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导致胃黏膜病变的重要因子,研究Hp阳性患者根除Hp后对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M)及胃癌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06年1月-2009年6月间在我院胃镜检查同时行Hp及胃黏膜组织学检查者236例进行随访观察,3年后复查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评定组织学变化。分析治疗组(Hp阴性)和对照组(Hp阳性)在胃黏膜炎症、萎缩及IM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胃黏膜的炎症、腺体的萎缩和肠化及发生胃癌的总人数明显高于治疗组的总人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除Hp感染可减轻胃黏膜活动性炎症、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根除Hp后对胃黏膜炎症、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M)及胃癌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在我院行胃镜检查同时行Hp及胃黏膜组织学检查者236例进行随访观察,3a后复查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评定组织学变化。分析Hp阳性组和阴性组在胃黏膜炎症、萎缩及IM的变化。结果Hp阳性组中胃黏膜的炎症、腺体的萎缩和肠化的总人数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根除Hp感染可减轻胃黏膜活动性炎症、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培菲康胶囊对老年人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患者随机分至A组(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果胶铋四联治疗组)和B组(四联加培菲康治疗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根除H.pylori疗效.依据腹泻症状、粪便常规及镜检结果判定肠道菌群失调.结果A、B两组疗法均有较理想根除H.pylori疗效,根除率分别为92.19%、96.8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四联治疗组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四联加培菲康组(P<0.05).A组中55岁以上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35.29%)明显高于55岁以下患者(12.77%,P<0.05);与A组比较,B组老年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明显下降(10.53%,P<0.05).结论培菲康胶囊能有效地防治老年人根除HP治疗所致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序贯疗法联合培菲康与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经胃镜检测证实为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前5d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d予雷贝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随后两组均进行雷贝拉唑巩固治疗4周,治疗组全程均辅加培菲康,疗程结束后均行复查。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溃疡愈合率95.12%,对照组93.02%(P〉0.05);Hp根除率治疗组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溃疡愈合率相当,但培菲康提高了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少,耐受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隔姜艾灸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采用统计软件(SAS软件)生成的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铋剂四联根除方案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联合隔姜艾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R(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Hp),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Hp转阴率为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炎症、腺体萎缩及肠化积分均明显下降,血清PGⅠ、PGR比值和G-17水平均升高,PG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隔姜艾灸治疗CAG伴肠化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保护胃黏膜,改善胃黏膜萎缩及肠化,促使Hp转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后续胃复春、叶酸联合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病理转归,分析其中定标活检及胃蛋白酶原检测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定标活检技术,选择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前病变(包括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予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1个月后复查Hp根除失败者为A组(Hp未根除组);再选择Hp根除成功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B组(Hp根除组)不予后续治疗;C组(联合治疗组)予胃复春联合叶酸口服6个月;最后共纳入患者130例,A组40例,B组44例,C组46例,所有患者均在6个月后复查胃镜、病理,了解其病理转归;并在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了解其变化。[结果]随访结束比较萎缩改善率,A、B、C 3组分别为10%、34.09%、65.22%;肠化改善率,A、B、C 3组分别为16.67%、22.86%、54.55%;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消退率,A、B、C 3组分别为5.26%、9.52%、43.48%;B组与A组在萎缩改善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化改善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分别与A、B组相比,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蛋白酶原Ⅰ、Ⅱ及二者比值在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除Hp后能改善胃黏膜萎缩,但肠化改善不明显;而进一步联用胃复春、叶酸治疗能明显改善萎缩与肠化,部分消退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定标活检可保证随访时病理取材的相比性;而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窦、胃角病变为主的癌前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逆转胃窦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肠化生)病理改变的作用.方法 对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于胃窦处取黏膜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并确定Hp感染状态.将Hp感染的慢性胃炎伴胃窦黏膜萎缩或(和)肠化生患者作为入选对象并分为两组,一组行Hp根除治疗,为Hp根除组(48例);另一组未行抗Hp治疗,为对照组(38例).分别在1年和5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胃镜随访,并在同一部位取材,根据2次病理结果的不同分为逆转和未逆转两种情况.结果 胃窦黏膜萎缩逆转率在Hp根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7.1%比12.0%).5年后Hp根除组的胃窦黏膜萎缩逆转率显著高于1年后,45岁以下者显著高于45岁以上者.而在对照组中,胃窦黏膜萎缩逆转和随访的时间及年龄无明显关系.在2次随访中,肠化生逆转率在Hp根除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除Hp尚不能逆转胃窦黏膜肠化生,但对逆转胃窦黏膜萎缩有作用,这种作用与随访观察时间及患者的年龄有关.