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自介素-18(IL-18)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分组选择AP患者34例,其中重症胰腺炎(SAP)患者12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22例,正常对照组16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浓度.结果 血清中IL-18浓度在MAP和SAP两组患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SAP组明显高于MAP组,且IL-18水平动态变化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L-18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可以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超声评分(LUS)鉴别急性胰腺炎(AP)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54例AP患者, 根据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中度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根据SAP组出院时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 于入院24 h内行肺部超声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观察各指标组间差异,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 检验LUS对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MAP组LUS低于SAP组[(10.23±2.29)分比(15.15±3.18)分, t=-7.414, P<0.05];MAP组APACHE Ⅱ评分低于SAP组[(5.80±1.63)分比(10.71±3.28)分, t=-7.183, P<0.05];MAP组PCT低于SAP组[(1.24±0.51) ng/ml比(15.35±13.98) ng/ml, t=-5.539, P<0.05];MAP组Lac低于SAP组[(1.10±0.59) mmol/L比(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胃饥饿素(ghrelin)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水平高低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收集既往收治的199例AP患者资料,其中急性轻症胰腺炎(MAP)10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96例;治疗期间17例(8.54%)死亡,分别比较不同病情与不同治疗转归及患者间入院第1天NGAL、ghrelin水平和其他指标的差异。结果:SAP患者的NGAL、ghreli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淀粉酶、降钙素原(PCT)、APACHE II评分、Balthazar CT评分、BISAP指数均明显高于MAP组患者(均P0.05);治疗期间死亡患者的以上指标也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均P0.05);199例患者外周血中NGAL、ghrelin水平与BISAP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579、0.482,均P0.05),且两者与BISAP指数的相关性优于血淀粉酶、WBC、PCT。结论:AP患者外周血中NGAL、ghrelin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两者水平增高预示着患者预后的不良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APACHEⅡ、Ranson评分及Balthazar评分在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情严重度及治疗参考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APACHEⅡ、Ranson及Balthazar评估系统对120例SAP患者的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PACHEⅡ评分在器官障碍组评分明显高于无器官障碍组(P<0.05),高分组器官障碍发生率高于低分组(P<0.05),死亡组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Ranson评分,有、无器官障碍及死亡组三者之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thazar分级及CTIS评分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得分高的病死率显著上升(P<0.01)。结论APACHEⅡ、Ranson评分及Balthazar评分系统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anson价值有局限性,三种评分系统联合使用,对诊治及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CT分类标准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i JJ  Dong Q  Dong M  He D  Tian YL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5):1133-1136
目的 探讨CT分类标准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2例SAP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发病早期均行非手术治疗,并于入院后72 h内行CT检查.依照Balthazar CT分级,所有病例被分成3级:C级13例、D级26例、E级23例.依照Balthazar CT严重度指数(CTSI)评分,将此结果分为3级:Ⅰ级11例、Ⅱ级39例、Ⅲ级12例.分析Balthazar CT分级及CTSI评分与患者住院天数、发热天数、禁食天数、白细胞计数恢复天数、血淀粉酶恢复天数、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器官功能衰竭、中转手术、死亡的相关性.用所有患者的两种CT分级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来比较各评分系统在判断S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结果 不同Balthazar CT分级间白细胞计数恢复天数(F=4.035,P=0.023)及胰腺假性囊肿形成(x2=8.066,P=0.018)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判断SAP严重程度的临床病理学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I评分低分值的SAP患者恢复过程较高分值者顺利,Ⅰ级及Ⅱ级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中转手术、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TSI评分较Balthazar CT分级能更准确地预测SAP的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假性囊肿形成、中转手术及死亡的发生.结论 CTSI评分对于评估SAP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AP患者,根据中国AP诊治指南(草案)标准分为:急性轻症胰腺炎(MAP组)7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48例,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收集的健康自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MCP-1、IL-8等指标。结果:入院第1天,SAP组患者的抵抗素、hs-CRP、血淀粉酶、PCT、MCP-1、IL-8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P0.05),MAP组抵抗素、hs-CRP、血淀粉酶、PCT、MCP-1、IL-8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在入院后第1、3、7、11天SAP组APACHE II评分、BISAP指数、Balthazar CT评分、MCP-1、IL-8值均显著的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0例AP患者的MCP-1、IL-8、APACHE II评分、Balthazar CT评分与BISAP指数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617,0.382,0.581,0.603,P0.05);以第3天的检测值绘制ROC曲线,当血清MCP-1临界值为30.0 pg/m L是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8;当血清IL-8临界值为45.0 pg/m L时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04。结论:AP患者的MCP-1、IL-8与其病情变化具有一致性,对于AP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钙离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脂肪酶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单项及联合检测各指标在评估AP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71例,入院24h内均测PCT、钙离子、CRP、脂肪酶水平。结果入院24h内SAP患者PCT、CRP、脂肪酶水平显著高于MAP组,钙离子明显低于MAP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在MAP组PCT、钙离子与病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r:0.291、-0.245,P0.05),在SAP组PCT、钙离子、脂肪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r:0.607、-0.604、0.236,P0.05);PCT、钙离子、CRP、脂肪酶预测SAP的临界值分别为(0.62 ng/ml、2.07 mmol/L、68.05 mg/L、338 u/L),根据此临界值单相项检测PCT及钙离子具有较理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中PCT联合钙离子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PCT、钙离子、CRP、脂肪酶可有效评估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PCT、钙离子是SAP的最佳预测因子,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SAP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持续高血糖与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高血糖与急性胰腺炎(AP)早期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本组共512例AP患者,其中轻型胰腺炎(MAP)418例,重症胰腺炎(SAP)94例。于入院时、入院第2天、第3天测定空腹血糖,作APACHEⅡ评分;入院第2天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SAP患者血糖升高(74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AP患者(258%),P=0001。SAP持续高血糖组的APACHEⅡ评分在入院时、入院第2天、第3天均高于非持续高血糖组[(13±4)对(11±3),P=0017;(13±4)对(11±3),P=0010;(14±4)对(10±4),P=0010]。持续高血糖与SAP严重度分级密切相关(χ2=777,P=0005)。持续高血糖组的血清TNFα[(20±14)对(14±11),P=0019]和CRP[(123±81)对(93±55),P=003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持续高血糖组。结论持续高血糖可能是AP早期病情加重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凝血功能紊乱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24h内的轻型胰腺炎(MAP)组46例,SAP组44例,另选40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比较其主要凝血指标的差异及主要凝血指标异常与病情严重度(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SAP组与对照组、MAP组比较,PT、APTT、FIB及D-D差异有显著性(P<0.05);AP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与不伴SIR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FIB及D-D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SAP患者存在血浆凝血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存在相关性,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对判断预后及评估病情严重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纤溶功能检测对AP严重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六盘水安居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65例,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6例(均为体检合格者)。用全自动血凝仪于入院24 h内检测PT,APTT,Fib,D-dimer。结果 SAP组的APACHⅡ评分远高于MAP组和正常组(P0.05);MAP组APACHⅡ评分与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SAP组Fib和D-dimer显著高于MAP和正常对照组(P0.05),该2指标MAP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胰腺炎APACHE评分与PT,APTT,FIB,D-dimer多元回归示:回归系数Fib为0.942(P=0.030);D-dimer为0.014,(P=0.038),Fib,D-dimer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Fib,D-dimer可早期预测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