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珠海市10年间儿童急性肠套叠病例,探讨儿童急性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一般规律,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本院收治的儿童肠套叠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结合珠海地区的气候、卫生条件等对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复发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本院共收治儿童肠套叠患儿1 045例,其中男性706例,女性339例,男:女=2.08:1。生后12~4个月为发病高峰年龄。全部病例均予空气灌肠治疗,获成功829例,需手术治疗216例,空气灌肠成功率79.33%。复发133例。术中发现继发性肠套叠23例。年龄2岁以上的15例。结论珠海地区儿童肠套叠好发于秋冬季,2岁以内儿童高发。多为原发性,2岁以上患儿需警惕继发性的可能。6个月内是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复发的高发期。彩超是重要的诊断手段,空气灌肠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复发性肠套叠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们分析了140例小儿肠套叠特征,与书本上及大量报道的肠套叠典型表现有显著区别。对象和方法140例年龄在15岁以下几内和/或儿外的患者,均为1968~1988年在荷兰奈曼根2所医院住院临床诊为肠套叠并有放射学依据或剖腹术证实的患儿,对其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男93例,女47例。年龄从1天到14岁,平均3岁。除外9例慢性肠套叠,平均症状已持续47小时。2岁以上儿童症状平均已持续近3天。腹部绞痛(119例),呕吐(111例)和腹部包块(94例)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表现。血便在入院前没有或在物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对于儿童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2020年收治的12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患儿临床表现特点、诊治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2例均为男性, 年龄(8.77±2.99)岁, 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 均以肠套叠急诊入院, 均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转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复位均成功并切除病变段肠管, 术后均恢复良好。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 其中Ⅰ期1例, Ⅱ期7例, Ⅲ期3例, Ⅳ期1例。11例术后予及时化疗, 预后良好;1例(Ⅳ期)失访。结论大年龄儿童肠套叠需考虑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的可能, 应及时手术切除原发病灶, 患儿通常预后良好, 不影响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以期提高儿童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儿童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40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腹痛32例,呕吐29例,血便20例,腹部扪及包块25例。术中见回回结型14例,回盲型15例,小肠型5例,回结型4例,回回盲型1例,2例肠坏死。发病原因:梅克尔憩室23例,肠重复畸形1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肠息肉2例,肠肿瘤2例。由梅克尔憩室引起的肠套叠均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由肠重复畸形引起的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约77.8%,由其它继发因素引起的肠套叠整复成功率约33.3%。结论当儿童年龄超过2岁时,继发性肠套叠在各年龄段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梅克尔憩室是主要继发因素。病程超过1 d或反复发生肠套叠者需警惕继发性肠套叠。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危险因素, 提高儿童复发性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断为肠套叠的6 87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根据首次肠套叠发生年龄, 又分为≤1岁组、1~2岁组(含2岁)、2~3岁组(含3岁)、3~4岁组(含4岁)、4~5岁组(含5岁)、>5岁组。总结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 采用单因素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特征的差异,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 探讨肠套叠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6 874例患儿中, 无复发组5 498例, 复发组1 376例, 总复发率为20.0%(1 376/6 8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间年龄、临床症状(呕吐、腹痛、血便/果酱样便)、套头位置、腹部包块、合并继发性病理因素(pathological lead points, PL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431, 95%CI:1.549~5.167, P<0.001)、...  相似文献   

6.
儿童小肠肿瘤少见,我院从1974年1月至1986年10月共收治5例,其中有4例并发肠套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4例患儿均为男性,最大14岁,最小5岁。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均有阵发性腹痛、腹胀伴呕吐病史,2例有停止排便、排气病史,除1例肛检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发病特点。方法同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7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复发年龄、次数、间隔时间、复发症状以及治疗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47例患儿共复发82次,复发年龄大多数在2岁以内(84%),复发间隔时间大多在1年以内(44例),临床表现多见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血便少见,治疗经空气灌肠复位治愈者40例(85%),手术复位治愈7例(15%)。结论小儿复发性肠套叠与年龄有密切关系,2岁以上患儿复发率明显下降;治疗上应以保守治疗即空气灌肠复位为首选,对于多次复发、灌肠失败及疑有器质性病变者,宜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B超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与整复中的应用价值,笔者收集1992年1月-2003年4月在门、急诊期间经B超诊断与整复的肠套叠15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0例,男102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2.13:1。年龄:4个月-1岁98例,-2岁40例,-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套叠67例新乡医学院三附院外科,新乡医学院一附院(453003)赵根隆,李绍山,刘根生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4年2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6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67例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8个月~7岁,其中3~8...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并伴多脏器损害的重型病例在急性期可并发肠套叠、肠穿孔、肠梗阻等急腹症而危及生命。本文回顾1981~1985年住院的265例过敏性紫癜有4例并发肠套叠,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患儿中男3例,女1例。年龄3~13岁,平均9岁。发病至入院5~20天,平均12天。  相似文献   

11.
56例儿童尸检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院56例儿童尸检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近几十年儿童致死性疾病的变化及诊断符合率子以探讨。材料与方法取自我院1958年12月至1992年6月间501例尸检材料中,1岁至16岁儿童尸检56例进行统计,项目包括:性别、年龄、年代、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者在主要致死性疾病上诊断一致为基本符合,不一致为误诊,临床没有明确者为诊断不明)。疾病分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进行。结果56例儿童尸检数占全部尸检数的11.13%,刃24例,女32例,男女比例1:1.33;年龄1岁~2岁32例,2岁~10岁13例,10岁以上11例。年尸检量…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套叠是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我院1982~1985年共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927例(不包括术后肠套叠)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927例中男性643例,女性284例,男女之比为2.26:1。各年龄均可发病,以婴儿最多见,2岁以内854例,其中4~10个月发病者占半数以上(55%)。最小年龄为2个月。84例(11.6%)曾多次发生肠套叠,2次49例,3次以上35例,最多  相似文献   

