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截骨,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截骨,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骨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治疗年长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手术方法,重点评价其重建髋关节稳定性的效果。方法从1993~1998年,应用Westin骨盆截骨和股骨短缩截骨,治疗年长儿童先天性髋脱位32例40个髋,患儿年龄平均9.5岁(6.6~13岁)。术前股骨头平均向上移位3.8cm(2.6~5.5cm),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2°(38°~50°)。沿用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的X线评定标准,对手术结果做出评价。结果31例39个髋术后获得3.4年至7年(平均3.5年)的随访。术后髋臼指数平均下降至22°,CE角平均增加至34°。临床评定结果:优20髋(51.3%),良14髋(35.9%),可2髋(5.1%),差3髋(7.7%);X线评定结果:优19髋(48.7%),良13髋(33.3%),可4髋(10.3%),差3髋(7.7%)。结论Westin骨盆联合截骨是治疗①年龄>6岁;②髋臼浅和外侧壁缺损、髋臼指数>45°;③股骨头与髋臼的大小相匹配者的理想方法。采取Ⅰ期股骨短缩截骨,而术前不做骨骼牵引,能有效的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但是,髋臼后外侧严重的缺损、股骨头明显大于髋臼的头臼不匹配者,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适应证和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emberton截骨术(髋臼成形术、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自1965年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此术式作为一种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始终是小儿骨科医生讨论或争论的一个热点,无论是专业杂志还是学术会议讨论都对此手术方法进行过很多、很详细的阐述。但是,不可否认在临床实践中相当多的骨科医生对此术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着较多的误区。有鉴于此,本文从临床医生的视角,试图从该手术的适应证选择、经典操作、手术技巧、合并畸形的处理、预后不佳的相关因素分析等诸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中的治疗指征和手术要点,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早期干预“学步期”DDH患儿的重要意义。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患儿29例,3例为多关节挛缩。男8例,女21例;年龄12~18个月,平均16.59个月;双侧12例,左侧11例,右侧6例。共计手术31髋,全脱位25髋,半脱位6髋。所有病例完善术前检查后不作牵引直接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双下肢皮肤牵引,床上关节活动1个月后下地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1次连续随访。随访6442个月,平均21.76个月。X线疗效按照Severin分级:Ⅰ级28髋,Ⅱ级3髋,Ⅲ级0髋。临床疗效优28髋,良3髋,可0髋,差0髋。结论根据国外的报道和我们的经验,对12~18个月处于“学步期”年龄段的全脱位和严重半脱位类型的DDH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在确保髋关节有效复位的同时,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缩短疗程,对多关节挛缩髋脱位也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31髋)DDH患儿,采用Salter截骨选择性联合应用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3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功能评定根据Mckay临床评定标准,其中优10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11例,良1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8%。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DDH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是治疗DDH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骨盆截骨术后远期髋臼发育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髋臼周围不全旋转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髋脱位8例9髋关节,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关节位置同心圆复位良好,无脱位及半脱位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髋臼周围不全旋转截骨术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一期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48例(96髋),为观察组,取同期单侧分次Salter骨盆截骨术患儿66例(76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髋臼的x线表现、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随访2年至5年6个月,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6.88%,对照组为98.68%;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病例组术后优良率为94.79%,对照组为97.37%;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率观察组为4.17%,对照组为3.95%;髋关节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13%和1.3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与单侧Salter骨盆截骨疗效相似,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是否截骨对1 8个月~3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开放复位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有无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国内8家单位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的18个月~3岁的67例DDH患儿中,股骨截骨组(41例)与股骨不截骨组(26例)的近期疗效有无差异,评估术后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变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率及髋关节再脱位率有无差异.