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7~2005年收治33例小儿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资料,男32例,女1例,左侧27例,右侧5例,双侧1例。就诊年龄5~14岁,平均9岁,病程1个月至5年,平均1年7个月,发病年龄4~12岁,平均7岁。结果33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肾脏积水为输尿管息肉造成梗阻所致,术后6~12个月行IVP检查,肾积水缓解或减轻,腹痛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至18年未见息肉复发。结论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以男孩多见,且以学龄儿童为主,多发生在左侧,临床表现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积水类似,但腹痛较剧烈,积水多不重。治疗根据息肉的位置及大小决定手术方案,包括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肾盂输尿管吻合,及息肉段输尿管切除+输尿管一输尿管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输尿管息肉所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至2006年收治的13例输尿管息肉所致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4岁;左侧12例,右侧1例;10例表现为剧烈间歇件腹痛,伴血尿、呕吐,1例为单纯件血尿,2例于体检时发现;所有患儿均行B超、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IVP)、动态性同位素(DTPA)检查,结果均提示中至重度肾积水,梗阻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输尿管上段部位.均切除病变段输尿管、行输尿管肾盂吻合或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结果手术及术后病理检企均提示为输尿管息肉造成的梗阻性肾积水,术后随访12例恢复正常,1例因术前患肾功能较差,术后持续肾功能下降而行患肾切除.结论输尿管息肉致梗阻性肾积水为良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患肾区较剧烈的疼痛,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充盈缺损.积水严重者应手术治疗,以离断法肾盂成形术为主,包括息肉段输尿管切断加肾盂输尿管吻合术或息肉段输尿管切断加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输尿管末端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道瓣膜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等。其中UPJO所致小儿肾积水最常见,发生率约1/600~1/800,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息肉、瓣膜以及高位输尿管、迷走血管压迫和腔静脉后输尿管等是UPJO发病的主要病因。此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平滑肌细胞异常,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导致蠕动功能障碍,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是小儿较常见的泌尿系畸形,发病原因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瓣膜、息肉、高位输尿管口、迷走血管或副血管压迫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B超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UPJO的初步筛选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通过肾脏对特殊造影剂的摄取和经上尿路的排泄,  相似文献   

5.
正先天性肾积水是产前超声筛查出来的常见胎儿疾病之一,发病率可达1%~5%~([1])。产前诊断的肾积水病因很多,包括暂时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输尿管末端囊肿、重复肾以及后尿道瓣膜等~([2])。除去暂时性肾积水,先天性肾积水最常见病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85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合并肾积水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肾核素扫描、IVP、CT检查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14例患儿,男12例(85.7%,12/14),女2例(14.3%,2/14),左侧13例(92.9%,40,13/14),右侧1例(7.1%,1/14)。年龄5~13岁,平均9.9岁。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腰腹痛为主。超声检查术前诊断率为14.3%(2/14)。IVP和CT术前诊断率为28.6%(4/14)。三维增强CT重建诊断率为88.9%(8/9)。所有患儿均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息肉均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病变的病理表现包括炎性息肉和纤维上皮性息肉样改变,9例合并有肾盂输尿管交接处原发性病变(输尿管肌层增厚、输尿管平滑肌增生、肌束排列紊乱)。结论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少见,多见于大龄男孩,左侧多见。临床无特异性症状,28.6%术前可经IVP和CT诊断,三维CT重建诊断率高,可达88.9%。病因多为先天性异常,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诱导建立肾积水动物模型,探讨其病理学改变。方法用维甲酸建立胎鼠肾积水模型,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形态和神经纤维的分布。结果模型组胎鼠肾积水的发生率为63.63%,模型胎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平滑肌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明显增多;S-100在正常的胎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组织中呈阳性反应,在肾积水模型组中表达明显减少或呈阴性反应。结论维甲酸制作的先天性肾积水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与人类先天性肾积水的病理改变相似,可以作为研究先天性肾积水的动物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泌尿道感染合并肾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并发尿路畸形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843例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经B超检查肾盂分离4~9mm患儿为轻度肾积水,肾盂分离≥10mm患儿为中重度肾积水,分析患儿并发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其他尿路畸形及细菌培养阳性率、耐药菌发病率。