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比较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与超声刀在Miccoli手术中应用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684例行Miccoli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者335例,应用超声刀完成手术者349例.对其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切口内血肿、一过性声音嘶哑、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及低钙血症)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684例患者中,有263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421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使用超声刀者手术时间略短于使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和超声刀设备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均是安全、可靠的,术者可根据手术习惯及医院配备选择应用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止血绫对甲状腺手术创面渗血,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对10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手术切除后,剖面贴上止血绫纱布,残腔内不放置引流物.观察创面渗血情况.结果: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止血绫,在闭合腺体残腔后,创面渗血减少.结论:止血绫在甲状腺手术中对减少创面渗血、促进组织愈合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手术上极血管集束结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1~1997年采用集束结扎法处理甲状腺上极血管,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86例,男142例,女144例,年龄18~51岁。病程8个月至12年。其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力进症234例,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2例。均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二、手术方法:充分显露甲状腺腺时后,切断、结扎右侧甲状腺中静脉及悬韧带。用布巾钳钳夹腺体上极向下牵拉。用直角祖插入上极内侧疏松间隙内轻柔地分离上极内缘与后续。用“小方纱球”推开上极外缘疏松组织,此时仅剩上极血管及少许血管旁组织(血管集…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三维重建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三维成像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12月4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原始CT扫描图像,应用Mimics 10.01软件,对甲状腺腺体、甲状腺肿物、甲状腺血管、胸锁乳突肌、舌骨下肌、气管、食管、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等组织器官进行三维重建。结果:甲状腺三维图像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可从任意角度、任意方位观察甲状腺及肿物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同时可客观精确地计算甲状腺体积。结论:甲状腺三维重建可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前规划手术路径,直观地指导手术操作,有助于完整切除甲状腺肿物、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对组织细胞的氧消耗及热量产生,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和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具有调节功能.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很多甲状腺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甲状腺手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和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因此熟悉甲状腺的解剖与变异,是减少或避免这些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位保留甲状旁腺血供及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甲状腺肿瘤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血供及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46例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切除手术中,血管化甲状旁腺保留24例,单纯自体甲状旁腺移植5例,1~2枚甲状旁腺血管化保留同时其余甲状旁腺Ⅰ期自体移植17例.结果 应用此法行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切除患者中,有2例原位血管化保留甲状旁腺及3例血管化保留+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患者术后48~72 h内出现一过性低血钙,予以补钙后3 d左右恢复正常.2例单纯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患者术后出现低血钙,服用钙尔奇D/罗盖全4周~8周后复查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术后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仅1例(2.2%).结论 血管化甲状旁腺保留及自体甲状旁腺移植可大大降低全甲状腺切除或近全切除手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增加了手术时难度,甚至止血不当造成副损伤和大出血。笔者近年来运用止血带止血法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收效好,现介绍如下。取消毒橡皮手套上的橡皮筋1~2根,剪断即成一条止血带子,备用。常规结扎甲状腺各主要血管及游离、切断甲状腺峡部后,充分显露除甲状腺背侧以外的甲状腺组织。用橡皮筋(即止血带)围绕甲状腺基层底部一周,使带子向后贴近气管的同时,术者一手捏住带子两端并徐徐用力向下牵拉,另手扶住甲状腺。助手用一止血钳紧靠甲状腺组织,使之与止血带呈交叉方向夹住止血带,注意带子松紧合适,以切割无出血为度。此时即可根据保留甲状腺组织多少作楔形切除,可见切割后的断面组织呈“鱼肉样”白,而无出血。如有个别出血点可暂不结扎。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残留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辅助颈入路甲状腺手术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胸骨切迹上1.0 cm横形切口2.0 cm,5 mm腹腔镜下使用超声刀,用"凝-分-吸"和"分-凝-断"2种方法处理腺体和血管,完成腺体摘除或腺叶切除. 结果甲状腺腺瘤(结节)摘除术20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6例.手术时间80~13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平均20 ml.未出现手术并发症.23例随访1~20个月,平均9个月,病人对颈部美容满意,无复发. 结论内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美容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显露及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与定位、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方法 .方法 对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行术中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并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结果 259例甲状腺手术中有12例未找到明确的甲状旁腺.术中见上甲状旁腺共242枚,其中221枚(91.32%)位置恒定于甲状腺背面甲状软骨下缘水平;确切显露61枚上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42枚(68.85%)由甲状腺下动脉上行支供血.下甲状旁腺共426枚,位置变异较大,212枚(49.77%)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部分,106枚(24.88%)位于甲状腺侧叶最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确切显露128枚下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103枚(80.47%)的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或最下动脉的分支.