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单独黄芪注射或嗅鞘细胞移植均可促进多种神经元的存活及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若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和中药黄芪注射液治疗脊髓损伤,是否可达到更好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嗅鞘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嗅鞘细胞并纯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取培养至第8天的嗅鞘细胞,种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96孔板,置于37 ℃、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饥饿24 h后,加入2 mg/L,20 mg/L,200 mg/L,2 g/L,20 g/L黄芪注射液作用24 h,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芪注射液对嗅鞘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以血清培养液组为阴性对照。 结果与结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20 mg/L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可明显促进嗅鞘细胞增殖(P < 0.05,P < 0.01);不同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均增加嗅鞘细胞G1细胞比例,减少S、G2期细胞所占比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各质量浓度黄芪注射液均显著减少嗅鞘细胞凋亡数量(P < 0.05); 2 mg/L质量浓度黄芪能对嗅鞘细胞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果说明黄芪注射液可协同嗅鞘细胞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嗅鞘细胞有利于神经元存活并促进轴突再生。 目的:验证局部注射嗅鞘细胞治疗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嗅鞘细胞。40只SD大鼠切除坐骨神经1.0 cm,植入异体神经1.0 cm。随机分为2组,嗅鞘细胞组局部注射嗅鞘细胞,生理盐水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检测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电镜观察嗅鞘细胞组大鼠在损伤区有较多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P < 0.01)。嗅鞘细胞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 < 0.01)。提示局部注射嗅鞘细胞能更好地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外分泌因子对损伤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Transwell双室培养体系使BMSCs浸润于神经元裂解液中,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浓度;将BMSCs条件培养液加入经谷氨酸致伤的神经元表面,ELISA法和原位凋亡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口凋亡细胞数量;条件培养液原位注射于大鼠创伤灶后予以动物神经功能缺陷综合评分.结果 经神经元裂解液诱导后,BMSCs条件培养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明显增加,基质衍生因子-1α(SD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H含量和细胞凋亡数量随BMSCs条件培养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实验动物的神经运动功能明显好转.结论 BMSCs外分泌因子对损伤神经元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中NGF和BDNF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背景:嗅鞘细胞是介于星形胶质细胞和许旺细胞之间的一类特殊的胶质细胞,具有切实有效的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但其相关机制还没确定。 目的:观察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形态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以及嗅鞘细胞移植后脊髓慢性压迫损伤动物脊髓功能的修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观察,于2005-11/2007-0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完成。 材料:新生SD雄性大鼠采用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大鼠嗅鞘细胞,并将其制成细胞悬液。雄性3月龄SD大鼠以螺钉持续性压迫大鼠C4脊髓建立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 方法:造模后大鼠分为模型组、嗅鞘细胞组、DMEM/Ham’s F-12 培养液组、正常组,每组12只。嗅鞘细胞组在距离脊髓压迫区域上下0.5 mm处选4点注射,按1μL/点脊髓内注射109 L-1嗅鞘细胞,注入速度为1μL/ min。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脊髓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T-PCR 的方法检测脊髓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以改良的Gale联合行为评分法对脊髓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嗅鞘细胞移植能部分改善大鼠脊髓灰质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延缓白质神经纤维的减少,促进髓鞘的修复与再生。与模型组、DMEM/Ham’s F-12 培养液组比较,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后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明显增加(P < 0.01)。与模型组、DMEM/Ham’s F-12 培养液组比较,嗅鞘细胞移植能较大程度的改善大鼠脊髓功能(P < 0.05)。 结论:嗅鞘移植能够部分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病理形态,促进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减轻脊髓慢性压迫后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机制中对神经生长抑制导向因子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生长抑制导向因子Sema3A及其受体NP-1在RNA水平表达的变化。 方法:1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嗅鞘细胞移植组、DMEM/F12 培养液移植组和正常对照组。制作T11~T12水平大鼠脊髓左侧半横断损伤模型,立刻分别注射嗅鞘细胞悬液或等量的DMEM/F12 培养液。 结果与结论:6周后取横断水平前后两个脊髓节段,用RT-PCR的方法对Sema3A、NP-1的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①嗅鞘细胞在大鼠脊髓内仍有大量存活。②Sema3A及NP-1 mRNA的量,DMEM/F12 培养液移植组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嗅鞘细胞移植组与培养液移植组比较明显下调,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提示嗅鞘细胞移植有效减少了神经生长抑制导向因子Sema3A及其受体NP-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常瑞  阴小龙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51):10001-10004