结果53例轻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7例,髓质海绵肾1例;32例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3例,肾盂输尿管扩张8例,重复肾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例,输尿管囊肿2例,后尿道瓣膜1例。轻度肾积水患儿尿培养阳性共34例,革兰阴性菌31例(91.2%),革兰阳性菌3例(8.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1/34,61.8%);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尿培养阳性共18例,17例细菌感染,1例真菌感染,革兰阴性菌17例(94.4%),其中大肠埃希菌13例(72.2%)。轻度肾积水尿培养阳性患儿耐药菌13例(13/34,38.2%),中重度肾积水尿培养阳性患儿耐药菌17例(17/18,94.4%)(x2=15.234,P﹤0.001)。结论轻度肾积水患儿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多见,中重度肾积水患儿合并其他泌尿道畸形多见;中重度肾积水患儿耐药菌比例较轻度肾积水患儿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肾双输尿管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性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4年间收治重肾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8例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5例;上肾积水2例,下肾积水5例,上下肾积水1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5例重肾Y型输尿管。结果 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因肾实质薄无功能行上肾切除术,下肾积水伴上肾输尿管膨出症1例行上肾切除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另1例下肾积水因临床症状轻微,IVP示积水半肾的肾盏变钝不明显,未行手术门诊随诊。5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上肾积水1例行上肾盂与下输尿管吻合,下肾积水3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吻合 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上下肾均积水行上下肾盂吻合 下肾盂成形术。术后3~6个月复查IVP肾积水明显好转。结论 重肾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肾积水发病率很低,术前不容易明确诊断或被误诊。腹部B超、IVP或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应根据息肾功能、形态而定,如息肾功能严重受损,行患肾切除,反之,根据积水的部位、输尿管的形态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肾积水     
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小儿肾积水绝大多数是因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联接部发育异常引起;其他原因引起的小儿肾积水比较少见。本文仅综述肾盂输尿管联接部先天性异常所引起的肾积水。过去治疗这类小儿巨大肾积水,多主张作肾盂切除术,近来提倡作肾盂成形术的作者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1.
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的疗效。方法先天性肾积水患儿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53d~12岁。单侧肾积水31例,双侧肾积水2例。均采用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再通率为100%,术后仅1例有发热伴尿路感染,经抗炎治疗痊愈。结论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肾积水再通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胎儿及新生儿肾积水的诊断,病理演变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胎儿肾积水可以由后尿道瓣膜、输尿管囊肿、膀胱输尿管反流所致,但最常见的为无输尿管扩张的肾盂肾盏扩张(pelvicalycesdilationPCD)。以前肾积水的患儿大多出现临床症状后就诊,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胎儿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可以在孕17~18周时查出肾积水,从而使无症状新生儿肾积水发现率增高,大约有1/800的婴儿在脸儿期有上尿路扩张[1],对这些胎儿及新生儿肾积水的正确处理存在很大争议,各家观点不一。为此,近年来国外学者通过临床和动物实验对胎儿肾积水的诊断、病理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胎儿及新生儿肾积水有了深入的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2,3.7,8-TCDD)所致胎鼠肾积水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2.3,7,8-TCDD诱导建立胎鼠肾积水动物模型,观察模型鼠泌尿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改变,取实验组与对照组胎鼠的肾脏、输尿管,进行组织裂解,从中提取总蛋白质,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肾积水胎鼠上尿路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成功建立胎鼠肾积水动物模型,在肾积水胎鼠上尿路中鉴定出12种表达增强的蛋白质,其中peroxiredoxin 1蛋白在肾积水胎鼠输尿管黏膜上皮表达增强.结论 胎鼠输尿管黏膜上皮pemxiredoxin 1蛋白表达增强与2,3,7,8-TCDD所致胎鼠肾积水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围产期胎儿肾积水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了解围产期胎儿肾积水的转归。方法:对32-39周胎儿进行超声检查,诊断肾积水39例。生后继续用超声观察、随访1个月-7年。结果:10/39例小儿生后发病,余恢复正常。手术主宰肾积水原因有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后尿道瓣膜,输尿管囊肿,巨输尿管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致儿童急性症状型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比较其中的进行性加重型肾积水和间歇性肾积水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本院收治的UPJO致急性症状型肾积水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并主要依据术前多次泌尿系B超检查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进行性肾积水组和间歇性肾积水两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2例UPJO致急性症状型肾积水患儿,其中男童83例,女童9例,左侧72例,右侧19例,双侧1例。