术后发生低钙血症者27例,其中一侧叶全切除者1例(二次手术患者),一侧叶全切加对侧叶次全切除者3例,甲状腺全切除者4例,甲状腺全切加中央组颈淋巴结清扫者7例,甲状腺全切加一侧颈淋巴结清扫者11例,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者1例.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 甲状旁腺血供来源与其位置有密切关系.甲状腺术中完全可以直视下显露和保护甲状旁腺.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键是术中精细解剖,尽量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或行必要的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数字化外科在临床医学各方面均有广泛应用,推动了外科手术向个体化、精准化发展。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传统影像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并转化为实时图像,使外科医师能全方位地直观病灶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在预测肿瘤的可切除性、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疑难甲状腺肿瘤手术涉及颈部、纵隔的重要血管、气管、食道等重要器官,手术风险及手术范围术前必须有效的评估。本文就数字化外科技术在疑难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述评,结合疑难甲状腺手术的特点,分析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指导疑难甲状腺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经乳晕入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行腔镜乳晕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价值。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为15例患者行经双侧乳晕三孔法腔镜甲状腺手术,通过分离胸前皮下和颈阔肌深面,注入CO2(压力6~8mmHg),建立操作空间。用超声刀切割、分离甲状腺组织和血管;术中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甲状腺囊肿切除术1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5例,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3例,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3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例。手术时间(110.0±31.3)min,术中出血(70±20.5)ml,术后1例颈部皮肤灼伤,1例胸部少量皮下积液,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经乳晕径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避免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2-9月间36例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以电流刺激下环甲肌收缩活动作为阳性反应,定位喉上神经外支的走行,远离神经处理上极血管.手术前后VHI-10评分评价声音质量变化、喉镜检查观察声带活动情况.结果 手术共定位56侧喉上神经外支(100%),神经与甲状腺上动脉的交叉点距离甲状腺上极>1 cm者26侧(46.4%),<1 cm者30侧(53.6%),而在甲状腺上下径>5 cm患者中,则73%患者此距离<1.0 cm,P=0.006,手术前后VHI-1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喉上神经监测可定位喉上神经外支走行,有利于预防喉上神经外支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病变组织中MMP-7、VEGF的表达.结果 MMP-7和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14.8%和84.4%、25.9%:MMP-7、VEGF在癌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VEGF与乳头状癌大小(直径>2 cm)、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MMP-7、VEGF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恶性甲状腺结节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甲状腺异位症二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性甲状腺异位症临床少见,极易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手术,导致严重的医源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例均为13岁女性,均在其舌骨下方发现一光滑肿物,随吞咽上下活动,无任何症状。均误诊为甲状腺舌骨囊肿而施行了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为实质性,被膜完整,色暗红,肿物两侧可见供应血管。扩大切口探查,在甲状腺正常位置未见甲状腺组织。取少许肿物组织送冰冻病理切片检查,1例诊断为异位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例诊断为异位甲状腺而将其矢状面切开,外翻转移并缝合固定于颈部肌肉深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组织瓣营养血管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初步手术方案进行术前组织瓣营养血管MDCTA血管三维重建,得到相关的血管走行、解剖位置及其穿支血管数量、位置、直径等信息.继而指导组织瓣的设计和手术方案的确定,在此基础上完成手术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于临床应用16例(24例次).其中腹壁上、下动脉及穿支10例次,旋股外动脉降支及穿支4例次,胸背动脉及穿支10例次.其中有3例根据MDCTA血管三维重建结果改变了手术方案.16例术中组织瓣营养血管分布、走行、数量同术前三维血管图像完全吻合.术后组织瓣完全存活,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MDCTA三维血管重建技术为术前设计提供了准确、形象、直观的三维血管信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galectin-3的结构、配体、组织分布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在几种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galectin-3在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中表达,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黏附、凋亡和血管形成,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结论 galectin-3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癌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首先由Huscher等[1]于1997年报道,由于该手术方法比传统的手术方法有明显的优点,如手术图像放大、局部图像清楚、用超声刀切割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血管无出血、喉返神经损伤机会减少、裸露的颈前区不会留下难看的手术瘢痕等而深受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患者的欢迎,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手术方法有乳晕乳沟入路、腋窝入路、腋窝乳晕入路、锁骨下途径入路、颈前小切口的腔镜辅助手术和颈部入路等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仍然在不断探索中,当然手术适应证范围和术者的经验和手术熟练程度是有直接关系的,目前手术的范围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18.
<正>甲状腺癌易发生淋巴转移,因此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至今尚无一种标准的操作方法。我们通过对颈筋膜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手术观察后发现,同结直肠相似,甲状腺周围也存在脏壁二层筋膜,甲状腺及其周围脂肪淋巴组织被脏层筋膜包绕,与周围壁层筋膜之间存在一个潜在的筋膜间隙;而中央区脂肪淋巴组织被前后两层筋膜覆盖,血管、淋巴管走行其中,结构类似肠系膜。循脏壁二层筋膜之间的间隙进行手术,将系膜样结构  相似文献   

19.
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目前微创手术的新趋势,该系统在甲状腺手术上的应用目前也正在开展过程中.笔者对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器械、操作进行介绍,并且与传统手术及腔镜手术进行比较,希望提供甲状腺手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内镜甲状腺、甲状旁腺切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内镜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手术技术。具有美观、创伤小以及术野清晰,能有效避免神经、血管损伤等特点。本就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