13.
风湿热是小儿常见的全身结缔组织病,易侵害心脏,为降低风湿性心脏炎发生,预防风湿热复发,现将风湿热231例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231例均为我院1965年~1992年住院并确诊的风湿热病儿,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对比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男132例,女99例,男:女=1.33:1;年龄3岁1例,4岁4例,5岁11例,6岁20例,~9岁72例,~12岁119例,学龄期儿童共195例,占84.4%。2.风湿热五大指征发生率根据Jones标准,心脏炎117例,占50.6%g关节炎144例,占62.3%1舞蹈症15例,占6.5%;皮下给节13例,占5.6%;环形红斑11例…  相似文献   

14.
儿童手术后肠套叠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手术后肠套叠较为少见,约占儿童腹部手术的0.08%,且多为小肠套叠。早期诊断、早期再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外二科1986—2008年共收治2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7例肠息肉继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儿中,男17例、女10例,中位年龄5岁(11个月~16岁),中位病程3 d(4 h~13年),中位住院时长9 d(5~14 d)。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其次为恶心、呕吐。27例患儿均给予空气灌肠整复,17例成功,其中回结型肠套叠4例,结结型肠套叠13例;10例整复失败,其中回结型2例,结结型3例,小肠型5例,均予手术治疗。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组结结型肠套叠比例较高,失败组小肠型肠套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5例患儿经肠镜及手术探查,最后确诊结肠息肉18例,小肠息肉7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JS)9例。16例患儿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幼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组小息肉(1.5~2.5 cm)比例较高,而PJS组巨大息肉(≥4.0 cm)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JS是导致肠套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7.82,95%CI:1.16~52.69,P=0.035)。结论儿童肠息肉≥1.5 cm时易继发肠套叠,PJS可增加肠套叠复发风险。结结型肠套叠易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但应尽早行肠镜切除息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年龄分布、病史时间(从出现腹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相关症状到诊断肠套叠的时间)及发生肠管坏死相关因素。本组男69例,女29例;中位年龄5岁4个月。继发于梅克尔憩室27例,淋巴瘤和P-J息肉均为17例,幼年性息肉15例,紫癜13例,肠重复畸形4例,其他5例。有腹痛表现85例,呕吐65例,血便25例,肠管坏死23例。结果 本组大于3岁者77例,小于1岁者7例。继发于淋巴瘤及紫癜者,均大于3岁。继发于淋巴瘤、紫癜和P-J息肉患儿中大于5岁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2.4%(14/17)、84.6%(11/13)和82.4%(14/17)。继发于梅克尔憩室患儿病史时间小于48 h者占74.1%(20/27)。继发于息肉(幼年性息肉和P-J息肉)及淋巴瘤患儿病史时间大于48 h者占比较高分别为65.6%(21/32)和82.4%(14/17)。病史时间在24~48 h者和继发于紫癜者的肠管坏死占比最高,分别为70.6%(12/17)和46.2%(6/13),而便血及电解质紊乱对肠套叠发生肠管坏死的指示意义并不大。结论 继发性肠套叠的继发因素以梅克尔憩室和息肉为主。随年龄增大,息肉、淋巴瘤及紫癜继发的可能性越大。紫癜继发者最易发生肠管坏死,需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例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患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中3例于术中手法复位治愈,2例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治愈.随访1年~1年8个月无复发.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肠套叠临床发生率较低,对腹膜炎体征明显、病情重、病程长、全身状况不佳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小儿非手术所致肠梗阻的病因学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非手术所致肠梗阻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的非手术所致肠梗阻患儿25例,所有病例均摄腹部立位正位片,行腹部超声检查,6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钡灌肠造影,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23例获得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1例新生儿病例经手术证实4例为小肠闭锁,3例肠旋转不良,3例十二指肠膜状狭窄,1例胎粪性腹膜炎。8月-14岁的患儿经手术证实4例为肠重复畸形,5例美克尔憩室,2例美克尔憩室合并肠套叠,1例原发性肠套叠,2例腹茧症。结论新生儿期非手术所致肠梗阻以十二指肠隔膜狭窄或闭锁、肠闭锁或狭窄、肠旋转不良多见。婴幼儿和儿童非手术所致肠梗阻主要为美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原发性肠套叠早期得不到诊治也可引起肠梗阻。X线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目前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有:1灌肠复位;2外科手术复位。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灌肠复位方法目前有: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方法和彩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及其2者衍生的方法,我院采用水压灌肠以复位,其明显优于空气灌肠,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2~2005年收治确诊为肠套叠患儿296例,男190例,女106例,男女之比为2.1∶1,年龄4个月~2岁,年龄最小的为4个月,最大的为2岁4个月,1岁以上36例,占12.1%。病程在24h以内135例,占45.6%;肠坏死穿孔4…  相似文献   

20.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并发症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utz Jeghers综合征 (Peutz Jegherssyndrome,PJS) ,亦即色素沉着 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症 ,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近18年共收治 6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自 1982年 1月至1999年 11月收治PJS 6例 ,男女各 3例 ,首次就诊年龄 5~ 13岁 ,现在年龄 8~ 2 7岁。就诊时口唇粘膜均有黑色素斑 ,生后即可见 2例 ,1岁 1例 ,3~ 4岁 3例。有家族史 2例。2 .就诊原因及治疗 本组 6例共住院 14次。因血便行结肠镜多发性息肉摘除术 2次。因肠套叠来院 9次 :1次空气灌肠整复和 2次慢性肠套叠自行脱套 ;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