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舍曲林[setraline]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近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DSM-IV诊断脑卒中后抑郁,评定舍曲林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舍曲林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 舍曲林适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系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损害,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极高的疾病.脑卒中后多有心理、社会问题。脑卒中患者的恢复,不仅仅要靠药物治疗。同时应了解和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如恐惧、焦虑、抑郁、孤独、依赖等心理障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做好心理护理,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百忧解 (fluoxetinehydrochloride;prozac)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疗效。方法 选择 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经DSM Ⅳ诊断脑卒中后抑郁 ,评定百忧解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 ;百忧解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 百忧解适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4.
研究罗伊适应理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病床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S)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CNFDS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罗伊适应理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障碍,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及社会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除各种躯体症状外,常伴有心理障碍,如患病后其生活发生了突然变化,或轻或重的持续性残疾、功能障碍及并发症,这些变化使其在家庭、朋友及社会上角色也有变化,从而导致许多情感和行为障碍。其中抑郁障碍较为常见,而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几年来,我们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幼丽 《江苏医药》1999,25(11):835-836
为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分别对伴发血管性痴呆(VD)患者32例及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7例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定期以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的两组患者,经过同样的治疗,预后却显示了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的差异。表明认知功能障碍可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示:早期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智能障碍、寻求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康复治疗中增强各种智能训练将有助于改善伴发血管性痴呆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Rho激酶抑制剂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6例,治疗组98例、对照组98例,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临床结局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Rho激酶抑制剂能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抑制卒中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与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障碍疏导等),同时对其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本次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00%且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恢复且生活质量得以改善(P<0.05)。结论加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雯  俞明明  汪青松 《安徽医药》2018,39(10):1216-1218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生活质量调查。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30例急性青年脑卒中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评估患者抑郁程度,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分别从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等8个方面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青年脑卒中后抑郁、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8例脑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发病率为29.20%,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及住院病程具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及家庭收入无明显相关性(P>0.05);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SF-36各分量表评分较正常患者各项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减退导致了患者生存质量发生变化,同时患者伴有多种心理障碍,临床上极为多见的是抑郁症或抑郁状态。卒中后抑郁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经常反复,严重者会致残或自杀。生存质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个体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和疾病状态,已有众多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于非抑郁患者明显偏低。引起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社会支持、家庭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由脑卒中导致的一种继发性抑郁症。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绝望、睡眠障碍、焦虑及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发病率随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而增高。PSD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痛苦,不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自杀率,而且增加了社会及家庭负担。因此,对PSD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关于PSD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88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 各44例。参照组中, 男24例, 女20例, 年龄49~83(64.3±5.2)岁, 应用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中, 男25例, 女19例, 年龄50~83(64.7±5.0)岁, 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障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并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 联合组抑郁评分为(53.78±3.33)分、焦虑评分为(47.67±4.94)分, 参照组分别为(57.46±4.29)分、(53.05±4.83)分, 联合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参照组(t=4.495、5.165, 均P<0.001)。治疗前, 联合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焦虑抑郁共病的发生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研究。方法入组患者于发病第二周由两名专训人员对82例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社会支持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的测评。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越高,患脑卒中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危险性就越大;社会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分值越高,PSCAD发生的危险性就越小。应付方式中积极应付方式分值越高,患PSCAD的危险眭就越小,消极应付方式分值越高,患PSCAD的危险性就越大。结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为PSCAD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为PSCA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约有7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严重下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高氧液治疗能使脑组织氧含量增加,有利于改善脑组织缺氧,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本文着重探讨高氧液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AD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斐 《家庭用药》2008,(11):50-50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不仅导致生理上残疾,而且对患者认知、情感等心理状态也有较大损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脑卒中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其中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的抑郁症(PSD)发病率及发病因素。方法:对脑卒中后发生PSD患者进行卒中部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家庭关系进行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如病灶在优势半球者、经济收入低者、大学以下文化者、家庭社会关系不佳者的发生率较病灶在非优势半球者、经济收入高者、大学文化者、家庭社会关系良好者PSD发生率高(P〈0.05),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卒中部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家庭关系直接影响到患者PSD发生,在治疗患者的同时,要根据患者的上述因素早期发现PSD,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患者200例,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比较不同脑卒中部位及不同神经缺损程度的睡眠质量。结果 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患者178例(89.00%),其中平均PSQI评分(10.66±1.22)分,轻度睡眠障碍103例,中度58例,重度39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患者PSQI评分高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脑卒中病变部位在基底节区PSQI评分高于皮质及其他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脑卒中患者伴有睡眠障碍,脑卒中睡眠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卒中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金增英(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22200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开始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状况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临床...  相似文献   

19.
方勇  李艳彬  魏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97-198
了解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其与发病年龄、残损程度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常合并抑郁症状,该症状的存在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致残性脑卒中合并抑郁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可有助于致残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本文将对致残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其与患者发病年龄、残损程度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抗抑郁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盲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神庭、气海等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欧洲卒中评分标准(E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抗抑郁治疗不但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康复,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是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