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145例在溶栓后7~30天内经桡动脉行延迟PCI治疗,另127例继续内科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45个月,观察PCI治疗成功率、两组患者在住院和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①145例延迟PCI患者除2例桡动脉穿刺不成功改由同侧肱动脉穿刺行PCI治疗外,所有患者均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100%。②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P〈0.05),减少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P〈0.05)。③平均随访14.5±3.2个月时,与非PCI治疗相比,延迟PCI减少复合终点事件(P〈0.05)。④平均随访6.0±0.8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延迟PCI高于非PCI治疗(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延迟PCI低于非PCI治疗(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延迟PCI治疗成功率高,可降低近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适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经桡动脉途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经桡动脉途径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52例,记录患者临床特征,病变特点,PCI操作结果,随访情况。结果临床抢救成功率为98.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冠脉造影成功率为100%,直接PCI成功率为100%,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占30.8%,回旋支3.9%,右冠为65.3%,door-to-ballon时间平均(45.3±11.3)min,支架植入数平均1.2±0.2,术后第2周查心脏彩超LVEF平均为64.5%。结论合理选择病例,提高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技术,加强抗凝,抗栓,注意术中监护,配合术后护理,有助于提高经桡动脉行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联合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溶栓及PTCA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访观察 1 1 0例PTCA+支架治疗的AMI患者 ,分为联合治疗组 (联合溶栓和介入治疗 ) 6 2例和直接介入组 (直接PTCA +支架术 ) 4 8例 ,对比观察临床事件、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 :心绞痛发生率 2 9 5 1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率 6 5 6 % ,死亡率 1 6 1 % ,都低于直接介入组 (分别为 :5 0 0 0 % ,2 5 0 0 % ,1 4 89% ) ,两组比较P <0 0 5 ;而左室射血分数 (LVEF)联合治疗组 (5 8 88± 8 87) % ,高于直接介入组 (5 4 0 0± 8 2 6 ) % ,P <0 0 5 ;联合治疗组 :左室扩大率 33 87% ,室壁瘤形成率 8 4 7% ,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2 1 31 %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1 8 0 3% ,ST -T改变 4 5 90 % ,都低于直接介入组 (分别为 :5 3 1 9% ,2 5 6 4 % ,5 7 5 0 % ,4 7 5 % ,72 5 % ) ,两组相比较P <0 0 5。结论 联合应用溶栓和随后的介入治疗AMI,是一种可行、实用的AMI治疗新方法 ,可使梗死相关动脉 (IRA)早期开通率增高 ,有利于左心室功能的保护 ,不增加临床不良事件 ,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 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观察其优缺点及临床上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确诊为AMI患者396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TRI)组20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TFI)组196例,观察两组手术介入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TRI组200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26例(63%),多支病变74例(37%),其中完全闭塞性病变66例(33%);TFI组196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20例(61%),多支病变76例(39%),其中完全闭塞病变63例(32%),两组病例基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局部麻醉到手术结束,TRI组为30.2±6.4min,TFI组为29.6±0.3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98.9%,而TF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9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比较:TRI组为2.5±0.9天,而TFI为5.7±1.6天,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比较:TRI组发生桡动脉痉挛6例,局部血肿4例;而TFI组出现局部血肿13例,动静脉瘘3例,假性动脉瘤4例,迷走神经反射16例,排尿困难18例,腰痛9例,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TR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且住院天数短,经济实惠,方便易行,故经桡动脉行PCI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 0 2年 3月 8日我科成功地为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了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 ,6 5岁。有冠心病史 2年 ,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2h ,于 2 0 0 2年 3月 8日上午 9时以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收入院。经扩冠、溶栓 (静滴尿激酶 15 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 ,AMI的急症再灌注治疗尤其引人注目。我院 1997年开展AMI急症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PTCA)治疗 ,现对溶栓治疗和直接 PTCA治疗的结果回顾分析比较如下。1 临床资料1.1 溶栓治疗1.1.1 一般资料 溶栓治疗人选条件 :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 ,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 ST段抬高 ,肢体导联 >0 .1m V,胸导联 >0 .2 m V ;3胸痛发病≤ 6小时 ;4如发病在 6~ 12小时 ,心电图仍有 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 [1 ] ;5不包括 AMI合并休克。本组 2 8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3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可使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获得更早和更完全的再通,使各种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我科自1995年12月至今施行急诊PTCA30例,现报告如下。回临床资料本组3O例,男25例,女5例,年龄42~86岁(平均63.9岁)。在患者发病1.5~46h(平均11.3士12.8h)实施PTCA或PTCA十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其中PTCAI4例,PTCA十冠脉内支架安置术16例;首次AMI27例,再次3例;并发心源性休克合并Ill度房室传导阻滞(AVB)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左… 相似文献
8.
