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隧道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瑶  郑莹  江海云 《护理学杂志》2009,24(14):67-68
目的 探讨非隧道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将CRBSI危险因素归纳为10个因素,对1 695例非隧道式血管内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确诊为CRBSI的91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穿刺部位、导管置入长度、置管时间、基础痰病、疾病程度、入住病区是导致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P<0.01),固定敷料、封管方式及血凝状态不影响CRBSI发生(均P>0.05).结论 颈内、股静脉置管.导管置入长度≥8 cm,置管时间≥10 d,患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或入住ICU、老年患者相对易发生CRBSI,应重点监护和防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综合性ICU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CRBSI)发生的临床因素及控制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0年CRBSI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设计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疾病、留置部位、保留时间.结果:64例CRBSI中,血管内导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31天,最长留置时间为52天,最短留置时间为6天;按照原发疾病出现频率依次排序前三位分别为:创伤、脑血管病、重症肺炎;股静脉置管较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置管CRBSI多见.结论:综合性ICU内CRBSI的发生应当加强预防与控制,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成缝合固定组和贴膜固定组各30例,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时间、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贴膜固定组导管固定时间显著短于缝合固定组(P<0.01),两组导管脱出和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贴膜固定组导管脱出率相对高于缝合固定组,CRBSI发生率相对低于缝合固定组。结论贴膜固定法既可节省操作时间,又可减少CRBSI的发生,适用于急诊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的固定,但在贴膜固定期间应注意防范导管脱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预组合措施预防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目标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2008-09—2010-0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干预组合措施的2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06—2012-06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干预组合措施的319例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CRBSI发生率为8.03%,干预组为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实施干预组合措施能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疗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临床实用角度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诊疗及防治,为进一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与北京友谊医院监测结果及临床实际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 (1)从临床角度看,CRBSI原发的病原菌经由穿刺点/导管接头而侵入血流;继发的病原菌从其他...  相似文献   

6.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成功实施的关键。隧道式Cuff血液透析导管(TCC)是内瘘成熟障碍情况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TCC使用中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使用TCC的患者发生CRBSI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侵入性血管内置管技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此类感染可导致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增高,并延长住院时间。CRBSI的发生率与经济水平、医疗水平及质量管理水平等有关,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将其达到最小化,从而降低相应的病死率与经济损失。临床中可通过识别CRBSI的高危因素、掌握病原菌、完善操作前准备、严格遵守操作原则、做好置管后的护理与保养措施等来降低CRBSI的发生率。感染发生后,通过权衡利弊,早期拔除可能存在感染的导管,使CRBSI所导致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患者带cuff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为防控透析导管血流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本地区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使用带cuff透析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和高危因素.方法 以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感染率为18.83/1 000导管日.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使用非隧道导管(non-tenneled catheter,NTC)导致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TC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而导管留置部位和时间都不是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相关分析表明,使用NTC的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使用NTC的患者外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论 应控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的价值。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手卫生、无菌技术及CRBSI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感染率变化的原因,制定实施针对性措施。结果 CRBSI感染率从4月10.14‰下降至5~6月为0,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2月80.22%降至5月49.90%。结论过程和结果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有效控制CRBSI。  相似文献   

11.
导管相关感染(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经常导致患者被迫拔管发生,从而增加透析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1]。CRBSI的常见病因与导管腔内生物被膜的形成和微生物定植有关。采用抗生素和抗凝剂的混合液封管,可达到防治CRBSI的效果[2~4]。我科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开始应用万古霉素封管治疗,预防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玉  丁琳  刘菁 《护理学杂志》2021,36(19):52-55
目的 分析与验证影响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573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为建模组,统计CRBSI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纳入R软件建立CRBS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前瞻性选取201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为验证组,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组CRBSI发生率为10.82%,验证组发生率为12.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卡氏评分(KPS)≤60分、胃肠外营养支持、糖尿病史、蝶形针每次使用时间是输液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1);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CRBS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结论 影响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身体健康状态、肠外营养、糖尿病史及蝶形针单次使用时间,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医护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干预,以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监护室住院并需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急诊行中心静脉导管(CVC)穿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7,采取常规护理干预),2019年7月至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的分析,探讨预防和治疗CRBSI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间46例CRBSI的置管部位、细菌谱、拔管或者抗生素封管联合静脉使用抗生素的疗效.结果 引起46例CRBSI的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多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茵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4.78%和28.26%;抗生素封管同时静脉使用抗生素挽救导管治疗的成功率为73.08%.结论 避免CRBSI的关键是做好预防,确诊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全身情况相对稳定者,病原菌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时,抗生素封管同时静脉使用抗生素是挽救导管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方法由经过培训的6名医生和5名专职护士负责68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操作及维护,患者总置管时间4 184d。统计医护人员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结果医生操作时为患者提供最大无菌屏障遵从率96.21%;医生穿刺前穿隔离衣69.6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88.19%;理想的置管部位穿刺率69.39%。结论医护人员对CRBSI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需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培训、考核以提高其实施集束预防策略的依从性,严格执行集束预防策略的各项措施,切实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感染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气管切开患者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有效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需行气管切开手术并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35例,43例采用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固定,48例采用皮下潜行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固定.44例采用锁骨下人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固定,分析比较三组的留置导管Et、CRBSI发病率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常规颈内静脉组平均留置导管11天,CRBSI感染率为41.9%;皮下潜行组平均留置导管19天,CRBSI感染率为18.8%;锁骨下静脉组平均留置导管18天.CRBSI感染率为18.2%。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时采用皮下潜行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在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CRBSI发病率和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中同样有效,且操作安全、简便、易于掌握、适应征广泛.同时方便了气管切开患者的导管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325例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ICU住院治疗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并对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25例患者共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4例,感染率为19.7%,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感染的发生率增加,CRBSI的发生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χ~2=36.684,P=0.000);APACHEⅡ评分15分组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15分组,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38、P=0.000)。结论APACHEⅡ评分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疗效,分析CRBSI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观察25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及股静脉置管组(B组),统计留置导管后7 d、7~14 d、15~28 d、29~56 d时出现CRBSI例数,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疑似CRBSI的患者行外周静脉与导管内血培养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日2次静脉滴注,同时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 mg/ml加肝素钠500 U/ml封管,每天1次,疗程2周。结果:置管后2~4周CRBSI感染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致病菌;24例CRBSI患者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10例拔管。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临床上血管内置管技术日益普及,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以及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多,已成为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CRI不仅增加医药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也对病人机体及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整个医疗方案。1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血管内置管技术在输液、血流动力学监测、肠外营养支持、肿瘤病人化疗以及血液净化等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伴随的CRI已成为临床棘手的严重并发症。据Maik报道,美国每年大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