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5年,平均3.6年。进行性肾积水组肾盂前后径变化波动范围大于间歇性肾积水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2)。肾核素检查中,进行性肾积水组患肾分肾功能要低于间歇性肾积水组患儿(36.1%±13.7%vs 4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3)。89例患儿均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其中5例迷走血管移至肾盂输尿管后方,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行输尿管复位吻合术,1例巨大肾积水分肾功能低于10%行肾切除术。进行性肾积水组(84.0%)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歇性肾积水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3)。而进行性肾积水组肾盂输尿管狭窄段的长度要明显短于间歇性肾积水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0.62)cm vs(2.03±0.69),t=2.24,P=0.03]。结论 UPJO致儿童急性症状型肾积水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反复发作并可自行缓解的腹痛。进行性肾积水和更容易被忽视的间歇性肾积水需要多次复查B超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19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病例中,6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解剖结构及处理方法等.结果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患儿190例,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6例,占3.16%.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 d至3岁7个月,平均13.8个月.围产期行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4例,泌尿系感染1例,腹部包块1例.病变位于左侧3例,右侧3例;3例为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3例为重肾Y型输尿管,其中1例为右重肾Y型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下肾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狭窄.3例重肾完全型双输尿管病例中,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例行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3例重肾Y型输尿管中,2例行上肾输尿管下肾盂端侧吻合+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1例行上组肾及输尿管切除+下组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B超及IVP显示肾积水明显好转,无并发症.结论 重肾双输尿管合并下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B超、IVP及MRU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临床应根据患儿肾功能及解剖异常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指尿液自肾盂流入输尿管近端障碍,导致集合系统扩张,进而引起肾脏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畸形.随着产前超声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肾积水被检出,虽然部分肾积水可自行缓解,但部分肾积水如治疗不及时将导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致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UPJO致肾积水患儿63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经彩超筛查、静脉肾盂造影(IVP)、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或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尿路成像(CTU)确诊.单侧肾积水55例中47例行一期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切除无蠕动功能的肾盂输尿管狭窄段和大部分扩张的肾盂;5例因重度肾积水先行患肾穿刺造瘘引流3~6个月,其中3例二期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另2例因肾脏无功能行肾切除术;3例保守治疗.双侧肾积水8例中3例一期完成双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5例分次完成.结果 术后B超随访,肾积水均有改善,肾盂前后径缩小,肾实质增厚;IVP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肾脏积水导致肾功能受损者,术后肾动态显像榆查患肾功能均有恢复.结论 彩超为UPJO诊断最常用的筛查方法,IVU、MRU及CTU是确诊UPJO的可靠方法,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造成肾积水的首要原因、肾盂进行性扩张或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者需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肾积水多因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发育畸形所致,其中约2/3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3为膀胱输尿管返流或梗阻。小儿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日益进步的产前超声检查,使胎儿期肾积水即可明确诊断;内镜和腹腔镜下手术也得以逐步推广,实现微创解除梗阻和改善肾功能。但是,在选择影像学诊断时机及制定治疗策略方面,尤其是婴幼儿肾积水,仍不规范和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肾积水主要表现为肾脏集合系统的分离,有多数患儿在出生后可仅表现为单纯的肾积水而无明显原因可寻,但也可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输尿管囊肿、后尿道瓣膜等先天性尿路畸形而引起。近年来随着胎儿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新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