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顺咽方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顺咽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患者石氏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的变化。结果:石氏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92.11%,对照组81.0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洼田氏饮水试验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1%,对照组78.3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咽方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假性球麻痹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对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PBP)患者进行穴位电刺激的治疗作用。[方法]58例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早期吞咽康复治疗,同时观察组使用Vitastim吞咽治疗仪对天突、人迎、廉泉、风池、翳风进行穴位电刺激治疗。常规组则用Vitastim吞咽治疗仪进行常规电刺激治疗。治疗28天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7.50%,常规组总有效率达73.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在康复治疗中运用吞咽障碍治疗仪电刺激相关穴位与常规电刺激治疗相比疗效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运用经脉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50例,并设空白组5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者运用经脉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50例,并设空白组5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来源于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本院住院患者.根据首次来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李兴国 《中国针灸》1996,16(10):18-18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刘军,刘志顺,黄石玺,黄漫,张虹,李以松,李兴国(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山东省泰安市中医医院)45%的脑卒中病人存在吞咽障碍,可造成患者水或其他营养成分摄入困难,易因误吸而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相似文献   

6.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假性球麻痹6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丽娟 《山西中医》2002,18(4):40-41
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以及静滴川芎嗪注射液等对症治疗脑血管病假性球麻痹 6 0例 ,并与单纯静滴川芎嗪注射液等对症治疗 4 0例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痊愈 9例 ,显效 34例 ,有效 13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93.3% (95 %的可信区间为 84 .8%~ 98.3% ) ;对照组显效 5例 ,有效 17例 ,无效 18例 ,总有效率为 5 5 .0 % (95 %的可信区间为 38.5 %~ 70 .7%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采用 Ridit分析 ,u=5 .76 6 6 ,P<0 .0 1)  相似文献   

7.
魏发善老师是湖北中医学院内科教授,擅长治疗疑难病症,对假性球麻痹的治疗尤具匠心,疗效颇佳。兹将其经验简介如下。1假性球麻痹治分急缓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或核上性延髓麻痹,系脑血管疾病等导致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言语不清,甚则失音,吞咽困难,呛咳,甚则完全不能吞咽,咽喉部痰涎变盛,常因气道受阻而窒息死亡,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中医虽没有类似病名,但中医典籍有类似本病的论述。《喉科集腋》云:“咽与喉会厌与舌四门同在一门,其中各异,喉以纳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细食故咽气通于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90例合并吞咽障碍的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吞咽训练和吞咽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其,艋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7.78%.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电针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穴位埋线只需每2周治疗1次,患者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贾文华 《中医杂志》2004,45(3):182-183
假性球麻痹亦称假性延髓麻痹,属多种病因所致的舌下神经核上性瘫痪,是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发性颅神经炎中,尤为多见.临床表现除了原发疾病的症状外,同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和吞咽困难等症状的存在,严重者还表现为完全失语和饮食中断,给疾病的治疗及恢复造成极大困难.所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自动吞咽功能,为当务之急.笔者多年来,根据不同病因用中医药进行辨证论治,取得显著疗效.今撮其数则,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治疗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按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压是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颈部特定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吞咽电刺激仪刺激特定颈部穴位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李砚青 《针刺研究》2006,31(6):359-361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综合疗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人)和对照组(41人),治疗组采用头针、体针、穴位注射及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石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7%。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石氏评分总分、吞咽饮水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16.35±3.96、2.67±1.10及2.61±1.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综合疗法能有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效果优于单纯服用西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 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经颅直流 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 试验分级(WST)的变化情况,以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的情况。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 (FOIS)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WAL-QOL)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研究过程中,对照组脱落 2例,观察组脱落 1例,最终对照组 28例、观察组 29例纳入统计。(2)2组患者 WST评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WST评级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WST评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 FOIS评级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 FOIS评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VFSS、SWAL-QOL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FSS、 SWAL-QOL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3/29);对照组为 3.57%(1/28);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益智散联合补元聪脑汤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将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0.8 g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智散穴位贴敷及中药汤剂补元聪脑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韦氏记忆量表延迟故事回忆(DS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血清Aβ1-42及P-tau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51.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血清Aβ1-42及P-tau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散穴位贴敷联合补元聪脑汤是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熊涛 《光明中医》2016,(19):2855-2856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玉霞  江玉娟  项蓉 《河南中医》2016,(8):1361-1362
目的:观察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有效率为6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59-1061
目的:通过舌三针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以探寻临床上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将临床收集的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舌三针(上廉泉穴及上廉泉穴左右各0.8寸)普通针刺30 min;观察组30例,舌三针普通针刺30 min后予以美国生产的e SWALLOW吞咽功能治疗仪进行生物电刺激20min;疗效评价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两组病例对象疗程为10 d,作3次评价,分别为治疗前、治疗5d后、疗程结束时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手段均能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卒中单元中应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所导致的吞咽障碍,并与同期单纯应用康复及单纯应用针刺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以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层内随机配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联合康复),对照Ⅰ组(单纯康复),对照Ⅱ组(单纯针刺).运用吞咽困难评定量表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3天、第6天、第14天对患者进行定量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3天与第1天比较,吞咽困难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治疗第3天起效.而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治疗第6天起效.各组均于15天达到高峰.说明治疗组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特点.以洼田氏饮水试验作为吞咽障碍评测标准,对治疗前后三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1).结论 结果表明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可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所导致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