目的:比较预损伤嗅黏膜与正常嗅黏膜来源的嗅鞘细胞生长特性和生物学活性的差异。 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嗅黏膜损伤组、正常组,5只/组。嗅黏膜损伤组大鼠麻醉后采用自制弯头针,深入鼻腔内直至鼻中隔后1/3处,针尖抵住鼻中隔后切割数下至出血,填塞酒精棉条压迫止血。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伤后7 d取两组大鼠鼻中隔,将双侧鼻黏膜后1/3从鼻中隔刮下,胰酶消化后体外分离培养嗅黏膜嗅鞘细胞,调整浓度至1×109 L-1,采用改良NASH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 结果:嗅鞘细胞纯度达70%时,正常组需14 d,嗅黏膜损伤组需12 d。正常组培养7 d后细胞进入对数期,嗅黏膜损伤组培养5 d后细胞进入对数期,两组嗅鞘细胞进入平台期后生长趋于缓慢,数量维持在106左右。在细胞生长周期的相同时间点,嗅黏膜损伤组嗅鞘细胞活性大于正常组(t=19.001 3,P < 0.001),两组嗅鞘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3质量浓度基本相似 (P > 0.05)。 结论:预损伤处理嗅黏膜能够加快嗅黏膜嗅鞘细胞的增殖分化,且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大量神经干细胞并且能够控制其向神经元定向分化可为进一步修复损伤大脑和治疗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奠定种子细胞基础,实验观察了表皮生长因子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7-08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解剖研究室完成。①材料: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3只,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脑海马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后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传至第4代克隆球直径约为200 μm时,滴加DMEM/F12 + 2% B27 + 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 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条件培养液(细胞原代培养第7天的上清液的过滤液),进行单细胞克隆培养,传代的神经干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表皮生长因子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表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为含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的DMEM/F12,其余3组培养液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各自对应的细胞因子培养1周,表皮生长因子浓度为20 μg/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浓度为50 μg/L。③实验评估:传代后的克隆球进行神经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计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 结果:①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巢蛋白,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②与空白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比较,表皮生长因子组有所降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表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组均明显提高(t=2.309~2.779,P < 0.05),且后者提高幅度尤为显著(t=2.309,P < 0.05)。 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提高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成年大鼠脑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预处理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人参皂甙RD预处理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谷氨酸损伤组细胞置于含10 mmon/L谷氨酸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4 h;人参皂甙RD预处理组细胞经50μmol/L人参皂甙RD预处理30 min后,再加谷氨酸继续培养24 h。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按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按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人参皂甙RD预处理最佳浓度为50μmol/L。与谷氨酸损伤组相比,人参皂甙RD预处理PC12细胞活力明显增高(P〈0.05),培养液LDH释放量明显降低(P〈0.05),胞内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胞内SOD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人参皂甙RD预处理可减轻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嗅鞘细胞有利于神经元存活,并可促进轴突再生。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20只/组。另取10只SD大鼠用于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交叉植入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细胞移植组局部注射嗅鞘细胞2×106个,盐水对照组局部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通过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明显优于盐水对照组(P < 0.01);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生理盐水组明显提高(P < 0.01);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区有较多BDA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其数量明显多于盐水对照组(P < 0.01)。证实局部注射嗅鞘细胞可以较好地恢复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及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兼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起生长双重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SD大鼠42只,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伤后1周于损伤处分别注入培养液、单纯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于伤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伤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rdU免疫组化染色,伤后8周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及体感诱发电位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较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培养液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病理切片显示培养液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的阳性细胞数及HRP阳性神经纤维数: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培养液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优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组(P < 0.05),明显优于培养液组(P < 0.01)。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