结果 股骨截骨组41例,平均年龄(2.27±0.46)岁;术后2年内复查X线发生AVN 5例,均为Bucholz-Ogden Ⅰ型,发生髋关节再脱位3例.股骨不截骨组26例,平均年龄(1.99±0.38)岁;术后2年内复查X线发生AVN 3例,均为Bucholz-Ogden Ⅰ型,发生髋关节再脱位1例.其他并发症有医源性骨折1例,为截骨组患儿;髋关节僵硬1例,为股骨不截骨组患儿;跛行6例,股骨截骨组3例、不截骨组3例.两组间术前AI、年龄、性别构成及脱位程度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截骨组开放复位术后复查AI平均(20.57±6.89)度,股骨不截骨组为(24.21±7.20)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年及2年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顾性研究提示18个月~3岁DDH患儿行开放复位手术时股骨是否截骨对于术后AI的改善情况、近期AVN及髋关节再脱位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18个月~3岁DDH儿童行开放复位手术时推荐不常规应用股骨截骨术以减少手术创伤,但应综合术中复位难易情况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截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截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与髂骨截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截骨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术中没有掌握好髂骨截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脱位(DDH)手术治疗后再脱位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DDH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1例经过手术治疗后发生再脱位DDH患儿的术式、X线片资料和翻修手术中的发现进行回顾性总结,X线片资料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再脱位的术式:Salter骨盆截骨术12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26例,骨盆联合截骨术3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31例.术后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行功能训练开始时间:术后两周6例(2~2.5岁)、术后3~4周11例(大于3岁).翻修手术前髋臼指数25°~27°15例、28°~32°26例,股骨颈前倾角55°~75°41例,颈干角大于150°16例,髋臼缺损11例.翻修手术中发现髋臼前缘缺损6例,后缘缺损6例,髋臼浅短21例,髋臼后外缘缺损8例.股骨头嵌于外侧5例,髂胫束紧张35例,髂腰肌腱紧张25例,髋关节囊在假臼后上部19例,关节囊后缘向内腔突出15例,髋臼横韧带紧张15例,髋臼内有瘢痕组织充填41例.翻修手术行髂胫束松解35例,髂腰肌腱松解25例,髋臼横韧带切断15例,髋臼内瘢痕组织刮除41例,髋关节囊假臼部剥离19例.骨盆联合截骨术35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6例.髋臼后缘植骨6例,髋臼后外缘植骨8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41例.翻修手术后髋臼指数小于20°~25°37例、26°~28°4例,股骨颈前倾角15°~25°38例、30°~35°3例.经6个月至7年的随访,发生再脱位后缘缺损1例,股骨颈前倾角35°1例),髋关节功能活动小于90°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表现9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后期行患肢胫骨延长2例,股骨延长2例).结论 DDH手术治疗后再脱位可能原因:①髋臼缘缺损和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过大使髋关节不稳定,病理性组织阻碍复位;②术后髋关节固定不当及过早活动髋关节.再脱位预防措施:①根据患儿年龄、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复测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注重手术细节,修补髋臼缘缺陷和纠正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充分处理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继发病变;②骨盆联合截骨髋臼旋转和植骨修补髋臼缘缺损增加对股骨头的复盖,以及术后正确和适当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12.
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36例40个髋,女29例,男7例;左髋16例,右髋16例,双髋4例。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2.0cm,髋臼指数平均38.5°。手术年龄平均5.3岁。结果术后随诊时间平均2年,根据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32个髋关节为优,6个为良,1个为可,1个为差。X线片结果显示CE角平均26°,2个髋关节出现Ⅰ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Severin的评定标准,29个髋关节为优,7个为良,4个为可。结论Dega截骨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后的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特点。方法 对本组 4 0例 (4 5髋 ) ,男 5例 ,女 35例 ,进行Salter骨盆截骨术 ,观察术后髋臼指数 (acetabularin dex ,AI)、髋臼指数深宽比 [acetabularindexofdepthtowidth ,AI(D/W ) ]、CE角 (center edgeangle)、臼头指数 (acetabular headindex ,AHI)、髋臼宽度增长率、股骨头增大率和闭孔面积比率的变化趋势 ,结合临床功能和X线片表现进行评分 ,平均随访 5 .7年。结果 术后AI和AHI逐年减小 ,3~ 4年AI稳定于 15°左右 ,AHI达到正常 ;AI(D/W )和CE角逐年增加 ,分别于 5年以后 ,3~ 4年达到正常 ;髋臼宽度增长率和股骨头增大在术后 3~ 4年最明显 ;患侧闭孔面积术后当时明显减少 ,6个月恢复。评分优良率 97.5 %。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术时患儿正处于儿童发育的第一高潮 ,塑形能力强 ,术后3~ 4年髋关节已近正常 ,以后髋关节包容继续加深 ,形态日趋完善。此年龄阶段手术可引起头大而影响覆盖 ,并应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过早发生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原因。方法似设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是引起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6岁以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Tonnis分级Ⅳ°)41例(64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2岁。