因此,对有Hp感染的胃窦黏膜萎缩者应及早行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高发区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根除Hp后8年的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探讨Hp感染与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方法1996年在胃癌高发区山东烟台市自然人群中整群抽样选择1006例成年人(年龄35~75岁,入组时无胃癌患者)。将Hp阳性患者5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276例)和安慰剂组(P组,276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试验方法,T组给予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和克拉霉素口服治疗1周,P组给予安慰剂对照。停药1个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T组Hp根除率为89%。再按Hp状况重新分为Hp根除组(246例)和Hp阳性组(306例),分别于1、5、8年后进行内镜复查。将8年后复查胃镜及相同部位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与8年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8年随访共发现7例胃癌患者,Hp根除组1例,Hp阳性组6例,两组胃癌患病率按人年计算:Hp根除组为1/1968人年、Hp阳性组为6/2448人年。用泊松分布比较,两组胃癌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5年随访时两组胃癌患病率及死亡共6例,Hp根除组1例,Hp阳性组5例,两组胃癌患病率按人年计算:Hp根除组为1/1230人年,Hp阳性组为5/1530人年。用泊松分布比较,两组胃癌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p根除8年后,患者胃体部萎缩进展缓慢,而Hp阳性组患者胃体部萎缩发生率明显增加,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除Hp8年后胃窦部萎缩肠化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率,根除Hp有利于减少胃癌发生,并可使胃体部萎缩进展缓慢。持续Hp感染可使萎缩及肠化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种四联方案联合中药对胃癌前病变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及逆转疗效。[方法]入选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前病变且13 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Hp阳性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A组患者给予标准四联治疗方法,即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共服用14d。B组采用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服用14d,同时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服用10d。根除治疗后停药4周以上再次复查13 C-尿素呼气试验。Hp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立即行中药治疗,服用6个月后再次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Hp根除率:A组Hp根除率为79.0%,B组Hp根除率为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发生不良反应为23.0%,B组药物不良反应为17.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肠化、不典型增生病理积分均低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萎缩的病理积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方案在不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根除Hp疗效优于克拉霉素的四联方案,且胃癌前病变逆转疗效更好,提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方案联合中药对于干预胃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及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老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中应用除幽汤联合四联疗法对胃黏膜愈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老年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除幽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学评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嗳气、胃灼热、反酸、胃脘疼痛评分、胃黏膜厚度、炎症活动性、炎性细胞浸润评分、TNF-α及IL-1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中应用除幽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体征,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愈合,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绽永华  彭娜娜 《山东医药》2013,53(10):63-64
目的 观察大蒜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6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口服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大蒜素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7d后两组继续服用埃索美拉唑3周.停药4周后复查C14尿素呼气试验,计算Hp根除率,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92.9% (26/28),对照组为84.4%(27/32),治疗组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2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治愈率96.4%;对照组分别为18、10、4例和87.5%,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蒜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能有效控制Hp感染,提高Hp根除率、十二指肠溃疡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炎症变化的人群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胃癌高发区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根除Hp5年后胃黏膜组织的炎症变化,以探讨。Hp感染与胃黏膜组织炎症及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烟台市成年人群随机抽样1006例,做内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窦、胃体部黏膜组织学检查,将Hp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及对照组,2组入选者分别于1年后、5年后进行内镜复检,本研究是将5年后复查胃镜及相同部位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与5年前结果进行比较并做χ^2检验。结果 552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6例,5年后Hp持续阴性者161例,持续阳性者198例。2组结果统计显示:(1)入选前2组胃窦部炎症及活动度发生率与体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105及0.084,但萎缩及肠化生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部,P值均为0.000;(2)根除Hp 5年后胃窦、胃体部炎症及活动度均明显减轻,P值均为0.000;(3)根除Hp5年后胃窦部肠化生减轻或未进展,而Hp持续阳性组肠化生发生率明显增加,P=0.032;(4)根除Hp 5年后窦、体部萎缩改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比较P值分别为0.223及0.402。