郭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0):806-80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早期开通十分重要,静脉溶栓治疗仍是目前的首选手段,但IRA血流再通率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者仅为28.3%,且再闭塞率高.直接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虽能非常有效地重建血运,但并发症较多,同时要求的设备与技术条件也较高,费用昂贵,目前只在国内有限的大的医疗中心开展.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1月,对收治的137例溶栓治疗失败的AMI患者1周后行补救性腔内介入治疗,尽早使IRA达到TIMI 3级完全再灌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现将有关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心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实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血管再通,心肌血运重建,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起病在6小时内的AMI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的方法进行溶栓,溶栓剂11例选用尿激酶,1例用rt-PA,溶栓开始后每15分钟作1次冠脉造影,判断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结果:12例冠状动脉开通率为100%,其中TIMI II级2例,TIMI Ⅲ级10例,11例用尿激酶者剂量为20-130万U,平均50万U,1例用rt-PA者剂量为50mg,溶栓开始至血管再通时间15-60分钟,平均35分钟,4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1例镜下血尿,3例穿刺点局部血肿,随访1/2-2年心功能均在1-II级,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IRA再通率高,溶栓剂用量小,在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加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纯静脉溶栓疗法和静脉溶栓加冠状动脉(冠脉)内溶栓疗法的疗效。方法:前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再以(20~50)×104U尿激酶行冠脉内溶栓。结果:前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60.0%;后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76.9%。2组比较,χ2=3.86,P<0.05。住院病死率静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加冠脉内溶栓组分别为12.5%和9.6%,2法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6,P<0.01)。心功能1~2级者2组分别为90.8%和94.2%(χ2=6.64,P<0.01);心功能3~4级者分别为9.2%和5.8%(χ2=6.65,P<0.01)。结论:冠脉内溶栓再通率高,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了解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和狭窄情况;静脉溶栓方法简便,可在发病早期实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缩短了等待溶栓的时间;静脉溶栓结合冠脉内溶栓优点,使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并进一步降低了患者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者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PCI。梗死相关血管106支,前降支34例(61.8%),回旋支6例(10.8%),右冠状动脉15例(27.2%)。结累:55例中,PTCA 18例,PTCA及置入支架33例。术后TIMI血流3级49例(89.1%),Ⅱ级4例(7.3%),Ⅰ--0级2例(3.6%)。住院期间并发心原性休克5例,其中1例严重3支病变者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行急诊PCI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溶栓治疗可使60%~6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90min内恢复TIMI3级血流,但其失败率达35%-40%。作者自2002年起对溶栓治疗失败者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总结22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在迅速做好术前准备的同时还应针对老年人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而术后严格抗凝治疗是预防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关键(包括支架内血栓和周围血管的血栓形成,尤其是脑血栓及下肢血栓);并积极防治术后低血压,掌握IABP上机病人的护理;做好停留动脉套鞘及预防伤口出血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16.
17.
对6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同时术前、术后从心理、病情观察、药物、生活、健康指导等方面给予精心的护理,63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溶栓疗法是现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标准治疗,其静脉溶栓方法简单易行,国产尿激酶(UK)价格便宜,目前在各大医院已广泛应用.我院自1996年3月~1999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98例,其中对54例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 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住院病死率有明显下降 ,但病死率的下降并非自然病情的减轻而是治疗进步的结果[1] 。其中溶栓疗法日益受到普遍重视。我们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 15例AMI ,收到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 ,特征性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确诊的AMI 15例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4 4~ 71岁 ,平均 5 9岁。发病时间 30分钟至 2 2小时 ,其中 3小时以内 4例 ,~ 6小时 5例 ,~ 12小时 4例 ,~ 2 2小时 2例。有以下禁忌证者除外 :① 2周内有各种活动性出血 ;②以前… 相似文献