瑞(GY)剂量全腹照射,然后分别给予TPN及肠道营养7知。观察在急性谢性小肠炎时,Ala-Gln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生长抑素和全肠外营养对其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 2 9例急性胰腺炎病人 (实验组 )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 ,并与同期 2 5例 (对照组 )未使用上述治疗措施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两组间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肠内(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恶性胸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恶性胸水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45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TPN组,分别给予EN和TPN支持治疗.于治疗开始之前检查所有患者的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 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 ,于治疗两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EN组IgG、TLC、CD4+T细胞以及CD4+/CD8+比值在营养支持前后及与TPN组相比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 EN支持可提高恶性胸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效果优于TPN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或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的患者86例,其中术后行TPN者31例(TPN组),行EEN者55例(EEN组)。TPN组通过上腔静脉(颈内或锁骨下)穿刺置管,经静脉给予营养支持;EEN组术中留置鼻肠管,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瑞素),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至术后3~5d达到全肠内营养。检测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记录术后通气与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PN组与EEN组比较,术后血浆白蛋白、术后通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流质时间上EEN组反而晚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经TPN进行营养支持与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均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两种方式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可以根据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及合并症决定是否行鼻肠管置入。  相似文献   

11.
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新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宁  黎介寿 《实用外科杂志》1991,11(10):506-508
  相似文献   

12.
13.
从加强医疗病房的重危患者中选取因呼吸衰竭而给予呼吸机支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20例进行肠外营养(PN),治疗;B组20例未行PN治疗。对通气/换气功能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pH、PaO2、PaCO2及HCO3^-无明显差异;A组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比值轻度降低,而肺泡-动脉氧压差及肺内分流明显升高。提示PN中的脂肪乳和高糖可能是导致呼吸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按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55例,术后早期行空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组(TPN)55例,术后即经中心静脉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费用等,同时于术后第13、7、天测定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EEN组与TPN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1.0±1.5)d(,13.2±1.3)d;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分别为:(64.7±10.5)h(,76.9±15.1)h;排便时间分别为(4.5±1.5)d(,6.0±0.8)d;住院费用分别为(2.2±0.3)万(,2.5±0.4)万。EEN组术后第1、37、d电解质波动值变化小,TPN组电解质随补液量变化而变化较大;淋巴细胞值、血清白蛋白值氮、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在术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肝肾功能影响小、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富含谷氨酰胺二肽的新型氨基酸对Wistar大鼠短肠模型血清蛋白和肝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其减轻脂肪乳剂引起肝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富含谷氨酰胺二肽新型氨基酸组(20AA组)、标准组(17AA组)、无氮组,观察不同组动物之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变化.结果20AA组血清总蛋白、纤维结合蛋白与17AA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高于无氮组(P<0.05),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高于17AA组和无氮组(P<0.05);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3组之间均有差别,20AA组最低(P<0.05).结论富含谷氨酰胺二肽新型氨基酸能提高短肠综合征大鼠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抑制全肠外营养(TPN)引起的肝内淤胆作用,减轻脂肪乳剂对肝功能损害,增强其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全肠外营养作一合理比较。材料与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第一天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n=19)、肠内营养(EN组,n=23)和常规补液(对照组,n=18)3组,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一次测定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胃泌素,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3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TPN及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减缓。EN组血胃泌素水平在肠道营养后明显升高(P<0.05)。临床观察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具有与传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相似的效应,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的作用,同时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胃切除术患者33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7例,EN组)和肠外营养组(16例,PN组),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外周血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各种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补体、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百分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术后第8天,EN组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有所恢复(P〈0.01),且改变量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淋巴细胞百分率及EN组的CD4^+/CD8^+较术后第1天有所恢复(P〈0.01);EN组淋巴细胞百分率的改变量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31.3%)高于EN组(5.9%)(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EN支持较PN支持能更好地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降低肺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恢复效果及对免疫指标IgG、IgM、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等采取率(%)表示,组间率采取χ2检验;术前、术后血清相关指标免疫指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采取(x±s)表示,计量资料先作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使用单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使用配对秩和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没有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明显低于术前(P0.05),血红蛋白(HB)变化不显著。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而肠外营养组仅有ALB、PA、TP恢复正常,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的人数均少于肠外营养组患者,总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7,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和免疫力,促进快速恢复,安全高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