结论 根除Hp可使胃慢性炎症及活动度明显减轻,窦部肠化生得到显著控制,溃疡病发病明显减少;持续Hp感染可使萎缩及肠化生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雷贝拉唑联合培菲康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消化性溃疡或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雷贝拉唑20mg+克拉霉素0.5+阿莫西林1.0每天2次,疗程10d;B组:雷贝拉唑20mg+阿莫西林1.0+呋喃唑酮0.2,每天2次,疗程10d;C组:雷贝拉唑2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呋喃唑酮0.2,每天2次+培菲康420mg,每天3次(与抗生素分开服,相隔至少2h),疗程10d。活动期溃疡患者抗Hp治疗后继服雷贝拉唑20mg,每天1次,共3周。抗Hp治疗结束至少1月后复查Hp。结果 A、B、C三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5%、88.3%和91.7%,A组与B组、A组与C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雷贝拉唑联合培菲康根除Hp,疗效高,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癌前病变的逆转效用。方法全面检索1984年至2008年底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根除Hp对胃黏膜癌前病变影响的临床研究文献及学术会议的交流论文,共6个随机对照试验524例患者进入本系统评价。采用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组织学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结果(1)Hp根除组胃黏膜萎缩程度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0.27,95%CI0.17~0.46,P=0.000);但胃黏膜肠化生改善率在Hp根除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OR=0.55,95%CI0.28~1.08,P=0.082);(2)Hp根除组Hp根除后胃窦部、胃体、胃底部黏膜的活动性炎症、慢性炎症以及萎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各部位黏膜的肠化生评分改善在Hp根除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Meta分析表明,根除Hp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活动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程度,但是对胃黏膜肠化生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胃癌家族史是胃癌遗传易感性的重要标志,研究显示胃癌家族史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临床病理表现可能有一定影响。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胃癌家族史与Hp感染和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312例慢性胃炎患者,评估胃癌家族史与Hp感染、胃黏膜炎症程度、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程度的关系。结果:31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有胃癌家族史者165例(52.9%),无胃癌家族史者147例(47.1%),有胃癌家族史者Hp感染率、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程度均显著高于无胃癌家族史者(P0.05),但两组间胃黏膜炎症程度、炎症活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胃癌家族史的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较高,并可加重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依卡倍特钠4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4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依卡倍特钠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照组用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疗程10天.统计两组患者Hp根除率、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卡倍特钠4联疗法根除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Hp感染者进行过1次Hp根除治疗,且治疗结束后抗生素停用至少4周、PPI停用至少2周,复查Hp仍为阳性者共9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2组疗程均为14 d。停药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Hp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Hp根除率意向性分析(ITT)、方案分析(PP)分別为87.5%、91.3%,对照组分别为71.4%、73.2%,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治疗Hp初次根除失败者根除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本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短程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103例慢性胃炎和Hp相关性溃疡患者被分为2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 次枸橼酸铋钾 克拉霉素 替硝唑(四联)l周(A组,51例)和2周(B组,52例),所有溃疡病患者再以埃索美拉唑20 mg bid维持治疗7周(A组)或6周(B组),3个月后复查胃镜并进行Hp14碳-呼气试验(14C-UBT)检查.结果 四联1周法的Hp根除率为94.1%,溃疡治愈率为94.6%,四联2周法Hp根除率和溃疡治愈率分别为96.2%和95.2%,P>0.05,2组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埃索美拉唑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一周四联疗法具有根除Hp时间短、方便、安全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 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寻找根除Hp感染的最佳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内科门诊就诊的120例Hp感染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传统四联疗法(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7 d;观察组60例给予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次枸橼酸铋)治疗7 d.两组4周后均做13C尿素酶呼气试验,并做比较.结果 对照组Hp根除率为70.9%,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9%,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胶体次枸橼酸铋)能更有效地根除H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Hp感染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橼酸铋剂220 mg、左克20 mg,2次/d,阿莫西林1000 mg和雷贝拉唑10 mg,2次/d)治疗1周;1周后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治疗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培菲康(2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13碳呼气试验检测Hp阳性率,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阳性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Hp、Ca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0%、62.0%,对照组为44.0%、44.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培菲康联合四联疗法可明显降低Hp阳性率,使CagA抗体趋向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