均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骨盆截骨术。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5例(39髋),其中双侧14例;男4例,女21例;对照组16例(25髋),其中双侧9例;男3例,女13例。术前均不做牵引,手术由同一主刀医生和相同手术组成员完成。研究组术后应用激素(地塞米松)和布洛芬5d。术后两组均予石膏固定6周,定期检查髋关节活动范围、骨盆及股骨近端截骨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至5年,平均32个月。疗效评价采用Mekay临床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研究组优5例7髋,良15例24髋,可3例5髋,差2例3髋;对照组优2例3髋,良6例10髋,可4例6髋,差4例6髋。两组各有1例1髋出现股骨头坏死。研究组髋关节轻度僵硬5例8髋,中度僵硬2例3髋,重度僵硬1例1髋;对照组髋关节轻度僵硬4例7髋,中度僵硬3例5髋,重度僵硬2例3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是引起学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一个重要原因。术中尽量减轻创伤、术后短期使用地塞米松及非甾体抗炎药物能减轻手术后创伤性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髋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髋臼坐骨切迹周围截骨(periacetahular sciatic-notch osteotomy,PASO)与Pemberton截骨(pemberton osteotomy,PO)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自2004年5月至2021年11月收治、且随访时间在5年以上的DDH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骨盆截骨方式分为PASO组(47例61髋)和PO组(29例35髋)。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后矫正髋臼指数(correction acetabulum index,CAI)、末次随访髋臼指数(terminal acetabulum index,TAI)、中心边缘角(central edge angel,CEA)、Severin X线评价优良率与Mckay临床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时间:PASO组(7.14±1.59)年,PO组(5.77±0.60)年;术前平均髋臼指数:PASO组(39.66±5.46)°,PO组(41.47±3.48)°;术后CAI:PASO组(26.63±7.35)°,PO组(23.92±5.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I:PASO组(12.25±8.17)°,PO组(16.67±4.98)°,P<0.01;CEA:PASO组(35.28±8.50)°,PO组(29.05±7.6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PASO组中优43髋,良13髋,可4髋,差1髋,优良率91.8%;PO组中优30髋,良3髋,可2髋,差0髋,优良率94.2%;末次随访时Severin评价:PASO组中优45髋,良14髋,中1髋,差1髋,优良率96.7%;PO组中优24髋,良8髋,中3髋,差0髋,优良率91.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PASO组发生AVN 1型0髋、2型2髋、3型2髋、4型4髋,AVN发生率13.1%;PO组发生AVN 1型0髋、2型2髋、3型1髋、4型3髋,AVN发生率17.1%。结论与Pemberton截骨手术比较,髋臼坐骨切迹周围截骨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use of MRI scanning has been described after open reduction of the hip in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to check hip position, but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after open reduction with femoral osteotomy and the use of metalwork. We report 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 MRI scanning can be used to confirm satisfactory reduction of the hip following surgery for DDH,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metalwork in the proximal femur. MRI scans were performed in 12 consecutive children, and all gav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indicating satisfactory reduction. Sedation was not required and the mean scanning time was 3 min 45 s. Satisfactory images, the lack of need for sedation, comparable time and cost to CT scanning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lack of exposure of the child to ionizing radiation make MRI a most appealing method for imaging. We therefore recommend it as the investigation of choice in this patient group.  相似文献   

17.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前后关节腔动态测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腔压力测定的比较,探讨有效降低关节腔压力与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出 2001年 6月至 2002年 7月 22例(29髋)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将持续牵引侧和正常侧关节腔压力的测量结果比较,以及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前后关节腔压力比较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随访时间为22.8个月(18~31个月)。结果 牵引之后脱位侧的关节腔压力仍高于正常侧,在三种体位中,屈曲外展位的压力为-0.52±2.8,明显高于正常侧(P<0.01)。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后关节压力明显下降,以屈曲 90°,外展 45°位压力下降最多,为6.22±4.6(P<0.01)。结论 本组经复位前牵引、内收肌切断、闭合复位的成功率为89.7%,无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腔测压方法简单、实用,可以根据测得的关节压力,调整内收肌切断的范围和选择石膏固定的角度,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闭合复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